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传媒融中对(公众号) | 2018-09-18 14:54
编者按:根据中宣部大调研的要求,中国报业协会迅速行动,组织开展了大调研活动。相关调研文章,中宣部蒋建国副部长作出了重要批示,中国报业协会张建星理事长就贯彻落实该批示精神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
按照大调研的日程安排,第三十四站走进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近年来,该集团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实践中,按照“精耕主业、媒体融合、创新引领、转型发展”的战略规划,在融合传播体系建设、融合传播影响力建设、媒体业务流程再造、媒体融合技术平台建设、媒体融合产业模式探索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15年,集团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为国家第二批“数字化转型试点单位”。2014年—2017年,集团新媒体业务收入年均增速超过50%,成为集团转型发展的重要亮点。2018年4月,集团被中报协评为中国报业媒体融合创新单位。
全国报业大调研㉞:城市党报媒体融合发展的贵阳路径
中国报业协会调研组
一、 顶层设计:在战略层面上推进融合发展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需要整合资源、变革重组,这是报业顶层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基于媒体融合发展的刚需,从组织架构、流程再造、机制创新、平台打造、呈现特色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战略规划:
1.组织架构:组建集团层面的新媒体运营中心。
2013年是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全面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元年”。这一年,顺应面向互联网领域的融合传播形势,集团组建了全省首家集团层面的新媒体运营中心。几年来,新媒体业务从无到有,经营规模扩大了10倍左右,已经成为全省、全国也不多见的能够靠滚动发展支撑的传统媒体单位中的新媒体运营体系,逐渐形成(贵阳日报、贵阳晚报、新媒体运营中心)三足鼎立的媒体发展格局。
2.流程再造:实施内设机构改革。
2016年,集团对下属的贵阳日报、贵阳晚报、新媒体运营中心的新闻采编全部实行事业部(事业群)运行机制,通过整合集团的内容编采与融合传播,实行流程再造,形成满足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流程,做到循序推进、按序运转、有序治理。
3. 机制创新:首创“编审调度中心”机制。
2017年四季度,集团在全省首创了“编审调度中心”机制,探索将贵阳日报、贵阳晚报、新媒体运营中心的新媒体稿件刊播全面纳入统一审核把关体系,使集团新媒体刊播的“三审三校”制度上走在全省前列,该项工作得到了省网信办的肯定。
4.平台打造:启动“数据融媒”技术平台建设。
根据集团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和规划,集团提出并完成了“数据融媒”融合传播技术支撑平台项目规划,启动了前期相关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数据融媒”融合传播技术平台“媒资库”、网络视频基础播控系统、“贵阳头条APP”、“贵阳日报APP”、“贵阳晚报微报刊”等技术模块的建设,目前正在启动“贵阳头条APP”及贵阳网采编发布系统建设,通过该系统集团可以将旗下各媒体生产的内容一键同步签发到集团下属的多栏目、多终端;初步建立了在全省新闻单位中较具实力的技术研发队伍,确保网络安全达到省内媒体领先水平。近三年来集团没有发生过一起网络安全事故,“十九大”期间还被省网信办评为网络应急值班值守先进单位。
5.矩阵呈现:实现分众垂直传播。
贵阳日报在自主运营“贵阳日报”官方微信微博、“黔中书”等自媒体的同时,重点开展集团原创内容生产、采编资源整合和融媒体指挥平台建设的工作;贵阳晚报则侧重于依托ZAKER贵阳开展网络直播和“贵阳晚报”“黔生活”等微信公众号的建设;新媒体运营则重点开展贵阳网、贵阳头条、数据观等媒体平台建设,动画、H5等新媒体创新内容建设和基于020的创新媒体产品建设。
二、路径选择:在战术层面上打通融合通道
媒体融合是报业转型发展的一次总体战,一方面需要严谨、科学的战略规划进行统揽,另一方面需要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战术路径予以践行:
1.以中央厨房为路标,引领媒体资源的整合。
2013年9月,贵阳日报和新媒体运营中心,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联合设立“媒体融合采编指挥平台”,成为省内最早引进“中央厨房”理念的媒体单位。该平台按照“一次采集、多种呈现、滚动播报、融合传播”的理念,打破传统报纸媒体采、编、发的固有流程,将采访、编辑、发布、互动整合到同一个平台之上,形成了多媒体跨平台融合传播的叠加效应,在历届“数博会”等多次重大报道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2017、2018两届贵阳市“两会”报道中,集团前方设立“融媒中心”,后方依托“指挥平台”将旗下全部媒体资源整合为全过程、全媒体、跨平台传播的统一体系,分别实现1000万以上的网络阅读,连续两年登上新浪微博全国政务榜第一。
2.以报业品牌为路灯,照亮社会资源的整合创新。
2016年,集团通过与全国性商业APP合作推出Zaker贵阳,获得ZAKER在贵州省内的独家运营权,成为省内第一家全口径导入商业性互联网平台APP后台运营权限和用户资源的传统媒体,使集团APP平台技术水平跨入了国内一线水平。截至2017年底,Zaker贵阳在贵州省的装机量超过480万,日活用户42万(贵阳地区装机量240万,占全省一半)。2018年5月,集团还与百度合作推出百度贵州,由贵阳网独立承担百度在贵州区域内的内容更新和运营。
3.以线上线下为路线,推动新媒体产品的整合创新。
2016年、2017年,集团依托旗下新媒体的传播影响力,相继孵化“黔学帮”“数据观”“贵阳晚报小记者”等影响力在贵州省第一,并在全国具有影响的垂直领域传播品牌,通过组建专业公司开展线上线下活动,一年营收一千万左右。
三、技术支撑:在创新层面上呈现融合传播
在互联网技术迭代加速的当下,媒体融合发展更离不开新技术的有力支撑,贵阳日报传媒集团立足互联网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架设了技术创新的四根支撑柱。
1.动画技术:
2014年推出了全国最早的动画新闻传播品牌“针象百科”,比国内其它媒体早六个月推出动画新闻产品,三年累计生产动画新闻产品60余部,其中“习大大所说的“精准扶贫”是什么”还获得了首届中国报业短视频微电影大赛一等奖。
2.网络直播技术:
2017年,Zaker贵阳完成移动直播超过200场次;贵阳网、“数据观”的网络直播和移动直播完成近100场,成为全省网络直播数量最多的新闻单位。2018年2月9日,集团还牵手花椒直播开展有关贵阳的网络直播有奖问答活动,吸引逾600万在线网友参与答题,得到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慕德贵同志的批示肯定。
3.网络视频技术:
三年累计推出五部微电影。2017年推出数博会和贯彻十九大精神的两部重大体裁MV爆红网络,网络播放量达到500万人次。
4.技术人才:
建成了全省唯一的动画新闻专业团队,网络视频业务专业水平和生产能力全省领先,由内部员工兼职出演的MV网络组合和微电影产品初步形成影响力,传统媒体业务人员参与网络直播等新媒体业务形成常态,成为在全省网络传播产品形态最全的新闻单位。
四、愿景规划:在未来层面上丰富融合传播体系
战略规划的设定、战术路径的选择、技术创新的支撑,使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走进了媒体融合的春天,并在此基础上对发展愿景进行了再规划:
——作为省内最早的国家一类新闻资质网站贵阳网影响力日益扩大,在中央网信办发布的城市网站传播力排行榜中,贵阳网在272家新闻单位中综合传播力进入前40。“新浪”、“腾讯”、“今日头条”等知名网络媒体平均每年转载贵阳网稿件5000余条。
——创办于2015年的中国大数据产业观察网,经过3年发展,目前响力位居全国大数据专业媒体第一,被省网信办推荐申报国家一类新闻资质网站,2016年被中国报业协会评为年度报业新媒体创新奖。
——手机传播平台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截至目前,集团自有手机APP:“贵阳日报”APP、“贵阳头条”APP的累计下载量已超过15万;通过与外部资源合作推出的Zaker贵阳下载量达到480万。
——“百微千群”微媒体矩阵建设快速推进,互联网传播渗透力全省领先。到2017年底,集团下属媒体运营微信、公众号、微博官号、头条号等跨媒体传播平台近80个,运营微信群近500个。其中由贵阳日报“黔中书”新媒体团队推出的“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融合传播平台”项目还与人民日报客户端、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等项目并列,在2017中国传媒“移动优先”峰会上被评为媒体融合创新项目一等奖。
——新媒体业务实现跨越式增长。2013年至2017年,集团新媒体业务收入年均增速超过50%;2017年,集团主业非传统广告创新收入占比达到53%,实现传媒经营的历史性转折。
目前,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调高了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共同愿景,即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方案》,通过认真调研论证,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了依托贵阳日报传媒集团主流媒体业务优势和传统媒体品牌优势,充分发挥集团近年来媒体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数据融媒”项目建设所形成的技术条件以及集团作为全国数字化转型示范单位的政策条件,在市委和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由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建设贵阳市级融媒体中心,并全面参与各区(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和运营,统筹打造两级联动、整合统一的贵阳市融媒体传播体系,努力推动贵阳市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执笔:戴建伟 编辑:周劲)
原标题:全国报业大调研㉞:城市党报媒体融合发展的贵阳路径
本文章隶属于专题:中国报业大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