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媒移动版

综述|报社总编为什么也要跑一线

来源:《报刊审读与管理》 | 2016-06-01 09:35

有人问:跑一线是记者的职责,报社总编为什么也要跑一线?《杭州日报》的实践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扫码手机轻阅读

今年3月初,正当G20峰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当好东道主,办好G20”的宣传报道任务越来越重的时刻,《杭州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推出了“总编跑一线”新专栏,由总编辑和几位副总编辑带队,与记者一起走进基层,跑向一线。经过两个多月的坚持和努力,“总编跑一线”已经开始显现出切实的成效。


1.png


有人问:跑一线是记者的职责,报社总编为什么也要跑一线?《杭州日报》的实践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2.png


总编跑一线,能增强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


前两个月,作为G20东道主的杭州,迎来了不可避免的“阵痛期”。总编跑一线,经常和干部群众有直接的接触,对“阵痛期”出现的热点焦点问题心中有数,因此能够更好地贯彻省委、市委的指示精神,订出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宣传报道计划,及时报道真相,作出权威的解疑释惑,最大程度地使G20工程项目赢得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促进项目的科学有序开展,避免和减少了“好心办坏事”现象。


3.png


总编跑一线,能进一步加强新闻评论工作。


杭报历来重视评论工作,总编辑万光政常常和评论部的同志一起议主题,定题目,并且认真修改评论文章,有时还自己动手写评论。跑一线能让总编辑更加了解干部群众对新闻评论工作的要求,进一步看到了做好新闻评论工作的重要意义。3月底,杭州发生“秋水山庄”修缮染色事件,微信朋友圈一片哗然。在舆情发生第一时间,杭报迅速组织力量在头版推出系列评论员文章《提升城市品质,惠及所有人影响几代人》《按照“四高”要求,打好攻坚战缩短阵痛期》《理解配合支持,为市民点赞为百姓喝彩》《呈现独特韵味,实现大升级增强获得感》等,从G20的城市发展机遇、科学规划施工不扰民、对“阵痛期”的包容理解、老百姓的获得感等角度阐述努力实践保障峰会与发展惠民的双赢,言之有理有据,论证富有逻辑,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杭报著名评论栏目“吴山时评”也刊发了多篇脍炙人口的好文章,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


4.png


总编跑一线,能推进“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断深入。


总编走基层起到了表率作用,带动了记者跑一线,强化了新闻创新意识,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以实际行动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各方努力缩短“阵痛期”以后,杭州的许多G20工程项目进展顺利,使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4月18日起,杭报和杭州网共同推出“改变”大型系列报道、专题版面和网络专题页面,对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的杭州,做实录性的文字、图片和影像采集报道。“改变”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扮靓滨江迎峰会》,就是跑一线的总编和记者共同采写的。在总编的带动下,杭报时政要闻中心和其他各个中心的记者更加自觉地走基层、沉一线,在“改变”系列和其他新闻栏目中刊发了一篇又一篇新闻作品,其中有不少是“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好文章,使报纸真正担当起书写杭州好故事、传递杭州好声音、展示杭州好形象的职责。最近一段时间,杭报头版出现了“总编跑一线”和“记者走基层”两个专栏交叉见报的可喜现象,说明该报的“走转改”活动正在进入常态化。


5.png


有的报纸领导也知道跑一线的好处,但因为现在办报的任务很重、压力很大,夜以继日工作还忙不过来,总觉得没有时间去跑一线。杭报的实践证明只要思想重视,安排合理,在交通便利的今天,跑一线的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


需要说明的是,总编跑一线有很多切切实实的好处,但并不是让总编用太多的时间跑到基层去,也不提倡各报都要开辟“总编跑一线”的专栏。有不少报纸的总编、副总编常常抓住机会去基层做些调查研究,有的还带头写些调查报告和评论文章,这也是很不错的。反之,总编如果都把自己关在报社大院,不接触基层实际,不了解一线动向,自我封闭,就很难把报纸办活办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