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2016-03-29 11:11
“记者是最坏的,比县里领导还坏,你们录下来,我就这样说。”“如果社会没有记者,社会不是这个样子,天下就太平多了。”据媒体报道,江西省修水县某家医院黄副院长的这些惊人之语,连日来引来热议。
笔者认为,黄副院长的这些话,反映了时下某些人的一种心态,即对媒体监督的恐惧和反感。理由有三:
第一,从事情本身看,这些话源于一家媒体的记者对该院一宗医疗纠纷的采访,而纠纷又来自一个市民的男婴在该院治疗时死亡的事件。该院黄副院长显然不欢迎记者的调查采访,他说记者采访是“多管闲事”。
第二,从语境看,这番话不是开始就说的,也不是最后说的,是当采访的记者说出“患者家属有权知道真相,医院有接受监督的义务”这句话时,黄副院长“非常激动”地讲的。
第三,从该副院长对“坏”的排序看,记者“最坏”,被拉着垫背的“次坏”是县里领导,他们曾要求该院赔付患者家属,“不给不行”。县里领导的要求是否合理,不在本文讨论之内,但从他们“被排序”来看,都是“监督”让这个副院长不太舒服。尤其是记者和媒体的监督,传播范围广,社会影响大,是“最坏”的。
媒体在人命关天的事情上采访纠纷双方,报道真相,目的是厘清事实,引起社会关注,防止此类悲剧再次发生。只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作为纠纷当事一方的医院,理应配合记者的采访。黄副院长的这番话语,显然不是不懂监督,也不是缺乏与媒体对话的素质,而是对待媒体监督的错误心态导致脱口而出。
不过,记者因此被说成“最坏”,也不必懊恼,这种现象反衬出记者不可忽视的责任:要多了解社情民意,善于发现矛盾问题,尤其对事关群众利益的事件,要在报道真相的基础上引导社会情绪。这既不是管闲事,也不是找麻烦,而是为了真正的天下太平。和伸手都有一些障碍。这类的空间与环境并不多,但对于广告主的价值来说,是要比黄金都宝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