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 2019-06-17 01:22
作者:闫百琨
各位领导、同志们:
回顾光明日报长达70年的路程,今天能够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事业能得到这么大的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作为大半生都工作和生活在这里的光明人,既感到无比的高兴,又深知这个大好的局面来之不易,这首先要归功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也是几代光明人不懈努力和奋斗的结果。
抚今追昔,不禁使我想起1960年刚调到光明日报工作时的情景。当我来到西单石驸马大街90号,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破旧的小四合院,堂堂的光明日报,竟然在这么简陋的环境和条件下办报;编辑部各部门的办公室既简朴又狭窄;印刷厂更是陈旧不堪,全靠老掉牙的轮转机印报;职工食堂只能摆放很少的几张桌子;各地刚来报到的记者,就住在家属宿舍院内的小平房。总之,方方面面都显得很清苦。但当时的报社,从领导到职工,都没有把这样的工作环境当回事,一门心思想的是如何把光明日报办好、办出特色,并为此日夜操劳。我今天讲这段历史,并不是在宣扬工作条件越艰苦越好,而主要是赞扬这些老一辈老光明人的思想境界和敬业精神。相信随着光明日报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其工作环境和条件,一定会越来越好。
光明日报从一创刊,中央领导就明确提出,要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立足知识界,服务知识界。光明日报始终不渝地在贯彻这一宗旨,特别是粉碎“四人帮”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更是加倍努力,积极加以贯彻。“文革”期间,“四人帮”曾把知识分子作为重要打击对象,以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制造了很多冤假错案,一大批知识分子遭到迫害。粉碎“四人帮”后,为了拨乱反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光明日报旗帜鲜明地冲在前面,通过大量的宣传报道,竭尽全力给受到迫害的知识分子平反昭雪,继而又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在各条战线作出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典型。由于光明日报在平反冤假错案和对教育、科学和文化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强有力的宣传报道,特别是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具有重大深远影响的文章,光明日报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了空前提高。“文革”前光明日报是对开四个版,发行量仅为12万份,如今已扩增到16个版,发行量达到105万,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这个含金量很高的变化,可以充分说明光明日报在读者中的影响和光明日报各项事业的发展变化。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中宣部、中组部于1978年5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光明日报》在各省、市、自治区建立记者站的通知。按照通知的要求,仅用半年时间,光明日报就在全国各地恢复了记者站,并且在内蒙、宁夏、新疆、西藏等边远地区建起了记者站。中央办公厅还拨专款为一些记者站建设了办公室和宿舍,这是多么大的关心和支持啊!据我当时了解,为建记者站中央有关领导机关专门下文,光明日报尚属第一家。56位新上任的记者一走上采访一线,便生龙活虎大显身手,很快推出一连串足以载入史册的先进人物和事件报道,光明日报的版面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信息量增多了,报道面拓宽了,质量和深度提高了,和地方的沟通加强了。据统计,每年刊发在一版的头条新闻,约有三分之一是出自驻地记者手笔,有人把他们称为是报社的“半壁江山”。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可以说,中央有关领导机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这样关键的历史时刻支持光明日报重建记者站,其意义和价值怎么评价都不算过分!
我今年快90了,在报社做过记者、编辑和党务等工作,现在即使离休了,仍然对报社怀有深厚的感情。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新一代光明人一定会紧跟时代步伐,把光明日报各项事业建设和发展得更好!
原标题:离休老同志代表闫百琨在庆祝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