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媒移动版

北京师范大学第三届媒介融合与创新论坛综述

来源:首都文化智库(微信公号)有删减 | 作者:黄一牛 | 2015-12-21 17:48

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和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三院合办的“第三届媒介融合与创新论坛”圆满结束。
扫码手机轻阅读

12月20日下午,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和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三院合办的“第三届媒介融合与创新论坛”在京师大厦顺利举行并圆满结束。本次论坛由于报名参加人数火爆,导致组委会三易场地,现在就让小编带你感受下业界大佬与学界精英观点碰撞的精彩场面!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教授代表学校致辞。著名文化学者、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于丹教授担任本届论坛学术主持人。


嘉宾言论


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 汪文斌:坚持新闻立台


央视网坚持新闻立台,以央视新闻为龙头,探索机制体制融合。网络电视台播放电视无法容纳的内容(例如9.3大阅兵,比电视台多七路信号)。以视频为核心,探寻电视+与互联网+契合点。电视、PC、手机等多屏呈现内容,多屏互动。开拓创新面,用网络众筹的方式制作节目《黄河大合唱》。


北京电视台新媒体主任 蒋虎:电视人的互联网思维


用新媒体改造传统电视,BTV的新媒体演播室把网民的实时互动嵌入电视直播,微博微信矩阵互动实时处理,是电视人的互联网思维。


国家行政学院高级经济师 郭全中:传统媒体的视频化转型


传统媒体视频化战略需采取公司化运作,市场化体制,采用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具备成本控制能力、专业运作能力和移动运营能力。


爱奇艺创始人、总裁 龚宇 技术为王


产品是皮毛,技术是骨架,内容是肌肉,技术能力支撑是第一位的,用技术筛选精英。新媒体影响用户习惯,内容创作。开放性发展原创内容,把合作伙伴内容生产者和品牌放大器。


唯众传媒创始人、总裁 杨晖:内容为王


依然相信内容为王,虽然技术也很重要。在媒体融合时代,必然催生大IP。从电视民工转向产品设计师,设计具备独家竞争力和产品属性的IP,服务和互动已成为内容本身,优质内容转化超级大IP路径有电影、游戏等方式。


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周勇:重建生存逻辑


移动互联时代,用户摆脱了时间线性约束,节目收看的空间比时间重要。电视好的时代已经过去,电视行业整体衰败的事实,让整个产业惊愕之余更加措手不及。电视的时代会被终结吗?如果会,那么终结者是谁?是网络新媒体吗?周勇教授的演讲引发了诸多的思考。


优酷土豆集团副总裁 陈丹青:发展中的网络视频


互联网的最大价值在大数据,技术和资本是媒体融合的两大驱动力,缺一不可。视频网站自制内容,将来会成为视频网站的重要的内容来源和价值来源。自媒体在媒介融合中也有价值成长空间,视频中品牌植入技术不断发展。视频网站过去看重流量,现在更看重用户停留时长和忠诚度。优酷土豆未来的目标仍是构建娱乐系统生态,打造平台,把粉丝变为客户。


凤凰网全国营销中心副总经理 郝炜:媒体型视频平台的营销


网媒也存在媒体天花板(CPM库存有限,用户增长放缓)、广告主条件和市场的现实压力三重困扰,解决之道是技术产品化,如百度一搜百应和优土广告跨屏精准露出,另一个办法是创意内容行销的艺术化,大投入原创的以金吸金,介入电影产业链。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曾祥敏教授:自制节目的发展策略


视频网站的自制节目发展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要研究。第一是内容,第二是产值模式的变化,第三是盈利模式的变化。内容立体布局自制结构已经初现雏形,产制模式由网站自制向制播分离转变,广告植入和付费收视是主要盈利模式。


暴风影音副总裁 王刚:视频之变


“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在线视频目前的生存状况,烧钱抢蛋糕看不到前景,暴风决定从V投向VR,销售五十万台暴风魔镜,投资奇幻内容生产企业,投拍VR短片,沉浸式、交互感、信息追踪、脑电波抓取。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周结:视频网络用户行为发现


屏幕一直在变化,大屏和小屏之间事实上有很多的互动和互补,各美其美。手机已经是视频用户终端的王者,性别、年龄与观看之间有影响关系。电视仍然是电视剧的主要平台。付费观看的用户在增长。视频生态圈正在形成,网络视频成为人和服务的连接器。针对不同的设备和屏,不同的用户对象、不同的收看地点、不同的IP将会延展出更丰富、多元、个性化的内容、产品和服务,用户、屏和内容之间的三者互动将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 张洪忠教授 :算法会让我们孤独吗?


虚拟现实、全息投影、裸眼3D等尖端技术对传媒业的影响会很深远。“互联网+”会过渡到“人工智能+”,互联网会成为一种技术基础和基本平台。大数据算法在新闻传播领域、精准营销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网络化的个人主义使得社会资本受到影响,无意识幸福感的降低,手指取代眼睛看世界,生活在算法的时代,我们会孤独吗?


“今天所讨论的媒介融合与创新,其实也是讨论人的异化和进化的问题,互联网带来了机遇,也令人迷惑。点燃心里的光明,才能实现人的本质的融合与创新。”这是主持人于丹教授的精彩结语,小编和大家一起期待明年的论坛有更大的场地、更充分的时间、相约更多的好朋友探讨新的命题。


首都文化智库出品


“首都文化智库”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官方资讯平台。第一时间发布本院重要研究成果,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送文化创新、文化传播领域的最新资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