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媒移动版

《 每日经济新闻》4000万微博粉丝是怎么炼成的?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2019-07-15 06:46

每经微博是如何做到4000万粉丝规模的?4000万粉丝,对一家媒体又有着什么特殊的意义?
扫码手机轻阅读

《每日经济新闻》2019年7月15日头版

每经记者:曾剑

每经编辑:梁枭

7月12日23时27分,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每经)官方微博在新浪微博平台粉丝数突破4000万,成为第一家粉丝数突破4000万的财经媒体账号。

4000万,令人欣喜的数字背后,彰显着每经在财经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一枝独秀。放眼国内,在微博平台上,每经是首个粉丝数达到4000万的财经媒体,目前已领先第二名逾600万之多。即使在所有媒体中也排进了前十位——目前TOP10的名单中,其他九家都是央媒,如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网等,可谓强手如林。

成为首个微博粉丝数冲进前十的财经媒体之后,每经作为中国财经媒体领域第一大V的地位更为稳固。而一周多前的7月5日,每经微博单日阅读量破亿。这两大关键数据均显示出,每经微博堪称中国财经媒体第一微博大号。

那么,每经微博是如何做到4000万粉丝规模的?4000万粉丝,对一家媒体又有着什么特殊的意义?

内容为王,技术与时俱进

2019年,是每日经济新闻改版第11个年头,作为国内主流财经媒体平台,每经瞄准市场需求,走“差异化”道路,大刀阔斧寻求变革,在公司新闻和投资理财资讯为主的财经领域不断开辟新天地。

从发出第一条微博到7月12日23时27分,粉丝数量突破4000万大关,成功的秘诀是每经始终葆有着一颗进取之心。

“每经时刻保持紧迫感与危机感,主动提升融合发展自觉性,坚守内容为王、拥抱新技术、持续机制创新,以创造性思维积极推动融合发展。”每经社交媒体部负责人深有感触道。事实上,每经微博粉丝数突破4000万也较为不易。每经社交媒体部负责人透露,2019年伊始,每经微博粉丝已超过3800万,开始冲刺4000万大关,当时排在后面的两家财经媒体粉丝数已超过3000万。

面对竞争对手的快速追赶,上述负责人介绍,将每经采编中心大量的优质内容以更符合社交媒体平台传播规律的形态展现,成了每经社交媒体部的基本工作。

这些新闻经每经微博团队筛选后,会在文案上加工成更符合C端用户阅读习惯的导读和消息,通过拟定更吸引用户关注的标题,设置话题、与用户互动、推荐给同行媒体使用等多种办法,实现新闻的快速传播。此外,微博团队还会通过微博热搜榜发现可以进一步挖掘的新闻,从第二落点制造后续热点。

需要指出的是,每经微博背后有一支朝气蓬勃的运营团队。据介绍,每经微博的运营人员以90后为主,但他们大多已在新媒体行业浸淫多年。他们通过总结过往经验,积极揣摩微博平台的传播特点和新玩法,虚心向业内优秀运营团队学习,获得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方法。

不仅是粉丝量的增长,互动、阅读量等数据也能反映每经微博的超高活跃度。数据显示,今年来,每经微博的阅读量持续提升,从一季度的日均2500万增长到了二季度的日均4000万以上。到7月5日,每经微博单日阅读量破亿。

粉丝量突破4000万,单日阅读量峰值破亿,也显示了每经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财经全媒体平台的巨大影响力。

美的集团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同样高质量、客观、专业的分析和报道。每经官方微博通过社交媒体的新形式展现每经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持续创新,持续以财经媒体的专业性深挖行业和企业的故事,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媒体和合作伙伴。

“新闻决定影响力”的标杆

目前,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微博、每日经济新闻微信、每日经济新闻APP及各专业频道、子账号组成的新媒体矩阵,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财经新闻网络发源地之一。

而回顾《每日经济新闻》的发展史,堪称一部报网融合的变迁史:报社2008年建立网站,随后推出3G手机报,2009年新浪微博诞生的第一个月便入驻,2010年手机客户端上线,2012年底首批开设微信公众账号;2015年,每经全媒体矩阵初具雏形;2016年,每经成功实现全媒体平台整合运营。通过打造新闻生产“中央厨房”,每经实现了“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传播”。

以财经日报开始立足,再以财经全媒体平台壮大,每经似乎一直站在互联网发展的风口浪尖。

在每经全媒体矩阵中,微博的发展尤为迅速。通过财经新闻视频直播等创新举措,每经微博频频打造“爆款”新闻产品。到2014年,每经微博粉丝数突破1300万,晋升为财经媒体第一大V。到2017年,每经微博粉丝数已突破3000万。

截至目前,每经微博已累计发布微博18.1万条,这一发布量在所有媒体中数一数二。今年5月、6月,每经微博连续两个月拿下财经媒体微博影响力月榜第一名,上升势头进一步提升。

“新闻决定影响力”,说到《每日经济新闻》新媒体转型的故事,还要回到这个理念。因为不论传媒行业的环境如何改变,不论媒体形态如何变化,用户对优质内容永远是“饥渴”的;用户需要敢于“接近真相、报道真相”的媒体。

而自改版以来,不断产出重磅新闻一直是每经发展的基石。2008年6月,每经独家披露了宁波立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IPO系列报道,立立电子在上市前三天被紧急叫停,成为国内实施新股审核制度以来第一例已过会但未能上市的IPO事件,该组报道成为中国财经媒体IPO监督报道领域的开山之作。2010年12月,每经独家曝光湖南胜景山河公司IPO过程涉嫌造假,胜景山河上市前一天被紧急叫停,这一事件被评为“2010年经济界十大标志性事件之一”,推动了IPO审核制度的大改革。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将这些专业深度的独家报道推广给受众?于是,每经便有了“坚定不移地走全媒体发展道路”的发展思路。

同时,十年来,“每日经济新闻”团队一直在尝试的,就是将财经内容大众化、生活化,让复杂晦涩的财经消息变得朴实、易懂。

近年来,每经的转型和媒体融合发展不断获得外界的认可,而业界也早已用各种奖项肯定了每经的表现。

2016年1月,“每日经济新闻”获得腾讯官方颁发的“微信年度优秀媒体公众号”,胡润新金融百强榜“2016中国最具影响力财经自媒体50强”。2016年3月,人民网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报纸2015移动传播百强榜》,“每日经济新闻”位列第六,为财经类第一;2017年6月,《转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访谈录》正式出版并面向市场公开发售。该书收录了20家具有行业影响力媒体转型融合的新进展,每经的案例也入选该书。

回溯过往,每经这一嗅觉敏感、行动迅速的财经全媒体平台,似乎总能在互联网的风口中找准自身位置。而未来,每经会在新媒体的海洋中继续乘风破浪吗?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观点评论:融媒体竞争下半场 机构媒体逆风飞扬

每经评论员 易启江 陈旭

谚语有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在技术与思想飞速进步的今天,这一故老相传的道理早已不再适用。

2009年至今的10个年头里,不断发展的新媒体技术裹挟着整个媒体领域不断迭代,也不断刷新着8亿多网民的认知:媒体江湖从报纸、电视唯我独尊的漫长时代,迅速过渡到大新闻网站短暂的一统,随即成千上万的自媒体开始群雄逐鹿……

变革前所未有地集中而迅速,激发了整个行业极大的热情,但有的大潮来得迅猛,却也退得果断。比如门户网站,短短数年,已沦为年轻人眼中的传统媒体;又如突然爆火的各路自媒体,大量公号靠着数篇爆款文章一炮而红后,便逐渐坐吃山空,只能靠“洗稿”,甚至是伪造新闻、流量造假来苟延残喘。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的机构媒体从新媒体发展初期的排斥、害怕新媒体技术,变为主动拥抱新技术,语言表达风格也鸟枪换炮,逐渐从论文式的长篇大论,开始变得活泼幽默起来。比如新华社广受好评的“刚刚体”,已成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传播转型的典范;再如每日经济新闻针对垃圾分类这一热点事件拍摄的短视频,在微博、微信等各个端口获得的总点击量上亿,这也成为在传播方式上积极进取的典范。

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真金。风云10年,涤荡10年,人们惊奇地发现,10年后,站在新媒体业顶端的,仍然是曾经那些熟悉的机构媒体面孔,或者出自传统媒体的那些精英。

我们看到,人民日报、每日经济新闻这些机构媒体,在融媒体时代,无论是直播、短视频、音频还是图文报道,都做得风生水起。对于传统电视台来讲,玩转直播、短视频应是优势,但在他们哀叹观众不断流失的时候,人民日报、新华社已在抖音上分别拥有3000万+和近1300万+粉丝。

我们看到,王者终会归来:人民日报的新浪微博以9000万+的粉丝稳居媒体榜首,央视新闻、新华视点分别以8500万+和7100万+的粉丝量紧随其后。传统纸媒时代的王者,新媒体时代依然是舆论界的领袖。按2018年新浪微博统计数据,人民日报平均单条微博阅读量493万,互动量(转评赞)高达1.8万次。每日经济新闻微博作为财经第一大V,日均阅读达到4000万+,单日最高阅读达1亿+,单日互动30万+。

4000万粉丝,在高光数据背后,是每日经济新闻整整10年的不懈耕耘。

10年很短,媒体业变革的大潮一浪接一浪;10年又很长,每经微博在漫长的10年后,获得了4000万粉丝的认同。10年来,每经坚持原创,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奉上第一手的财经资讯,并让用户参与进来,一起“追”新闻,让4000万粉丝找到了一种归属感。

在10年的媒体变迁中,报纸、电视、广播已然不再分家,这已是一个融媒体时代。而融媒体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显然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长跑。

在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当下,新媒体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在新兴媒体人才储备不足、原创激情消失、丑闻不断等弊端不断显现的衬托下,人民日报、新华社、每日经济新闻等头部媒体,依靠强大的内容原创队伍,秉持专业的新闻精神,在拥抱并掌握新媒体技术之后,逆势而上,逐渐重新获得了越来越多年轻用户的喜爱。

“咬定青山不放松”,在融媒体时代,只要传统的机构媒体坚持以“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导向,那么“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能傲立潮头不倒。

像每日经济新闻这样的传统媒体,正在媒体转型的大潮中通过“变与不变”,来书写自己新的历史——变的是传播的方式:以更新更快更接地气的信息传播服务于读者;不变的是媒体初心,是媒体公信力,是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感。

但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新媒体技术兴起初期,一片唱衰传统媒体的声音言犹在耳。如今,4000万粉丝的突破,只能说是每经的小胜,是机构媒体再领行业风骚迈出的一小步。未来融媒体的发展,要实现全员全效,全程全息的竞争,相信凭借深厚的实力、专业的精神、灵活的技术手段,机构媒体必将涌现更多优秀作品,长领媒体行业之风骚。

原标题: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粉丝突破4000万财经媒体第一大V是怎么炼成的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