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媒移动版

年终奖都没有的媒体人,你的新闻理想还在吗?

来源:传媒1号(公众号) | 2016-02-04 19:51

媒体人一边热闹地报道别人的年会送车送房、巨额年终奖,一边眼巴巴对年终奖望眼欲穿。拿一个年终大红包,过个好年,是每一个有家有口的职场人士的愿望,媒体人也不例外。
扫码手机轻阅读

媒体人一边热闹地报道别人的年会送车送房、巨额年终奖,一边眼巴巴对年终奖望眼欲穿。拿一个年终大红包,过个好年,是每一个有家有口的职场人士的愿望,媒体人也不例外。


可怜的年终奖


前几天,有媒体做了一个调查,请粉丝讲讲年终奖发放情况,他们会在保护隐私的情况下公布。


河北某报社采编部门一位10年资历的记者说,过去会发300元——1000元不等的购物卡,但2015年春节就啥表示都没有,之后经常拖延工资。2016年1月开始,记者每月工资扣发25%,半年之后视经营情况再发放。照这情形,今年年终奖肯定没戏,扣发的工资能否拿到,也很悬。


北方某省级党报采编部门记者说,年终奖会发一个月基本工资,2000元。广东某乡镇报纸记者说,会有1万—1.5万元。西南地区某电视台编导说,今年年终奖已发,6000块,比上年少了好几千块。沿海某电视台记者汇报,预计不足万元。


最高的是国内某主流电视台一位3年多资历的行政人员,有3万元多一点,但比上年少了1.5万元左右。不过,该台主力部门的年终奖会更高一些。


只有五六个人现身说法,说明不了全部。但身处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的同行最清楚,这个话题很残忍。不发的已无力吐槽,就是发万把块钱,在这个时代能买什么?


你的新闻理想还好吗?


在一个媒体人群里,有人转发这篇文章进来后,有江苏、新疆、湖北等地的报人表示,还没发年终奖,有的是不知道发不发。


拿一个年终大红包,过个好年,是每一个有家有口的职场人士的愿望,媒体人也不例外。


媒体人一边热闹地报道别人的年会送车送房、巨额年终奖,一边眼巴巴对年终奖望眼欲穿。在这个几十年一遇的寒冬,想必不仅身体发冷,心里更冷吧。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南方周末》这句著名的新年献词,曾激励了很多媒体人,也鼓舞很多年轻人投身媒体业。


可是,如果媒体人自己都无力了,如何让他人有力;自己都悲观了,如何让他人乐观?


媒体人还乐观得起来吗?至少目前来看,不太容易。


最近几天,甘肃三家报社驻武威记者站的3名记者被抓,引起传媒界关注。事件还没有权威、公正的情况通报,所以现在就说谁有错,谁没错都过于草率。


但有一点情况引起我的特别注意,武威警方指控《兰州晨报》记者张永生的一项罪名是,涉嫌借报道之名,敲诈勒索5000元。另两家纸媒记者的涉案金额更小。


5000元能干什么?搜索了一下,在武威这个很多人估计都没听过的地方,只能买一平米房子,或买两只甘肃人爱吃的羊。


可是,如果这个记者真的是想敲诈,他面临的风险却是职业生涯的终结。尤其是近两年,主管部门正在严打新闻敲诈。


风险、代价巨大,收益却如此之小,说是敲诈,其实和过去叫花子在别人办红白喜事时,上门起哄、强行乞讨,有什么本质区别?


现在的媒体人,绝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可算知识分子。很多选择新闻业,都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希望成为一个鞭挞黑暗,传递正能量的人。但如果最终沦落到“乞讨”的地步,又是何苦!


新闻理想,是有追求的媒体人的命门。但如果这个命门成为人生、家庭负担,真的还有必要坚持吗?


如果没有记者,这个世界能好吗?


《兰州晨报》的张永生,也许是个不错且尽职的记者,但不是这个行业最优秀的。可是,那些优秀的记者,很多都已转行,或即使去新媒体,也不做报道了。


因为职业的关系,我曾与不少优秀的媒体人打过交道。有的是我上学时,就常看他们报道的知名媒体记者;有的是记者圈大哥级的人物;有的是在媒体有不错职位的领导。但现在很多都离开了媒体,有的去新媒体或企业任高管,有的做公关,有的去高校当老师,有的做公益,有的自己创业……


这一拨人很优秀,各方面能力都不错,对环境、行业变化也敏锐,所以他们走得很坚决。至于曾经的新闻理想,他们也许会藏在心底,但估计不会再拿出来。


最应该坚持,最能坚持新闻理想的人,为什么放弃了?因为,新闻理想的背面,是巨大的付出,常常是没有成就感与收获;同时还要面临巨大压力,与各种潜在的危险。这种状态,99%的人是难以长期坚持的。


何况,在这个时代,谈新闻理还是一种无力的表现。


有一天,在一个媒体群里,又谈起离职潮现象,有人说其所在报社一半人都辞职了。然后,有一个人说道:“现在还在媒体干,要么是没地儿去,要么就是还在靠理想坚守。”有人表示同意,但更多人是沉默。


其实,前者是主因,后者更多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辞。有还在坚守理想的同行吗?当然还是有的。


还是在一个媒体人微信群里,认识了一位女记者,估摸着是80后。这是个善良的姑娘,最近几年的主要工作,是做救助报道。据她说,每周都会报道三四个身陷绝境的普通人。


前不久,一个两岁多的小孩儿不小心掉进开水锅中重度烫伤,急需抢救,但其家里却拿不出巨额医药费。经这位女记者持续报道,及推动群内全国其他地方媒体联动募捐,最终很快就超额凑齐了善款。后来,那位小孩儿的家人捐出多余善款,又帮助到了另一位被烫伤的孩子。


因为在当地做救助报道太有名,很多有困难无法解决的人,都打电话找她。有时,她会在群里抱怨说手机被打爆,实在不堪重负。


同时,看着同事一个个辞职,不少没辞职的也在干着私活,她的内心也有矛盾。有时她会说,要不也辞职算了。


有次在私下聊天里,我也曾劝过她做点对自己有利的事。凭她对当地土特产的了解,要赚钱也不是没可能。至少,不会比她现在每月辛苦码字挣的工资少。


她未置可否,但我后来在想,如果她真的辞职了,当地那些渴求帮助的人,还能去找谁呢?对底层的人而言,在遇到困难时,选择实在有限得可怜。


如果没有热心的记者,帮助那些遇到不可克服困难的人;如果没有正直、勇敢的记者,冒着危险、顶着压力去揭露黑暗……这个世界能好吗?我很怀疑。


要饿着肚子坚持理想,我做不到,自然也不能强求别人。所以,作为一个普通的媒体人,这个问题我提供不了明确答案。


作者 :三博媒体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