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媒移动版

封面传媒CEO:打造智能+智慧+智库的“智媒体”

来源:网络传播杂志(公众号) | 2018-07-19 10:04

封面传媒与四川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共同推进上亿元的Pre-A轮融资
扫码手机轻阅读

回望21世纪的头18年,传播生态的变革何其巨大。不过短短十几年,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人工智能时代又来了。抱残守缺没有用,等待观望没有用,也不要幻想固守传统媒介还会迎来春天。趋势的变化,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必然会成为改变经济、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通用技术。对转型中的媒体而言,应该如何顺应时代趋势,走出一条成功的融合转型之路?封面新闻打造智能+智慧+智库的“智媒体”的做法值得借鉴。传播君对话华西都市报社社长、封面传媒董事长兼CEO李鹏,一起来听封面传媒在进军“AI+媒体”领域的独到做法。

问题1:很多传统主流媒体在推进媒体融合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努力,但传播力仍难以显著提升,您认为背后原因是什么?

李鹏:一是缺乏产品意识、用户意识。很多媒体打造的新媒介上的内容是传统媒介的翻版,照搬报纸、电视内容上网、上端,缺少特色、缺乏新意;二是融合不彻底。只是把新的媒介作为传统媒介的补充,依然按传统思维办新媒体,没有遵循互联网的发展规律;三是投入不够。互联网平台的打造,无论产品开发、用户运营、品牌推广、团队建设等等,都需要巨大的投入,但传统媒体在这些方面投入的力度明显不够。一直以来,传统媒体传播力难以显著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以未来视野彻底改造自身的勇气和毅力。当前,技术还在剧烈变革,大数据、AI(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改造媒体,区块链技术、5G技术也将给媒体带来深刻变革。这些都是媒体重塑和提升传播力必须考虑的未来变量,谁先切入,先有所建树,也许就能打个翻身仗。

问题2:在进军“AI+媒体”领域,封面传媒的目标是怎样的?

李鹏:对转型中的媒体而言,加快AI+媒体应用是融合转型的不二选择。封面新闻坚定进军“AI+媒体”领域,打造智能+智慧+智库的“智媒体”。

目标1:打造智能媒体,真正成为“人体的延伸”

用人工智能技术改造媒体,重新定义媒体。算法推荐仅仅改变内容的分发方式就带来了巨大机遇。在采访、写作、互动、效果检测、营销等环节,与AI的结合依然蕴藏巨大机遇。封面新闻加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这些环节的试验、探索和应用,给用户带来全新体验,让智媒体成为“人体的延伸”,成为个人资讯的智能助理。

目标2:打造智慧媒体,为技术引擎植入价值观的灵魂

智慧媒体是智媒体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其关键在于,让机器做机器擅长的事,让人做人擅长的事,人机有效协同。封面新闻充分发挥智慧主导的作用,为技术引擎植入价值观的灵魂,为智媒体赋予正确的价值导向。用人来解决机器不能解决的事情,生产正能量、年轻态、个性化的深度原创内容;用人来纠正机器出现的偏差,始终保持正确价值导向。

目标3:打造智库媒体,提供全联接智力支持

智媒体也是智库媒体,即通过智能技术和智慧报道为政府、企业、社会民众提供智力支持。封面新闻从主题报道的采访调研、论坛研讨的智慧碰撞、数据榜单的数据分析等,转变到大数据+舆情的新型智库,给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为用户提供生活资讯服务,成为政企机构、媒体和用户的联接点。

在智能、智慧、智库三位一体的支撑下,封面新闻的目标是成为一家人工智能媒体公司,打破时间性媒介和空间性媒介之间的界限,融合所有媒介形式,打造智媒体。

问题3:要打造智能+智慧+智库的“智媒体”,封面传媒具体的实践路径是怎样的?

李鹏:进军AI+媒体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从理念到实践,从战略制定到战术执行,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封面新闻的思路是“三轮驱动”,即技术驱动、内容为王、资本支撑,希望能以此探索出一条融合转型的有效路径。

1、技术驱动:人工智能赋能传播

AI赋能产品。自2016年5月4日上线以来,封面新闻客户端不断运用AI来改造产品。比如开发小封写稿机器人,从2016年12月发出首条稿件至今,写稿能力越来越成熟,每日写稿量超过120篇,在当前的世界杯报道中也得到了充分运用。比如自动语音合成报道,在封面新闻客户端4.0版上线以后,语音转换技术得到了充分运用,通过这项技术,几乎每条稿件都有一段自动语音合成,MGC(机器合成内容)成为封面新闻客户端的基础性配置,用户可以点击详情页中的语音播报按钮,进入“听新闻模式”。AI的多场景赋能,给用户带去了视、听、读、聊的智能化体验,从而助推传播力提升。

AI重构生产。在推进融合发展的流程再造上,封面新闻也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变新闻生产的全流程。封面新闻自主研发的封巢智媒体系统,就是要用AI推动新闻生产流程智能化变革。封巢智媒体系统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涵盖三大平台(智能技术平台+智慧内容平台+智识管理平台):一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应用创新,如机器写作、人机交互、智能“三屏合一”等AI+媒体的应用探索;二是价值主导与驱动的内容生产流程再造,如热点监控、全网采集、内容管理,包括融合驱动型直播应用;三是数据驱动下的传播效果智能化监测、版权追踪追溯、考核建模与自动化等。这个系统的持续迭代升级,将促进人工智能时代媒体、技术和用户进一步交互式融合。

2、内容为王:“三个优先”创新传播

再先进的技术平台也必须有好的内容才能得到用户认可,二者缺一不可。在新的环境下,坚持内容为王,加强内容创新,必须做到“三个优先”。

移动优先。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传统媒体的内容已经不再是舆论风暴的发源地,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必须坚持移动优先。移动平台传播优先,华西都市报记者采写的所有稿件,必须优先在封面新闻客户端上发稿,动态进展动态发稿,而不能等报纸刊发之后才发客户端。移动技术应用优先,让新技术产生新内容,如VR报道、H5内容、数据可视化内容等等。今年高考前夕,封面新闻生产的《致每一个奋斗着的你》H5用数据将文字进行可视化呈现,引发网络广泛传播。

视频优先。5G时代,视频流将成为传播的主要形式。所以,要提升传播力,必须加强短视频生产和直播应用。封面新闻把短视频打造作为特色内容构成的重要方面。在党的十九大报道中,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亮相的“号外”创意短视频在网上引发广泛传播,《十九大时光 主播有画说》视频入选年度爆款。今年全国两会报道,《我AI中国 主播有画说》引入机器人播新闻,得到网友广泛点赞。

故事优先。故事始终是最好的传播方式,好故事的传播力是惊人的。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依然要坚持讲好故事。在今年4月份封面新闻的报道中,“成都司机发卡片苦寻女儿24年”系列稿件在网络上引发广泛传播,传播总量超2亿。同时,在新的传播环境下,以“视频+故事”把好的形式和好的内容相结合,也是提升传播力的有效手段。封面新闻和腾讯联合打造的《视野》栏目,自推出以来基本每期都是传播爆款。

3、资本支撑:资本运作助力传播

在互联网环境下,资本也是提升传播力的重要手段。传播力与用户数、品牌影响力、技术开发能力息息相关,而用户运营、品牌推广、技术产品开发,都离不开资本的支撑。这是互联网平台做强做大的规律性路径,也是新型主流媒体与传统主流媒体发展的不同之处。

5月4日,封面传媒与四川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上亿元的Pre-A轮融资,后续还将开启A轮、B轮融资,推动资本运作进程。通过资本运作积聚资本,有助于加大新媒体平台的品牌与用户推广,引进先进互联网人才,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从而反哺新媒体平台打造,推动其快速做强做大,助推传播力提升。

原标题:封面传媒CEO解锁“AI+媒体”:打造智能+智慧+智库的“智媒体”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