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媒移动版

封面传媒CEO李鹏:未来媒体首先是智媒体

来源:封面新闻 | 作者:艾晓禹 杨涛 刘陈平 | 2017-11-16 18:59

媒体人的专业主义优势和AI的高效智能生产将会更为完美地结合。
扫码手机轻阅读

李鹏

封面新闻记者 艾晓禹 摄影记者 杨涛 刘陈平

11月16日,“智创未来 2017 C+移动媒体大会”在成都举行,封面传媒CEO李鹏在开场的主题演讲中分享了封面传媒在智能媒体方面的探索与思考。“未来媒体首先是智媒体,AI将持续改变信息传播。从全世界来看,人工智能在持续改造各个行业,也在持续改造媒体行业的各个方面;未来,让人做人擅长的事,机器做机器擅长的事,人机协同将成为潮流。”李鹏认为,从媒体领域来讲,媒体人的专业主义优势和AI的高效智能生产将会更为完美地结合。

“媒体还将演变,第六、第七媒介将会诞生。”李鹏说,万物互联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不论未来媒介的主流载体是什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一定是基础。

以下是演讲全文:

2015年10月28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向人工智能时代过渡的时间窗口,封面传媒正式成立。站在人工智能改变世界的新风口,封面传媒以“重新联接世界”为使命,确定了“构建引领人工智能时代的泛内容生态平台”的愿景,紧盯前沿技术,发力人工智能,坚定朝着“AI+媒体”领域进军,打造“智媒体”。

什么是智媒体?我们理解,智媒体首先是智能媒体,通过人工智能重新赋予媒体技术基因,改造媒体生产、传播全流程,让传播更自动、更精准、更高效。智媒体还是智慧媒体,通过价值主导,强化编辑干预,更加突出信息的价值匹配。今天,我主要给大家分享封面传媒在智能媒体方面的探索与思考。

进军“AI+媒体”,我们做了什么?

封面传媒成立两年以来,坚持以技术为核心驱动,在技术创新的逻辑下打造互联网产品。两年时间里,我们有半年是在组建团队,尤其是技术团队。去年的5月4日,封面传媒的核心产品——封面新闻客户端(1.0测试版)上线,基础支撑就是基于算法推荐的兴趣阅读,开启了进军“AI+”的新征程。封面新闻客户端上线的一年半以来,我们不遗余力地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的开发和打造,力图用AI改造新闻生产,重新定义媒体,重新定义传播。

AI+写作。人工智能对媒体的改造,首当其冲是写作领域。封面新闻上线以后,我们的技术团队就着手研发机器人写作。去年12月20日,我们的首条机器写作稿件面世,内容是当日成都打折资讯。今年5月4日,封面新闻上线一周年之际,我们自主研发的小封机器人1.0版上线,正式开始新闻资讯写作的探索。今年9月30日,四川青川发生5.4级地震,小封机器人仅用时8.09秒就完成写作,产生稿件信息包括速报参数、震中地形、周边村镇、周边县区、历史地震、震中简介、震中天气,近1300字,并配有相关图片。

AI+互动。推动AI和人互动,加强人机交互的运用是封面新闻进军AI的第二个尝试。在前期小封机器人与用户探索性互动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与微软进行深度合作,全面引入微软小冰开展人机交互应用。“小冰”入驻封面新闻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交互上的提升,用户可以与小冰聊新闻、聊天逗乐,小冰也可以在新闻之后跟发评论,从而在人与机器互动上深度探索。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开放式合作,探索人工智能和媒体行业融合的新案例。

AI+场景应用我们还不断通过自身以及合作伙伴的技术,将AI常态化地应用到各个生活场景,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在AI与高考的结合上,我们推出了“封面新闻高考志愿小助手”,利用教育大数据、神经网络算法等技术为高考志愿填报提供智能化服务;在AI与相亲的结合上,今年七夕我们主办了“AI人工智能相亲会”,通过单身男女的基本资料,小封机器人为他们挑选最为匹配的相亲对象;在AI与旅游的结合上,“十一黄金周”启动的“小冰携手大熊猫邀你美丽四川行”引发300万用户参与,上传自己照片可以由机器人打分拼颜值,上传景区照片可以由机器人生成诗歌展示美景。

AI+流程重构。技术改变一切,封面传媒正在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变新闻生产的全流程。今年10月28日,我们打造的“封巢智媒体1.0”系统上线,就是希望通过AI推动新闻生产流程智能化变革。封巢智媒体系统主要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涵盖“智能技术平台+智慧内容平台+智识管理平台”三大平台:一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应用创新,如机器写作、人机交互、智能“三屏合一”等AI+媒体的应用探索;二是价值主导与驱动的内容生产流程再造,如热点监控、全网采集、内容管理,包括融合驱动型直播应用;三是数据驱动下的传播效果智能化监测、版权追踪追溯、考核建模与自动化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系统的持续迭代升级,促进人工智能时代媒体、技术和用户进一步的交互式融合。

AI+未来媒体。今年9月16日,我们与微软、北京师范大学共同成立了“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实验室”。这也是全国首个致力于“AI+媒体”领域的实验室。实验室希望推动人工智能与传媒的创新性融合,建立人工智能与媒体的研究合作平台。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是普及AI+媒体,让AI技术在媒体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助推媒体行业转型;二是开展讲座研讨,举办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系列大讲堂;三是打造学术刊物,出版《AM》杂志,一本内部学术交流刊物,聚焦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的前沿研究;四是开展产品研发,通过微软以及合作伙伴的前沿技术,不断研发人工智能在媒体领域的新应用、新产品,并将之与封面传媒相结合,不断开拓智媒体发展空间。

未来媒体将是什么样?

《无间道》有句歌词是这样唱的:“我们都在不断赶路,忘记了出路,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对于处于危机中的传统媒体而言,这些年一直在赶路,但一直是在跟着赶,追着赶,一直都处于“现在时”乃至“过去时”的状态。面向未来,应对危机,必须以“将来时”的状态去布局,去找出路。尽管预测未来是最难的,但必须不断去闯,不断去试,哪怕试错也在所不惜。

未来媒体首先是智媒体。AI将持续改变信息传播。从全世界来看,人工智能在持续改造各个行业,也在持续改造媒体行业的各个方面,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到传播效果等各个环节都在经历“AI+”带来的变化,从素材收集、筛选、分析、成文,直至最后的内容分发,从新闻线索搜集到写作到事实核查,每一个环节都有人工智能深度参与,推动新闻生产流程的智能化变革。我们打造“封巢智媒体”系统,也是希望运用人工智能持续推动信息传播智能化革命。

人机协同是未来潮流。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很多人担心机器人会取代人,会让人没有饭碗。大可不必担心。如同第一次工业革命,虽然在短暂时间内会导致失业,但也带来了更多新的工作机会。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是生产力的极大解放,有些领域是机器不可替代的,AI也会带来新的机会。在未来,让人做人擅长的事,机器做机器擅长的事,人机协同将成为潮流。从媒体领域来讲,媒体人的专业主义优势和AI的高效智能生产将会更为完美地结合。

赚广告主的钱将不可持续。这是如何生存和发展的命题。长期以来,“二次销售”模式让媒体习惯赚广告主的钱。但在新的环境下,传播媒介和渠道不只是掌握在媒体机构手中,并且被极大分散,万物皆媒、人人皆媒,广告主的钱被无限摊薄,赚广告主的钱也将不可持续。未来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通过技术创新,尽量多地聚合各种媒介,占领传播渠道;另一条路是通过从产品创新,尽量多地聚合更多用户,赚消费者的钱。通过两条路的组合,搭建多元化的发展生态才有未来。

媒体还将演变,第六、第七媒介将会诞生。世界上第一张日报诞生于17世纪50年代,广播和电视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智能手机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纵观世界媒体发展史,新媒介的诞生速度越来越快、间隔时间越来越短,手机肯定不是媒介的最终形态和最终载体,依托手机的媒体也不是最终的未来媒体。面向未来,第六、第七媒介肯定还将诞生。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即信息,什么媒介能让人们更方便、更快捷、更多样地获取信息,什么就有可能是未来媒介。万物互联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不论未来媒介的主流载体是什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一定是基础。找准方向,才能找到出路。

我们一直认为,变化是最大的机会。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对整个信息传播行业带来的变化才刚刚开启,未来变化将更加深刻、更加巨大。媒体将不再是今天的媒体,产业将不再是今天的产业。谁走得更早,谁走得更快,谁就走得更远。

原标题:封面传媒CEO李鹏:未来媒体首先是智媒体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