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传媒融中对(公众号) | 2019-02-19 15:15
导语:青山在望织就千重锦,媒体深融春光万里秀。2019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将第十二次集体学习的“课堂”设在人民日报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吹响了媒体深融“冲锋号”。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回望2018,中国报业协会根据中宣部大调研的要求,组织开展了全国报业大调研活动,引领全国报业系统用脚力丈量新征程,用眼力前瞻新空间,用脑力思谋新发展,用笔力记录新成长。相关调研文章,中宣部蒋建国副部长作出了重要批示,中国报业协会张建星理事长就贯彻落实该批示精神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调研文章正汇编成册,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拟在2019中国报业发展大会上首发。
今天推送来自济南时报的调研报告。2018年,全国近20家纸媒停刊关门,在一片凛冽而肃杀的行业气氛中,济南时报却以一份收入与利润双双大幅逆势上扬的答卷,以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举行属于自己23岁生日的大party。这个party也是济南时报为昂首迈入2019年开启媒体融合新航程的一次战前动员。而在四年前,济南时报还是一家巨额亏损、生存一度堪忧的都市报。他们是怎么浴火重生的?济南时报的逆势突围战对全国都市报有哪些启示?请看本期调研报告。
全国报业大调研53:济南时报逆势突围战的五种打法
中国报业协会调研组
济南时报是一张创刊于1996年1月1日的四开生活类都市报,由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经过23年的发展,济南时报已成为山东省的重要区域性主流媒体,在济南报业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四年前,济南时报巨额亏损,士气低迷,在困难面前,是缴械投降还是迎难而上?济南时报的选择是后者,因为他们坚信,逆风的方向才更适合飞翔。
济南时报自2016年11月7日全新改版之后,重新梳理并树立了“新闻有力、报纸恒温”的办报理念,全面实现互联网化融合,用纸端与指端的融合来实现报纸的转型。
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济南时报坚持“内容为本”,回归到新闻主业,立志于做最有影响的新闻,用内容驱动来强化并壮大全媒体影响力;以创意为魂,进入到全案创新,着眼于做最有创意的内容,创新内容营销;以视频为表,抓住媒体融合转型的风口,开拓出内容传播的最大疆域;以互动为要,谋求精品内容与完美创意在线上线下的最大传播效果。
作为媒体融合转型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是,曾经连续亏损的济南时报,2016、2017、2018连续三年持续盈利,2018年全年更是实现了近七年来首次逆势增长,成功地止住了下滑势头。
打法一
内容为本:“封面现象”释放融合传播新动能
2018年12月5日,山东英雄武警王成龙烈士的骨灰回故土安葬,当地政府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在这个重大新闻面前,济南时报是山东唯一一家全程全媒体跟踪报道此事的媒体。从建立微博话题墙到微信推送,再到全网分发,最后在报纸头版的温情呈现,“英雄烈士王成龙回家”的报道成了真正的融媒体报道,全网流量高达1亿,其中仅济南时报原创的融媒体报道总流量达到3000万+,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在内的全国各级媒体使用的都是济南时报的原始素材。
这是济南时报重视内容建设的一个缩影,也是济南时报以内容为本在融媒体转型中的一个典型例证。
传统媒体赖以存在的核心优势在于内容,但在生存面前,这种优势的坚持却不容易,很多媒体涸泽而渔,无形中为了生存而生存,在内容上舍不得投入,自身内容生产的特点、定位渐渐摇摆模糊,甚至“内容阵地”回到“黑板报时代”。在这种情况下,济南时报坚持并强化“内容为本”的理念,以封面现象和深度报道为内容生产的切入口,大张旗鼓地重塑新闻产品的影响力。
值得说明的是,“内容为本”与“内容为王”看似一字之差,实则是两种思维的碰撞。“内容为王”是典型的传统媒体思维,重视内容,追求内容王道,但却潜意识地忽视了传播渠道的建设,而传统媒体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渠道的失灵而导致的。“内容为本”同样重视内容,但把优质内容的生产作为媒体存在的根本的同时,也同等重视内容分发的重要性。对照互联网的产品思维来说,传统媒体以“内容为本”,就在于开启了媒体内容生产的第一根链条,而分发与渠道的建设,将构成整个产品完整的生产线。
在“内容为本”的建设上,济南时报首先从头版发力,倾力打造“封面现象”。每天的报纸头版“让普通人上头条”,实现版面语言的人格化和版面呈现的可视化。头版的主视觉部分、头条部分让给了本地最有情感的普通人,他们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无论是悲欢离合,还是凡人善举,都会成为城市里热议的话题,这让报纸更加接地气,也让报纸更有足够的话题传播力,从而更具影响力。
同时,济南时报还把头版变成创意的发源地,不管是本地的公共新闻,还是独家新闻,都以“不走寻常路”的方式表达,每天的报纸封面第一眼一定与同城媒体有显著的不同。
人文视角是济南时报打造“封面现象”的首要原则,人格化的追求也是贯穿融媒体传播的一条主线。比如在王成龙报道中,济南时报在微博、微信平台上推送的短视频标题为《这条视频小编是哭着剪完的》、《含泪写完这条推送》;在次日报纸头版上的标题是《没想到你以这种方式回归故里》。
济南时报对内容的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我们重新梳理了办报理念和报纸定位,强调“本土声音、本地主流”,追求“新闻有力、报纸恒温”,在传播方式上鼓励有温度的表达和有情感的服务。
其次从组织架构上,我们评聘了一批首席记者、首席编辑,内部享受不低于副总编辑的待遇;增设了特稿评论中心,选录优秀记者加盟,专职出品金字塔尖上的新闻和有品质的深度报道。
从考评机制上,加大对原创优质报道的奖励力度,鼓励记者采写优质原创报道。我们先后推出了类似“高清无码”通缉、章丘铁锅、《大象席地而坐》济南籍导演胡波去世、最美环卫哥等一批深度原创报道,在全国都产生了强烈影响,多数报道的全网流量都以千万量级而计。
打法二
创新为魂:“人才转型”造就精彩创意新境界
2018年10月23日,济南时报对一则普通的社会新闻进行了超常规处理,对警方通缉的一名涉嫌猥亵他人的嫌疑人,在报纸上刊登了没用马赛克遮挡嫌疑人面部的照片。此版面一出,全国哗然,网友们纷纷以“高清无码”盛赞济南时报的大胆和创新之举,此报道的全网流量超过1亿。此版面刊登后,在逃超半年之久的嫌疑人迅速落网。
这是济南时报以创新为魂的典型体现,也是一次人才转型的最好代表。“高清无码”报道的记者、编辑和美编是这次网红爆款产品的直接推手,“不创新毋宁死”的理念成就了这类创意报道产品在济南时报层出不穷。
2019年1月25日,济南市进入两会时间,济南时报推出了第一份融媒体全景报纸。当天报纸的所有版面均可以借助 AR 技术,实现了从文字图片到视频的转换,用户可以扫一扫报纸上图片,观看与新闻相关的短视频。这被用户亲切地称呼为“魔法报纸”,当天的济南时报也再度成为网红媒体。
无论是让报纸动起来,还是赋予日常报道以截然不同的影响力气质,甚至是开脑洞的营销活动,济南时报的创新气质与创意驱动已经成为集体自觉。在这样一个气质养成的过程中,济南时报坚信所有的媒体融合转型归根到底都是人的转型,只有人的转型问题解决了,那么就可以主导媒体融合转型的所有方向。
在人才转型问题上,济南时报不设禁区,鼓励编辑记者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同时设立容错机制,哪怕是出现一些偏差,只要不触碰新闻真实与纪律的红线,所有的责任都由社长、总编辑为主的领导层承担。对影响重大的创新举措,每月的总编辑奖对执行团队实行重奖。这种正向激励,大大鼓舞了团队士气,一批90后的年轻记者编辑从业不久后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
创新是灵魂,而造就创新源源不断的动力还在于人才。人才梯队的建设,济南时报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积极引入个性化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二是内部培养和引导有创新潜质的人才脱颖而出,三是淘汰失去斗志、固步自封的冗员与庸才。
三年来,济南时报先后淘汰、转岗分流了80多人,引进了50多人。尽管人数净流出多,但在大家关心的薪酬体系上,济南时报连续三年在薪资方面的支出都呈现上涨趋势,每年多支出200多万元。通过减员涨薪,利用收入杠杆调动起更多人才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确保创新与创意驱动不会成为空中楼阁。
2019年,济南时报又设立了若干个垂直行业的工作室,减少管理层级,让更多普通的优秀编辑记者成立工作室,接受济南时报社委会的直接领导。只有人才驱动,才会有创新驱动,精彩创意才会不断开创新境界,媒体融合的道路上才会更加绚烂多姿。
打法三
视频为表:“借船出海”拓展内容输出新链条
2016年济南时报启动第一轮转型时,就坚定地认为,短视频与直播将是媒体融合转型的一个重点方向,是当下不可错过的风口。基于这种认识,济南时报组建了专业的短视频生产团队,精心培育了自己的网红主播,实行“借船出海”战略,拓展内容输出的产业链条。
济南时报注册成立了“时视频”,成为山东省纸媒中最早涉足短视频拍摄和视频直播的媒体之一,拥有20个视频剪辑制作台,6个视频发布端口,涵盖了国内主要的头部视频流量平台。在内容上专注制作具有原创性报道的新闻资讯类短视频。“时视频”结合济南时报一线记者采访资源,通过120秒以内的短视频方式在各流量平台分发,三年来共生产1300多条短视频,平均播放量近30万次,累计播放量达3.1亿次。2017年10月26日发布在腾讯视频的《现在流行吃“蜂窝煤”?济南80后小伙靠卖这个月入三万!》,以1.4亿次的流量创下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
在视频直播方面,济南时报与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现场云展开深度合作,成为这两家央媒在山东地区合作最多、流量最大的纸质媒体。其中,在人民日报客户端的人民直播平台上,济南时报直播体量及影响力位居省内第一,国内都市类媒体第三。2018年,济南时报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现场直播第六届济南国际泉水节“敬泉大典”并与全国各地网友进行了精彩互动,收看量近50万次。《济青高铁开通首日体验》,直播观看量达到86万次,2017年6月26日的《“复兴号”首发体验》,直播观看量达160万次。
在商业直播方面,济南时报与微博“一直播”结成密切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入选微博 MCN计划,成为微博平台上短视频活跃的头部账号。2018年,济南时报的时视频及直播项目进入全国媒体影响力前十名。
短视频的生产,内容输出是传统媒体的长项,而内容分发则受限于平台与渠道。为此,济南时报坚定地实行“借船出海”的战略,专注于内容生产与输出,把国内领先的头部视频平台作为内容分发的渠道,并与这些平台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2018年,济南时报先后与梨视频、二更视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短视频的内容生产与分发上展开了紧密度高的协同与合作。
2018年底,济南时报联合二更视频在济南落地二更学院项目,展开短视频的专业培训。选拔首批20多名年轻编辑记者进行实战性强的短视频拍摄与制作培训,动员全员转型短视频生产,为下一步短视频的规模化奠定人才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济南时报进行短视频的产业拓展,也丰富了营销产品体系,摆脱了单纯地依靠报纸版面创收的模式依赖。在2018年影响济南经济人物评选、医养名城百强榜、CBD白领相亲会、社区篮球赛等一系列商业性活动中,短视频产品的加入,为客户提供了更多服务,成为广告创收的一个业务增值点。
打法四
互动为要:“全效媒体”打开媒体融合新玩法
2016年8月24日,济南时报为本地的一家艺术城策划了一期惊世骇俗的营销创意,将头版开出了一个画框般的天窗,邀请用户涂鸦。这个头版引发了线上线下的热情互动,并产生了与齐鲁晚报互打发行广告的“秀恩爱”互动,传播率、互动率及营销效果均开创历史先河。
这一期头版所带来的启示意义在于,报纸的传播影响力依然强大,但需要有创意驱动,需要有精彩的营销来颠覆传播方式与传播效果。而互动成为媒体融合的关键因子。此后的济南时报,屡屡有精彩的封面营销创意出现,而几乎每一次的营销创意,都是媒体融合的产品,都是互动传播的集大成者。
2016年中秋节,济南时报推出了一封家书的策划,把报纸头版变成了一张信纸,邀请用户在上面写下给亲人的思念和祝福。这个策划也引起了很大轰动,一些精明的商家蹭了这个热点营销,纷纷推出致用户的一封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此后的每年母亲节和父亲节、春节,商家无论是欲借节庆促销,还是新品上市,都选择了济南时报的头版。我们的玩法也更加侧重于融合互动,报纸头版可以扫码抢红包,也可以扫码看视频,还可以扫码中大奖。这样会动、有看头的报纸头版,已经不仅仅突破了广告的呈现方式,更是对内容和营销的一次次完美结合。
不仅仅是头版,融合互动的传播模式,也已经贯穿在报纸与新媒体生产的全过程。2019年春节前,济南时报将报纸中的插页,以手绘的方式,制作成了一个“猪年说猪”的趣味连环画,用户可以按照“攻略”手工制作一本完全彩绘的贺年小人书。这个策划,济南时报仍然是把它当做一个融合产品来做的,除了纸质版的制作攻略外,专门拍摄了教学小视频,可扫码观看;对参与互动的用户,则进行抽奖,赠送相关奖品,增强用户黏性。
对传统报纸而言,用户规模一直庞大,直至今日,依然拥有强大的读者群和用户群。但与互联网媒体相比,报纸用户的画像、地理属性、教育属性等都是模糊而不确定的,反映在互动传播层面上就是单向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济南时报从2017年开始,有意识地成立了30多个用户微信群,通过日常的发红包、签到、组织郊游、有奖问答等活动,将济南时报的“死忠粉”集结在一起。这30个微信群总计约1.5万人的用户群,被济南时报视作自己的日活跃用户,很多重大原创报道的线索来自于此,传播力与影响力的扩大,也有赖于这些日活用户的鼎力传播。
济南时报在媒体融合的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互动的重要性,也正是互动,才让一张单纯的地方报纸在传播效果上实现了“全效媒体”的飞跃,影响力与传播力的覆盖面在不断扩张,随之而来的则是媒体地位的巩固与上升。
打法五
重新出发:“智慧媒体”开启造船出海新航程
时间进入2019年,媒体融合的下半场已经开启。属于济南时报的媒体融合1.0版也面临着升级迭代。
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12次集体学习,主题是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这次集体学习的地点有些特殊,“课堂”搬到了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在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习近平总书记以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对全媒体时代做了四个层次的全新阐释,并总结说“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要求“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坚持移动优先策略”“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
对刚刚实现了逆势上扬的济南时报而言,这些媒体融合的政策风向无疑更具有指导意义。在媒体融合初步试水中站稳了脚跟的济南时报,也更有勇气和底气,可以从容地开启更加深入的媒体融合航程。
在此前的融合转型中,济南时报实行的是“借船出海”战略,没有自主移动端平台。2018年下半年,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审时度势,坚定地支持济南时报进行深度融合转型,从政策、资金和人才上加大投入力度,要求济南时报以新上马的新闻客户端项目为抓手,全面开启媒体融合深入转型。
经过前期的研发,目前济南时报研发的“新时报”客户端,即将正式上线。这是一个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尖端科技为依托的智慧媒体平台,拥有一套人工智能互动、AR、VR场景、自主学习机器人、智能生活服务、智慧采编系统、智慧直播、智慧短视频等功能模块,重塑全媒体采编分发流程环节,生产的智慧资讯内容将颠覆现有传播路径,在新闻的采集、生产、分发、接收与反馈的链条中将呈现更加多元化、多层次和多场景的传播效果。
从纸端到指端,从文字到影像,从读者到用户,从“24小时一张报”到“24小时一直报”,从移动媒体到智慧媒体,济南时报始终坚持以创新为魂,以互动为要,坚守“内容为本”,用优质内容的专业化生产,去重新凝聚和重塑纸媒尤其是市场化媒体的主流地位。
这个航程已经开启,未来劈波斩浪,而创新者必将勇立潮头!
(作者赵治国系济南时报总编辑)
原标题:全国报业大调研53:济南时报逆势突围战的五种打法
本文章隶属于专题:中国报业大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