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大众日报 | 2019-06-30 10:25
去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媒体融合”4年多来,中央级、省级、地市级陆续开始搭建融媒中心。建设县级融媒中心,意味着融媒中心的进一步下沉。
近期,中宣部新闻局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联合发布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网络安全规范》《县级融媒体中心运行维护规范》《县级融媒体中心监测监管规范》,加上之前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5项标准规范已全部发布实施。
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县级融媒体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薄弱,也存在着种种问题,比如内容缺乏吸引力,人员老化、编制不足等。
按照中宣部要求,融媒体中心建设到2020年年底要基本实现在全国的全覆盖。因此,2019年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关键之年。如何破解各种制约,大众日报头版近期刊发了昌乐、宁津、临淄三地的媒体中心建设做法,可资借鉴。
针对县级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弱、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昌乐县设立了融媒体中心建设绿色廊道,县委、县政府从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保证县融媒体中心建设顺利推进。
融媒体中心成立后,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留住人才,激励人才。昌乐县创新财政资金使用,将包括县融媒体中心在编人员的工资和各项保险费用等多项经费,每年由县财政统一拨付给县融媒体中心,由县融媒体中心按照内部标准统一考核后统筹发放。同时,昌乐县融媒体中心对在编、聘任等所有人员打破身份限制,实行全员聘任、全员全程绩效考核,以考核确定工资待遇,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实行企业化的奖惩机制。 为建好融媒体中心,宁津县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将融媒体中心建设纳入全县大格局统筹考虑。通过融媒体中心建设整合“报网台端微”宣传资源,昂起县域全媒传播的龙头。
改革后,融媒体中心建立完善了“编辑委员会、经营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组织架构,打造出以第一现场新闻为主的“第一资讯”、聚合类新闻“早安宁津”、夜读类文化专栏“悦读者”、短视频“鬲视频”等产品。
临淄的做法也很有突破性,当地贯通融媒体、文明实践“两个中心”, 打造“临淄云”APP,通过六大板块提升百姓“获得感”。
“临淄云”上,热点新闻、民生资讯、活动直播等应有尽有,如今已融入临淄人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APP包含“媒体云”“百姓云”“81890”“文明实践云”“科技云”“农保姆”六大板块。信息传播逐渐从一对多传播向多对多传播过渡,互动性也大大增强。
“媒体云”板块第一时间提供各类新闻资讯,同步视频直播。“文明实践云”板块则可以提供各类志愿服务供需信息,并对志愿服务自动生成记录,项目发起、志愿者招募、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时长认定全部实现“线上”管理。
原标题:这三地县级融媒体建设上了大众日报头版,它们有啥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