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媒移动版

喻国明天眼大学开讲:融媒体怎么“融“?

来源:天眼(App) | 2019-03-28 13:01

喻国明应邀作题为《中国传媒发展大势与行动路线图》专题讲座。
扫码手机轻阅读

【人物名片】

喻国明,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理论;舆论调查原理与方法,传媒经济与社会发展;传播学研究方法。

由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新闻出版局、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天眼大学主办的多彩贵州传媒大讲堂·天眼大学讲座3月28日,在贵阳举行,喻国明应邀作题为《中国传媒发展大势与行动路线图》专题讲座。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贵州分中心主任、省委网信办副主任王跃勤主持讲座。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领导班子成员,贵州广播电视台、多彩贵州网、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有关同志和新闻单位采编人员代表现场聆听了讲座。

媒介融合解决战略问题比解决战术问题重要

“媒介融合解决战略问题比解决战术问题重要。”讲座一开篇,喻国明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他说战略问题解决“在哪儿做”、“做什么”的问题,即“做正确的事”;战术问题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即“把事情做正确”。

“真正的媒介融合是消费层面的融合。”喻国明认为,消费结构决定产业结构,媒体制作人只能够通过基于用户洞察和市场洞察来重构他们与消费者的关系,以寻求解决媒体融合的方法和路径。

互联网是构造我们这个社会的操作系统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是一个根本性的转折。喻国明深入分析了互联网的作用和意义,他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传播格局或传播手段,更是一种新社会的组织与结构方式。

互联网是构造我们这个社会的操作系统,喻国明不止一次说明,互联网是一种“高维媒介”。在这种“高维媒介”下,个人成为社会运作的基本单位,驱动着新媒体生态形成。

“互联网时代传播者是多元的,导致了传播内容和生产主体的多元化。”喻国明说互联网的发展造就了微信、今日头条等平台型媒体。他还从价值逻辑、功能特点、优势与局限等方面分析了平台型媒体与专业型媒体的差别。

互联网时代媒体发展的两大任务是内容创新与渠道重构

互联网时代媒体发展的两大任务是内容创新与渠道重构。在喻国明眼中,稀缺性是“好内容”的第一要素。接力传播成为互联网传播的基本形态,好的社交传播有易分享、乐推荐、有话题、可互动四个特点。

而以人为本则是技术创新、传播形态创新的价值准则。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呢?喻国明分析道,能否增强社会成员之间的信息流动性,能否扩大人们社会实践的自由度,能否提升人们对于主客观世界的把控能力是三个需要把握的原则。

讲座最后,喻国明也深入分析了互联网发展的“上半场”与“下半场”。他说,互联网发展的“上半场”是以消费“人口红利”为特征的规模化的横向“圈地”。

“下半场”则是以大数据、智能化为特征的细分化的纵向“挖掘”,低频度需要、高场景需要、体验型需要成为这一时期开发“长尾市场”、“利基市场”的重点。

当日,喻国明受聘担任天眼大学名誉校长。

原标题:喻国明天眼大学开讲:融媒体怎么“融“?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