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媒移动版

全国报业大调研57: 融合转型的“现代快报+”

来源:传媒融中对 (公众号) | 2019-03-02 16:17

2018年,现代快报通过维权与运营,版权收入超过300万,版权的资产价值开始得到发挥。
扫码手机轻阅读

导语:青山在望织就千重锦,媒体深融春光万里秀。2019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将第十二次集体学习的“课堂”设在人民日报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吹响了媒体深融“冲锋号”。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回望2018,中国报业协会根据中宣部大调研的要求,组织开展了全国报业大调研活动,引领全国报业系统用脚力丈量新征程,用眼力前瞻新空间,用脑力思谋新发展,用笔力记录新成长。相关调研文章,中宣部蒋建国副部长作出了重要批示,中国报业协会张建星理事长就贯彻落实该批示精神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调研文章正汇编成册,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拟在2019中国报业发展大会上首发。

今天推送来自现代快报的调研报告。现代快报是由江苏省委宣传部主管、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的一张主流都市类日报。2018年,现代快报提出“现代快报+”的新理念,通过融合、转型的升级,+产品、+技术、+创意、+服务、+资本、+项目、+客户、+用户,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实现跨界的聚合,打造一个全新的平台,通过更多的传播形式、更新颖的创意服务,更优质的产品形态,为用户呈现一个更好的品牌形象。请看本期调研报告。

全国报业大调研57: 融合转型的“现代快报+”

中国报业协会调研组

现代快报的融合之旅经历了三个历程:

——2016年,现代快报响亮地喊出“忘掉一张报纸,迎接一场革命”的口号,跳出传统的内容采写分发、报纸广告经营的单一思路,从用户、媒体、新业态三位一体来考量传播,以产品针尖思维通过内容来撬动新业态的发展,从而实现读者到用户的转变,内容到产品的转变,纸媒到多终端的转变。

——2017年,现代快报确定了“科技、创意、服务驱动,做全媒体内容生产商、全媒体产品分发商、全媒体技术服务外包商、全媒体创意营销提供商”的“三轮四商”发展战略,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2018年,现代快报提出“现代快报+”的新理念,通过融合、转型的升级,+产品、+技术、+创意、+服务、+资本、+项目、+客户、+用户,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实现跨界的聚合,打造一个全新的平台,通过更多的传播形式、更新颖的创意服务,更优质的产品形态,为用户呈现一个更好的品牌形象。

通过改革赋能,现代快报的融合之旅走出“三步曲”后,取得了较好的业绩:近年来,全媒体报道多次受到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的表扬;经营上,在连续两年亏损后,2017年实现了扭亏为盈,2018年报社实现利润又比2017年增加了20%; 2017年,现代快报先后被评为“江苏十强报纸”、“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政府奖报刊奖”、“江苏报业融合先进单位”;2017年9月,中宣部专门就现代快报的一系列现象级作品推出《新闻阅评》,认为“现代快报在媒体深度融合之路上已经初现成效。”

一、改革体制架构,重整内部资源

现代快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要求,围绕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目标,对组织架构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传统的组织架构中,内容和运营、生产与技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分为不同的板块,割裂在不同的部门中,沟通、协调成本极大。为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现代快报实行扁平化的运作,对组织架构进行重组,成立了融媒体运营中心,统筹整个报社的融媒体产品的策划、采编、生产、播发、技术支持和推广运营工作。

这个架构设计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内部各自为战、割裂封闭的组织架构,破除了部门相互分割、自成一体的藩篱,破除了传统采编模式和新媒体采编环节的壁垒,将全部内容生产和经营资源统一到一个平台上,实现了纸媒和新媒体、线上和线下、南京和区域、采编和运营、技术和生产的高效统一和高度协同,报社整体转型为融媒体生产机构。

二、改革考核方案,调动各方积极性

为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媒体融合的步伐。现代快报在生产流程、考核方案上,予以大幅度改革。

在生产流程上明确提出:记者采写的稿件,必须首先给各新媒体终端播发,如果不发或迟发,将进行相应的处罚。在考核权重上,以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权重占比为7:3,这次,现代快报果断将这一比例调整为7:3,新媒体考核占了总权重的70%。

考核指挥棒的挥动,确保了采编团队在融合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钻研新媒体的受众喜好,以及新媒体的表现形式,省去了以往繁琐且高昂的沟通成本,在多点、多元、多向的融媒体时代,实现了资源的无障碍流动,也极大地提高了现代快报融媒体产品的质量和水准。

目前,现代快报的融媒体产品数量占到全部内容产品数量的80%,现代快报已经不再是一张单纯的报纸,而是一个融媒体产品生产机构。

三、改革传统思路,“借船出海”打造平台

传统媒体转型移动端,一般都是自己打造平台,但成功的不多。这不仅是因为错过时间窗口,缺少资金技术和人才,更重要的原因是把互联网当作工具使用,却较少触及思想理念的转变和生产体系的革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张皮”的现象。

现代快报和ZAKER推出的“ZAKER南京”项目,被誉为“借船出海”的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经典案例,此举将现代快报的本地化资源、内容生产优势,与ZAKER强大的平台能力、互联网思维相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开拓江苏市场,既契合现代快报转型的需求,也与ZAKER“区域融媒体”项目方向不谋而合,达到共赢的目的。

目前, ZAKER南京已经成为江苏的三大新闻客户端,全省订阅户1550万。对现代快报的这一合作模式,时任省委书记李强评价为“不求所有,但为所用”。

因为有着和ZAKER成功合作的先例,现代快报大胆探索,先后与腾讯、梨视频、凤凰、网易、一点资讯等互联网优质平台合作,平台分发的框架初步形成。

四、改革生产方式,“现象级产品”频出

2016年8月,“52载守边人魏德友”的事迹占据了全国多家媒体的头条。现代快报“一反常态”,大胆创新,不是通过纸媒,而是制作了一个H5来报道这一典型人物,让人眼前一亮,总阅读量超过亿次。这一个H5作品《无人区·52载守边人》,2017年荣获了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网络专题二等奖。

此后,现代快报在内容生产上别出心裁,陆续推出王华、抗洪英模人物、黄大发、塞罕坝等一系列现象级融媒体报道产品,多次获得中宣部及省委宣传部的肯定和表扬。

2017年4月,现代快报融媒体产品《大发渠》,向“当代愚公”黄大发致敬。2018年3月,黄大发当选2017年感动中国人物。

2017年,中宣部召开塞罕坝报道分享交流会,现场播放现代快报制作的两部视频短片,获得一致好评。2018年3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2017感动中国特别致敬”。

2017年,现代快报创新活动的报道方式,推出了“书香江苏·流动的盛宴·8小时不间断直播”全媒体报道。2018年,这一报道荣获江苏新闻奖。

2019年春节,现代快报制作的“南京献给世界的5分钟”快闪视频,上线很快被300多家央媒和商业网站转载,24小时总曝光量超过1.8亿次,总阅读量超过7200万。

这些是现代快报改革新闻生产方式、创新报道手段后取得的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

人人都要转型,人人都要创新,融媒体时代的现代快报,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编辑,人人都是摄像师,人人都是主播。

现在,快报记者采访时,不再只是拿着采访本和笔,而是拿着手机,通过手机拍摄制作的一两分钟甚至几十秒的短视频产品,简单加工,立刻就在网上快速传播。

现代快报生产的内容产品,也不再只是单一的报纸上的消息和通讯,而是广泛运用H5、直播、视频、音频、VR、电子号外、动慢、E图等各种新媒体生产手段,生产出丰富多彩的融媒体产品,再通过通过ZAKER南京、快报网、快报微信、快报微博以及其他的平台及时传播,不但实现了新闻生产手段和传播平台的多样化,而且做到了传播效果的多向性和多轮次,给了用户全新的体验。

如今,直播、视频、H5已经成了常规的生产手段,2017年以来,现代快报又在媒体中先人一步,介入人工智能领域,将智能机器人引入采编队伍,承担采访和直播的职能,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传播方式,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五、改革思维观念,让技术人才挑大梁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的产品形态、传播方式,用户的阅读习惯、阅读平台,已经发生了颠覆式的变化。它对传统媒体的生产方式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如果还是依靠纸和笔,那无异是让永远停留在新闻生产的原始社会里。

AR、VR、直播、H5……新手段、新花样、新技术、新玩法,传统采编人员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快报融媒体发展的需求,为此,现代快报成立了产品技术中心,引进网络工程师、技术研发官、流媒体研发工程师、多媒体集成分析师等专业性人才,形成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平台。

为了切实发挥产品技术中心在融媒体产品生产中的引领作用,产品技术中心由总编辑直接领导,所有的融媒体产品生产,从创意、策划开始,产品技术中心就开始介入,而不是到后期去承担执行的任务。

如今,现代快报产品技术中心不但承担了报社融媒体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同时,还开展对外服务,成为全媒体技术服务外包商,为报社拓展了新的经营领域。

六、改革运营模式,向创意营销供应商转变

新媒体时代,单纯的纸媒广告已经没有市场。现代快报认识到,在人人传播、多向传播、海量传播的新传播形态,以及移动化、可视化、社交化、定制化的发展趋势下,报社营销的最大优势在通过多年的影响力、创意水平、创新意识形成的超级IP。于是,报社以协同为抓手,以创意营销为手段,向创新经营模式要效益。通过项目制,分析用户需求,研讨服务全案,整合内外资源,推出了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爆款级营销产品,实现了服务理念、服务形式的质的突破。

“等你请我、请你等我、等我请你……2016年7月,这条封面封底广告引爆了南京的微信朋友圈,大家在网络上将现代快报头版和末版出现的这四个字,玩得不亦乐乎。

其实,这是一则银行广告+徒步活动宣传,因为别出心裁的设计,达到了出乎意料的良好效果,并得到客户和用户的高度好评。这也开创了现代快报“创意封面”的开端,“我愿意,在一起”、“收获”、“世界在等南京这片光”、“诗词连版广告”、“手绘连版广告”、“共有封面”等创意层出不穷,在江苏传媒界引发“创意封面”现象的同时,也改变着传统广告的经营模式,搭建起新的传播价值链。”

此外,现代快报陆续推出一系列全媒体营销产品:全民阅读新方式、新体验的融媒体产品“夜读”,通过创意与营销的紧密联动,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完美结合;融媒体短视频产品“City Talk”,实现传播和价值最大化;全新生活评测类全媒体产品“评果”,则实现传播价值与用户互动的兼顾……

通过牢固树立全媒体服务理念,突出策划,着力打造个性化的创意内容与产品,提升广告宣传的市场影响力;努力探索由全媒体服务构成的产业化发展路径和多元化经销赢利模式,不断提升经营效益、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实力。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现代快报已逐步摸索出一条全媒体创意营销的新路。

正是通过牢固树立全媒体服务理念,突出策划,着力打造个性化的创意内容与产品,提升广告宣传的市场影响力;努力探索由全媒体服务构成的产业化发展路径和多元化经销赢利模式,不断提升经营效益、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实力。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现代快报已逐步摸索出一条全媒体创意营销的新路,现在,报社经营收入的80%都是来自全媒体运营。

七、改革思维定式,把版权当资产运营

优质内容的创意、生产能力是传统媒体最核心的资源,是奋战在一线的编辑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辛勤创作出来的劳动成果。

但长期以来,一方面是各类互联网新媒体恶意侵犯传统主流媒体著作权的情况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则是传统主流媒体对自身著作权不重视,为追求流量而牺牲自己的权益。

从2015年开始,现代快报拿起法律武器,坚定地走上了从版权保护到版权运营的道路。

现代快报认为,以维权为主要手段的版权保护的目的,不是禁止使用,而是希望通过维权来进一步提高版权意识,在内容生产方与使用方之间建立一个合理的对价机制,建设一个良性发展的版权市场,形成一个传统主流媒体与互联网新媒体“共融共生、共享共赢”的健康新生态。这一目标的达成,在现阶段急需的是传统主流媒体要以共同的决心、共同的毅力、共同的手段,坚决地用技术手段、政策法规武器来维护我们的核心权益,来倒逼互联网新媒体与传统主流媒体开展交流、谈判、合作。

现代快报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收到成效。2018年10月8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现代快报诉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今日头条)侵害著作权纠纷案,今日头条侵权事实成立,4篇稿件赔偿10万元,另承担1.01万元的合理费用。消息传出,立刻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2019年1月21日,中国报业协会向最高人民法院呈送《关于将现代快报诉今日头条一案作为指导性案例的建议》,希望能以此引领相关类似的判决,为传统主流媒体的版权保护工作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础。

与此同时,现代快报建立了专门的版权维权运营团队,与技术公司、专门负责知识产权的律师事务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同时,还与版权局、版权协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与法律专家、版权专家保持经常的沟通,听取他们的建议,使维权工作更有效也更有针对性。2018年,现代快报通过维权与运营,版权收入超过300万,版权的资产价值开始得到发挥。

(执笔:赵磊  梁波 )

原标题:全国报业大调研57: 融合转型的“现代快报+”

本文章隶属于专题:中国报业大调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