观媒移动版

全国报业大调研⑯:遏制人才流失潮的台州方案

来源:传媒融中对(公众号) | 2018-08-20 11:05

5年内将退休的有22人,6至10年内将退休的有28人。
扫码手机轻阅读

编者按:根据中宣部大调研的要求,中国报业协会迅速行动,组织开展了大调研活动。相关调研文章,中宣部蒋建国副部长作出了重要批示,中国报业协会张建星理事长就贯彻落实该批示精神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

按照大调研的日程安排,第16站走进浙江台州日报传媒集团(以下简称台报集团)。台州依山傍海,一派钟灵毓秀的江南水乡风光,是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缩影。在大调研走进的第12站,调研组曾以春晚传媒为主要研究案例,结合全国媒体的相关调研数据,对传统媒体人才流失情况及对策进行了调查分析。那么面对同样存在着的人才流失潮,台报集团又有何高招呢?请看本期调研报告——

全国报业大调研⑯:遏制人才流失潮的台州方案

中国报业协会调研组

一近4年来,台报集团人才流失严重

2014年以来,台报集团因各种原因离职的编外人员共有88人,其中采编人员占90%,且一半是业务骨干。在这些自动离职的人员中,被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录用的约有60人,跳槽至省级媒体、县(市、区)新闻中心的至少有6人。

骨干人才的大量流失,除了给人才原先所在岗位带来强烈的冲击波外,还带来了多米诺骨牌和负面反应:

一方面,造成集团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集团本级事业在编人员仅占总人数45%,且多数年龄偏大,30岁以下的为零,31-35岁的仅有5人,5年内将退休的有22人,6至10年内将退休的有28人。

另一方面,部分岗位难以招引新人才:新闻采编、广告经营管理、高层次技术和新媒体等优秀人才的招聘形势严峻,比如集团拟招聘1名技术人员,学历从全日制本科放宽至全日制专科毕业,还是连续3年招不到合适的人员。

二台报集团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1因体制机制牵绊,留不住高端人才。

台报集团作为市级一家实行企业管理的媒体单位,人员实行自主招聘录用,用工性质除了少数编制内,其余都为劳动合同制。由于劳动合同制这一身份,致使许许多多新招录进入单位的人员,“心”安不下来。2010年12月,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同意建立台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的批复》,核定台报集团事业编制数153人(以后人员编制随自然减员“只减不增”);2015年1月,又将事业编制数核减至136人,而集团目前总人数近900人。随着编制核减,新的优秀人员无法进入编制内,导致优秀的劳动合同制人员遭遇到了“天花板”,没有上升通道,进而大量流失。到目前,集团已面临管理、采编、技术、经营等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优秀骨干持续流失、难以为继的局面。

2因待遇不增反降,骨干人才纷纷跳槽转行。

从台报的产业发展看,集团现有广告、发行、印务、户外、网络五大公司,基本上都是传统产业、传统考核办法、传统经营模式。集团虽然拥有“两报一网一端”近20万高质量的读者,但难以转化为传媒新产业的核心用户,形成经济效益。近几年集团经营效益不断滑坡,2011年,集团经营总收入达1.71亿元,实现利润1580万元,而从2012年起集团经营收入持续徘徊,实际利润持续下滑;2016年集团实际亏损600多万元,2017年由于各项刚性开支增加亏损1766万元。经营效益下滑带来集团负担沉重,几年来员工收入不增反降,在对传统媒体发展信心不足,前景不看好的情况下,转行跳槽逐年加剧,尤其是骨干人才的流失,给集团未来发展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3因影响力下降,对年轻人才吸引力下降。

由于各种原因,台报集团的媒体融合工作起步迟、基础差、力度小,因而见效也慢。随着社会上各类新媒体的兴起,主流舆论场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冲击与挤占。为占领新兴舆论场,融合发展势在必行。但构建全天候、全媒体的新闻、资讯采编发体系,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撑才能完成。在当前经营大滑坡的严峻形势下,集团很难从有限的营业收入中挤出太多经费投入媒体融合发展。尤其是媒体融合过程中,设备投入了,却缺少用设备的技术人才,更不用说自主开发。集团几次招聘技术人才,基本无人问津。

4因激励无力,人才流失成为常态。

对采编人员个人而言,不仅注重自身薪酬待遇,而且还重视自身职业发展。采编人员的晋升有管理岗位的晋升和职称晋升两种。首先,管理岗位的晋升——受机制、体制的约束,新闻机构的岗位晋升台阶是有的,但是上升的空间比较小,从台报集团看,从2005年至今,只有2位中层从正科提为副处,5位中层进入党委、编委(仍为正科)。而在这方面来说,外界诱惑更大,很多人才遇到发展瓶颈了就会选择离开,造成人才流失。而这些人才恰恰是公司、企业、行政单位等最欢迎的;其次,职称的晋升。由于各级新闻奖评奖名额的限制,市县两级新闻媒体要评到省级一等奖非常困难,国家级就更渺茫了。导致有些采编人员即使在新闻单位工作了五六年、甚至十几年,中级也拿不到,对职称晋升没了积极性。所以,无论哪种晋升通道,都是困难重重,这极大影响了采编人员对事业发展的信心,对个人前途的担忧。跳出这方洼地,寻找希望所在,新闻人才大量流失也就成为常态。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是稳住人才队伍的基础

传统媒体要重新增强对全媒体人才尤其是全媒体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关键是如何重新提升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针对传统媒体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台报集团生存发展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打造区域性新型报业传媒,巩固主流媒体地位,壮大并引领主流舆论。

如何巩固主流媒体的地位,唯有加快推动集团破难发展、融合发展、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进程,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整体布局、分步推进,打造区域性新型报业传媒,不断扩大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努力助推台州建设独具魅力的“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和实现赶超发展。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和政治担当、应尽责任。

2集团事业发展跻入全省地市报第二方阵,报业经营企稳减亏,走出多元发展新路。

重点是优化体制机制,激活经营主体,建立与市场、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和运行新模式,努力谋求产品结构、经营管理体制的创新,走出多元发展的新路子。同时以绍兴、湖州、金华、嘉兴和衢州为赶超目标,努力在新闻报道、产业发展、经济效益、综合实力等方面缩小差距或迎头赶上。这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和近期目标、发展基础。

3打造台州传媒文化产业新引擎,通过产业+资本运作实现新三板挂牌上市。

要围绕这一目标,接轨跟上市场,把握住媒体融合、“互联网+”的产业发展机会,大力创业创新,形成新的产业结构,推出一批有竞争力的传媒新产品、新项目。要大力推进新三板上市进程,倒逼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的改革创新,倒逼接轨市场和转型发展,倒逼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这是我们的发展之本和长远目标、前进方向。

四台报集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对策举措

怎样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台报集团经过多方调研论证,从上至下全体员工多次组织头脑风暴的学习讨论,经党委会认同,形成以下共识。

1着眼战略谋划,注重顶层设计长远规划。

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集团实际,深入谋划集团的发展思路、办法和举措。要着眼长远,加强报业发展顶层设计。以台州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为引领,对标一流,高起点、高水平谋划好报业的发展;要对接“十三五”规划,准确定位布局,推动宣传报道、报业经营、媒体融合错位发展;要借鉴其他兄弟报社的好做法,进一步调整优化管理体制,实现跨部室、跨产业互联互通,不断激发内生活力。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长期事业来谋划和推动,借助媒体融合发展的东风,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来抓,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来引进,逐步将台报集团打造成文化产业的聚集地和新引擎。

2着眼党报定位,牢牢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及报业发展的客观形势要求,紧密结合集团的实际,切实加强员工的能力素质培养,不断提高采编、经营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要牢牢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按照政治家办报的总要求,切实肩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进一步明确新闻工作者的基本遵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宣传好传播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中央、省委、市委的要求坚决贯彻到新闻舆论工作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不断加强舆论引导力,发挥主流媒体应有的作用,努力生产高端、权威、好看、有用的地方新闻,为台州裂变发展、赶超跨越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坚持新闻立报,做优做强新闻报道,突出深度报道、系列报道、主题化报道,多出快出精品力作。同时不断拓展传播渠道和提高传播效果,力求全媒体呈现,形成全媒体传播格局,用心办报、尽心服务,让读者、用户满意。

3着眼凝心聚力,多方努力形成共同愿景。

当前,报业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我们无法独善其身。必须努力形成集团上下共同的愿景,才能心无旁骛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行。要牢牢把握三大基调,即坚守理想、永不放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拉高标杆、争先进位,大干实干,再立新功;改革创新、融合发展,凝心聚力、共度难关。要努力形成三大信条,即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凡事有信心就有希望、就有未来,丧失信心就会丧失勇气、丧失斗志、丧失机遇,就会一事无成;报社好大家才会好,每位台报人要把报社当作家来对待,要把自己作为主人来要求,要有这样的担当,更要有这样的情怀;撸起袖子加油干,困境面前更需要干字当头,唯有实干有才可能走出新路。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工作环境,全方位关心关爱员工的工作、生活,通过建立职工之家、兴趣小组和开展各种活动等举措,营造家的氛围,增强归属感,共同度过集团难关,走出困境,走出新路。

4着眼引领主流,全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今后三年是台报集团积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根据中央、省市精神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部署安排以及集团的实际,把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作为集团的头号工程,摆在突出位置,集中力量资源、全力予以推动。要以“用户需求倒逼转型,媒体融合增强优势,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为理念,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打造媒体融合平台,重点培育新媒体拳头产品,有效集聚、挖掘和开发用户,实现快速传播、精准传播、有效传播。要切实抓好《台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组织实施,围绕三个阶段实现目标的工作步骤及11方面的工作重点,倒排各项工作完成的时间,确保媒体融合发展稳步推进且收到实效。要继续全力打造新媒体矩阵,不断扩大用户数;要用好全媒体指挥中心、全媒体演播中心、直播车等融媒体平台,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加大培训培养和招聘力度,加快推进全媒体队伍建设;要全面启动新三板上市工作,做大做强网络传媒公司,倒逼产业发展。要牢固树立“新闻+服务”的理念,牢牢坚持“移动优先”这个战略,把握“用户至上”这个中心,善用“中央厨房”这个机制,用好“资源整合”这个优势,加快推进集团各媒体平台和产业平台实现内容、渠道、经营、团队、资源的深度融合一体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富有台州特色的区域性新型主流媒体;打造台州传媒文化产业新引擎。

5着眼内容为王,精心做强传媒核心产品。

就新闻媒体而言,内容永远是根本,是决定其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任何时候尤其在媒体融合中,必须牢牢坚持。要持续不断地加强内容建设,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持续不断地完善信息服务,以优质服务赢得用户。为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形势,更好地推进媒体融合,尤其要把台州新闻APP作为集团新媒体矩阵的核心产品来打造。作为市级重点新闻客户端,台州新闻APP肩负着整合台报集团内外部资源,配合市委、市政府做好传播工作的重任。要以服务为先导,把用户需求、党政需求与媒体功能整合起来,共同搭建移动互联网传播平台、舆论引导平台、政务便民服务平台。特别是在重大主题报道、突发事件中,台州新闻APP要第一时间发布权威声音,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强化舆论引导作用,努力在新闻的及时性、贴近性,在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上取得重大突破。要继续加大资源整合、技术开发、市场推广力度,发展100万用户,发挥本地化服务优势,努力将台州新闻APP建设成为传播快、覆盖广、影响大、服务全、技术优的移动传播终端。

6着眼多元发展,想方设法壮大经营实力。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全面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传媒产业始终走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台报集团有着党报品牌和资源整合的优势,有着近20万核心纸媒读者和200多万新媒体用户的优势,有着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优势,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把握机遇再创辉煌。在未来发展中,要不等不靠、用心用力、主动作为,积极谋划发展思路,转变经营方式,激发团队活力。要以创业创新为动力,按照“新闻+服务”发展模式整合报、网、端用户资源,围绕内容、用户两大数据平台建设,在巩固传统广告、发行、印刷业务基础上,培育网络直播、短视频、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网络游戏、乡村旅游、教育培训、书刊出版、商贸会展、小记者等产业,不断壮大经营实力,推动传媒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7着眼激发活力,持续不断深化内部改革。

改革是报业转型发展的永恒主题和不竭动力,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部署要求,立足集团自身实际,借鉴各地成功做法,积极稳妥地予以推进,每年都往前推进一步。要紧紧围绕建立健全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富有台州特色的区域性新型主流媒体和台州传媒文化产业新引擎的目标,加大改革力度,加快转型发展。要稳步推进一体化融合改革,实现组织重构、流程再造、机制创新,推动集团各媒体平台和产业平台实现内容、渠道、团队、资源的深度融合。要进一步完善员工绩效考核激励机制、采编资源配置机制、经营运行管理机制,充分激发内在活力,适应媒体融合新格局。要不断整合区域资源,强化服务功能,推进传媒产业布局和市场化改革,加快构建“产业+资本”双轮驱动模式,打造资本运作平台,争取集团控股的网络传媒公司挂牌新三板。

8着眼人才优先,着力锻造一支台报铁军。

报业竞争日益激烈,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不断出现,需要我们狠抓转型升级来应对,更需要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来支撑。打造台报铁军,要在学习中提升。集团上下只有进一步加强学习,以各种方式和途径抓紧在学习中转变理念,在学习中提高能力水平和本领;要继续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普遍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不断加大培训培养力度。要在倒逼中转型。尤其要进一步调整与制订适应新要求的体制机制与考核办法,倒逼集团上下融合转型;只有内外夹攻,才能更快适应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变化,实现集团上下观念、技术、经营和体制、机制等的彻底改变,才能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转型向纵深发展。要在激励中干事。要不断完善人才激励体系,多措并举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留住人才。要积极争取保留一定的事业编制,定期补充紧缺稳定的人才;要完善薪酬分配体系,建立纵向晋升与横向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薪酬分配机制,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进一步鼓励员工为集团目标实现做出贡献;要建立人员有序流动的管理机制,搭建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和员工双向选择的人才交流平台。既要关心关爱,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和环境;又要从严要求,强化作风建设和监督约束,努力建设一支懂办报会经营的台报铁军,为集团破难融合转型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执笔 黄保才 何亨元  编辑 周劲)

原标题:全国报业大调研⑯:遏制人才流失潮的台州方案

本文章隶属于专题:中国报业大调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