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川报观察(App) | 作者:徐莉莎 | 2018-07-07 18:23
这个现场会比较特别:
时间——7月6日,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闭幕不到一周;
人员——全省21个市(州)党委宣传部、省直新闻单位负责同志和42个县(区)共100多位代表参会;
主题——全省市县融媒体中心建设;
地点——达州。
7月6日,全省市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会在达州召开。
这场四川媒体决策层云集的现场会,有些啥看点?前一天,我省媒体融合与融媒体中心建设专题研讨班刚刚在广州结束,从广州到达州,从研讨班到现场会,四川市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可以预见,将有大动作。
现场回放:
为什么是达州?
7月6日一早,达州市宣汉县融媒体中心的大屏幕里,正呈现着与会嘉宾为该县融媒体中心点赞的实时画面。
直播,也是该县创新搭设融媒体中心后增加的新传播手段。
作为一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宣汉县将县广播电视台、县委报道组和《新宣汉》编辑部进行整合并组建县融媒体中心,下设采集部、编辑部、运营部、技术部、行政管理部等部门,初步构建起“共同策划、精选主题、统一采集、分类加工、互动传播、集中发声”的运行模式。实行各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统一调度,信息内容、技术应用、人才队伍共享融通、融合一体,信息采制和发布实现无缝对接、有机衔接。在办好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逐步开通微博、微信、微视频、手机APP、网站等新兴媒体形态。
在达州凤凰山下传媒和达州市广播电视台,与会者们听介绍、看案例,与采编一线人员交流。达州市“凤凰山下”论坛注册网民150余万,微博微信粉丝达100余万,APP用户超30万,日均访问量达100万人次、发帖量6000余条,形成了一个富有黏性的网上社区。
在近期达州市重大突发事件中,“凤凰山下”论坛共计发帖600多篇、浏览1500万次、跟帖评论1.3万余条,这些意见经过收集整理后报送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为事件处置提供了重要参考。
自贡市荣县县委宣传部部长佘建平感慨不虚此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确是大势所趋,通过有效整合各类新闻资源,通过一次采集,多元发布,实施‘新闻+’‘新闻+党建’‘新闻+民生’‘新闻+政务’,同时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对县域经济、文化、生态建设都大有好处”。
还有人抓住参观间隙,推广自家融媒体产品。绵阳市涪城区委宣传部部长杜正茂就在向同行者“推销”他们的移动端融媒体产品“涪城手机台”。一个APP聚合了县级电视台、报刊和网站。“从前我们的台、报、网独立,产生一定程度的人力资源浪费,也不适应公众对资讯需求。”现在,一场纪念建党97周年的表演大会直播,观看者就将近5万人。
交流发言:
融媒体走到了哪一步?
在达州的“主场”上,多个市、县党委宣传部负责人也是发言的“主角”。
攀枝花在“东道主”达州后,第二个作分享。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海发言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媒体融合,首先从管理媒体的宣传部融起。攀枝花市委宣传部“动”了机构设置——重组宣传科,新建媒体融合发展科、思想政治工作科、志愿服务科。其中,宣传科负责新闻宣传、社会宣传、网络宣传的统一指导、协调和管理;媒体融合发展科负责研究制定媒体融合发展规划、改革政策,统筹指导媒体融合发展。“内部机构重设,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支撑、赋予了新动能”,江海说道。
在成都市,各区县重视政务新媒体发展,“粉丝争夺战”中,“金温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温江区委宣传部长幸晓斌坦言,“金温江”的高热度就源于全媒体阵地的整合。温江在成都市率先将温江电视台、温江人民广播电台、《今日温江》报社、温江新闻网整合;先后开通的“金温江”政务微博、“金温江”公众微信,“金温江”APP客户端,与台、报、网一道形成“七位一体”的全媒体平台。“根据各媒体特点分类供稿,构建全新采编流程,显著提高了采编播工作效率”,幸晓斌最后还“安利”起了“金温江”的新阵地,“近期我们还开通了抖音账号,尝试内容发布,欢迎大家关注”。
宜宾市兴文县内多民族杂居,以汉族为主,有苗、回、藏、满等少数民族,坐拥中国十大最美世界地质公园之一兴文石海。盘活本地资源,兴文在本土化、可视化上做文章。县委宣传部部长朱晓莉说,兴文最为看重本土生长出的媒体产品,为此,他们打造了“一树九花”融媒体集群,根据不同受众需求,分类确立媒体定位,和川报观察、航拍四川平台联合举办“兴文飞常美”航拍摄影大赛,“兴文春晚”、“四川民歌大赛”、“最美阳台大赛”等成为品牌活动,精准推送信息内容,“最美兴文”微信号每月阅读量保持在120万左右。
泸州市泸县政务网站集群建设一年来,将原有84个部门、镇街政务网站整合到县公众信息网,做到“技术统一”“信息共享”“远程管理”。同时构建由全县37个政务微博、53个政务微信公众号组成的发布矩阵,县域重要信息发布由“独角戏”转变为“大合唱”。县委宣传部部长陈佳说,通过上午的参观学习,了解到许多融媒体发展的新动态,通过大家的发言获得了诸多新思考,理清了融媒体发展的大方向。
谈到融合路径,大家聚焦多个痛点。一是市县级融媒体平台人才难求,特别是具有融媒体理念和技术的人才。对基层吸引这类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建议要有区别于机关单位的激励机制。二是随着呈现形式多样化,“烧钱”的设备和技术开发,需要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也有人提出,融媒体平台可以成立公司,进行产业化运作促进融媒体事业和产业相融合。不能解决商业化问题,就无法与市场接轨,找到市场才能看到受众需求,生产对路的媒体产品。
四川策略:
目标、思路、政策干货多多,值得期待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刚刚闭幕,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行动纲领已经绘就。全省宣传文化系统既承担着全会精神“播种机”的职责,也被赋予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重任。省委宣传部提出,宣传文化系统要把各项任务工程化、项目化、实体化,确定一批看得见、可落实的工程项目,采取“清单制+责任制”的方式强力推进,把全会要求落到实处。
从刚刚在广州结束的省媒体融合与融媒体中心建设专题研讨班,到6日在达州的全省市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会,这么急的步子将给四川媒体带来什么?压力之外,有何动力?接下来将有哪些大动作?
2017年,四川省网民规模达3815万,比2012年2562万增长了49%,全省移动终端设备活跃数达7371万台、使用综合资讯类APP的占51.8%,舆论生态和传播格局发生深刻变革。媒体融合从2014年起步,压力传递从中央级、省级媒体,直到此次县区级媒体;不仅对传统主流媒体转型提出新的要求,也给县市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带来新的课题。
记者从会上获悉,近期四川省将启动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目前实施方案已形成初稿,正广泛征求意见。
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安排部署,目前已明确的主要目标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坚持移动优先战略,按照集约化、差异化、本地化、社区化、品牌化原则,立足市县媒体发展实际,打造集广播电视、报刊、新闻网站、社区论坛、新闻客户端、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等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构建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矩阵,实行统一办公、统一管理、统一运营,“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巩固拓展基层舆论阵地,实现市县媒体全面转型升级,增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据透露,在四川省市县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将特别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四个合”。
一是理念契合,顺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坚定用互联网思维、新媒体理念来谋划发展、部署工作,坚决防止“新瓶装老酒”现象。
二是组织聚合,推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集中办公,推动工作力量向新媒体业务转移,培育更多全媒编辑、全媒记者、全媒经营管理人才。
三是业务整合,对融媒体中心采编播发工作进行流程再造,对技术支持、品牌包装、市场营销及关联业务等进行整体策划,促进资源利用最优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四是功能融合,发挥各类媒体平台优势和传播优势,推进融媒体中心与政务服务平台有效对接,创新基层社区化沟通服务模式,开展交通出行、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生活信息服务,开拓互联网业务,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会上还提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贯彻落实中央要求、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部署的高度,重视市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从政策保障、项目安排、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各地各级宣传部要加强统筹协调,推动方案制定、项目实施、效果考评等重点工作。新闻单位要讲政治、顾大局,积极主动配合,有力有序推进。
会议鼓励大家要坚持稳中求进,大胆探索适应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方法路径,创新思维方式和发展理念,在迎接挑战中把握机遇、创造业绩,加快推动市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尽快取得进展突破,不断开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新局面。
原标题:刚刚开的这个全省现场会,或将深刻影响四川媒体未来
本文章隶属于专题:聚焦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