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新闻史学会 | 作者:陈欧阳 | 2016-12-14 10:58
12月6日下午,伴随第三期战略传播与公共关系工作坊的顺利结束,一场为期四天的中国公关学术盛会在香港浸会大学圆满落幕。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澳门以及美国、德国、俄罗斯、韩国、新西兰、瑞典等海内外250多位学界、业界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四个系列会议组成: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史研究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第九届公关与广告国际学术论坛、第三期战略传播与公共关系工作坊、2016金旗奖颁奖盛典。
本次会议由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和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史研究委员会共同主办。从2016年开始,这四家组织机构将共同主办公关与广告国际学术论坛。第十届公关与广告国际学术论坛将回到发源地,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
12月3日~4日,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史研究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公关与广告国际学术论坛在香港浸会大学举行。
会议还进行了两场学界-业界交流论坛,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陈怡如、爱德曼国际公关(香港)有限公司Adrian WARR 、新西兰梅西大学洪君如、凯旋香港Simeon MELLALIEU 、德国莱比锡大学Günter BENTELE 就“公众信任、领导力与战略传播”进行了对话;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麦嘉盈、IBM 香港Andy WONG、易研方案张荣显就“数据分析和移动/社交媒体参与”问题进行交流。来自全球的200多位学者在“公共关系的理论发展”、“Public Relations Theory and Practice”等41个中英文分论坛进行了论文发表与讨论。
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史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张明新教授宣读了“中国公关教育30年致敬奖”、“中国公关教育30年贡献奖”、“2012-2015中国公关研究学术成果奖”的评选过程及获奖名单。
在颁奖典礼上,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史研究委员会授予安岗、廖为健、余也鲁三位业已去世的知名公关专家“中国公关教育30年致敬奖”,授予熊源伟、余明阳、郭惠民、纪华强、李道平、李兴国、明安香、涂光晋、邢颖、张云,共十位知名公关专家“中国公关教育30年贡献奖”。
同时,专著《中国公共关系史》(胡百精)、论文《专业主义的同构:生态学视野下新闻与公关的职业关系分析》(陈先红、刘晓程)、论文《正在形成的“认知共同体”:内地与台湾公共关系从业者职业认知比较研究》(张明新、陈先红、赖正能、陈霓)三件作品获得成果奖一等奖。
专著《公共传播文丛》(胡百精)、专著《声音的竞争:解构企业公共关系影响新闻生产的机制》(邓理峰)、论文《How Public Relations functions as news sources in China》(陈先红、陈欧阳、陈霓)三件作品获得成果奖二等奖。专著《公共关系学派:一种广域的视野》 (张雷)、论文《官员个人微博:一种政府公共关系角度的考察—以三个政府官员个人微博为中心》 (张宁)、论文《跨国并购沟通中的心理距离策略——中粮收购澳大利亚Tully糖业案例研究》 (张景云、刘畅、杜新建)三件作品获得成果奖三等奖。京东集团副总裁李曦、新西兰梅西大学洪君如教授、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Bey-Ling SHA 教授、美国迈阿密大学Don W. STACKS 教授等专家为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及奖金。
同时,《中国公共关系史》(胡百精)、《专业主义的同构:生态学视野下新闻与公关的职业关系分析》(陈先红、刘晓程)等九部学术论文和专著,获得“2012~2015中国公关研究学术成果奖”。安利中国公共事务总监李君、京东集团副总裁李曦、新西兰梅西大学洪君如博士、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Bey-Ling SHA 教授、美国迈阿密大学Don W. STACKS 教授等专家为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
在学术会议闭幕式与颁奖典礼的最后一个环节,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教授宣布,第十届公关与广告学术论坛将回到发源地华中科技大学,并将于2017年下半年在武汉举办。张昆教授向所有在场嘉宾发出诚挚邀请,表示期待各位届时前往华中科技大学,砥砺公关学术、共襄盛举。
论坛结束后,12月4日下午,2016“金旗奖”颁奖典礼在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创意媒体中心隆重举行。本届“金旗奖”是创立方中国公共关系网首次与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分会合作举办,从近600个参选案例中选出的五个案例全场大奖,54个金奖,五个机构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