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媒移动版

北大教授胡泳:媒体发展核心是“对话为王”

来源:ZAKER | 作者:胡泳 | 2015-12-24 10:24

众多媒体大咖带来了满满的“干货”,以下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的演讲实录。
扫码手机轻阅读



昨日,ZAKER媒体盛典暨颁奖典礼在北京落下帷幕,现场星光璀璨,300名媒体名人、娱乐明星、合作伙伴以及ZAKER用户出席。还有众多媒体大咖带来了满满的“干货”哦!以下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的演讲实录。


在过去的这一年当中,如果你是传统媒体的精英的话,通常会干两件事。第一件就是你宣布从传统媒体辞职,第二件事辞职了以后写一封特别具有抒情意味的长篇讲述自己为什么辞职的理由。              ——胡泳


有位著名的央视主持人说过一段话," 世界正在翻页,如果我不够好奇和好学,我会像蚂蚁被压在过去的一页里,似乎看见的还是那样的天和地、那些字,而真的世界和你无关。" 这是一个非常打动人的引说,如果你不离开传统媒体,你就会像蚂蚁一样。


互联网是一个真的世界吗?世界上的这些大的互联网公司现在在做的事情,这个当然也是Facebook收购了Oculus VR,花了两倍Oculus VR的价格,收购了虚拟现实公司,这不仅仅是因为Facebook有钱,更因为扎克博格认为,VR是下一代社交媒体的平台。


 这是微软在做的事情,微软不把他所做的这个东西叫做VR,他给它其个名字叫全息计算机,为了说明这个他说了一个词汇叫混合现实,我认为混合现实是非常精准的描述,至于说为什么,待会儿会说到。


这是诺基亚在手机市场退出以后,现在提出一些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其中,也是在今年推出的一个产品,叫做虚拟现实的照相机。这个照相机长得像一个足球,有8个摄象头和8个麦克风,为的是全面360度捕捉周围的影象和声音。


为什么演示这个东西?因为我们马上就会遇到一个下一代大的浪潮,这是腾讯VR的首页上展示的东西,希望有开发者加入到腾讯VR平台上做这样的事情。


社交系统当中怎么样像扎克博格把下一代社交媒体平台从现在这样一个平台,变成一个VR平台?当然它会精准到其他更多的东西,比如分发、支付。接下来要说的一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到底把这个东西视为虚拟现实?还是增强现实?


因为AR是增强现实的缩写。搞清楚这两者的差别,这是为什么我提到说微软把自己的这种新的有关虚拟现实的探索认为说他只有用一个新的名字才能概括他现在做的事情,叫做混合现实。


我们谈到增强现实或者混合现实,我们说的核心意思是,这里面有一个逻辑不同,我们提到逻辑现实的时候,想的是怎么把人从现在这个空间里面带到另外一个虚拟空间里面,让他觉得自己仿佛是置身于一个虚拟空间,通过头盔也好、眼镜也好,真正会起作用的东西是不断的往我们现有的现实当中来加入更多的虚拟因素。


这个我觉得才是我们所要谈论的未来的真正的发明所在,你现有的物理空间当中不断的会被加入各种各样的信息要素,从而对现有的物理空间做一个彻底的改变。


因此,我们说到我们这个世界是怎么改变的,当你看到改变这个世界的方式,你就可以改变你所在的这个世界。这也是扎克博格下赌注在下一代的社交平台一定是VR平台。


举一个例子,事实上在整个的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历史观,一种历史观认为说我们的历史是断连的,最典型的就是第二次浪潮取代了第一次浪潮,我们的历史一定是不断的延续的,下一代的东西一定长在上一代的身上。


按照这样的历史观放在媒体上加以应用的话,关于媒体的整个的发展也会存在两种不同的媒体观,一种媒体观以being digital 的数字化生存为代表,他认为比特会取代原子,我们今天的新媒体一定完全不同于旧媒体。另外一个媒体观的代表,去麻省理工学院的他谈到媒体融合的问题,谈到融合我们认为说新旧媒体仍然可以在同一个世界里并存,这是两种不同的观。


因此,我们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是在我一开始所演示的,关于互联网的问题,就是互联网是不是一个新的,翻页的世纪。事实上,我们来看一个现性的发展,就是你会很容易的推导出媒体是沿着一个横向的轴不断的再演进。后一代的媒体总是会高于前一代的媒体。所以,我们从杂志、报纸这样的纸制媒体到达电子媒体,到达今天的互联网,到达互联网后面的社交媒体,然后你会觉得这是一个现性的发展过程。


其实,对于这样的一个历史发展,完全还可以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是我介绍的这本书。这本书当中英国经济学人的专栏所写的书叫做《Writing on the wall》。社交媒体为什么会有两千年的发展历史?这本书当中通过对以往传播现象的分析和总结,这个作者得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他说大众媒体如果放到整个人类传播史上来看,它只是我们传播当中的一个插入语。


因为我们回到以前的这样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上来看,左侧是马丁路德当年在德国的教堂上钉下他有名的95条论纲,一个月就传遍整个欧洲。通过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这种社交媒体的手段在传播。


同样,右侧是著名的小册子叫《常识》,它也是通过同样的手段传播。换言之,我们知道说社交媒体的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可能是在大众媒体出现之前就存在的,并且它的效率并不比大众媒体差。


我们可以用这个图完整的来概括一下,什么叫做大众媒体只是人类史上的一个插入。我们看这个图有两个曲线,一个是蓝色的一个是红色的,两个曲线走向是非常不一样的,蓝色的曲线代表着整个的大众媒体的传播范围,它是不断的扩展。我们从口传来到文字、到电子媒介到互联网,你发现我们传播的能力几何级的增加,传播的范围也是。


但是我们损失的什么东西?我们损失了在口传时代,人类传播当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叫做互动性。


所以我们的互动性随着大众媒体传播范围的不断的增加,它走了一个U字形,在大众媒体时代,互动性是非常非常差的。在口传时代,以及互联网时代这个互互动性重新的开始上升。所以大是U字形。


我们今天发现说,我们正在重返我们的口传时代,因此今天的互联网具备大量的过去的这种口传时代的特征。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来认识我们所处的新闻行业也好,或者更广义的信息传播行业也好,它到底会有哪些可能性的发展。我把它从4个方面进行展示。


首先,新闻本身会变成一种服务业,新闻变成服务业的意思是,可能一个非常非常核心的意思是,新闻的生产者首先要放下身段,把自己从一个精英的高位降低到你在为这个社会的个人或者社区在进行一种新闻服务。


新闻服务其实没有什么卑劣,你可能像一个加油站加油的人一样,服务他的车主,像这样一种方式来提供你的服务。因此,我说到,新闻业者必须停止把自己叫做内容的这样一种大众商品的生产者,而开始认识到我们处于服务业。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看到我们整个的媒介现在有弥漫性,媒介原来很坚硬的,叫做边界也好,或者栅栏也好,它在消失。媒介现在变成了一种环境,这种环境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我们生活当中会不断的产生的这些不管是传感器也好,或者前面讲到的虚拟现实技术也好,它最终会把我们周围的所有你所见到的环境变成媒介的通道。


举例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在现有的建筑物上打上巨大的投影,从而改变这个建筑物以往的这些属性。因此,我在这里面引用一句名言说我们 “我们漫游其中的世界将无处不是媒体的通道。”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于媒体人来讲,会有一个巨大的变化,我叫做我们的记者,或者我们的内容生产者,会变成基础设施。并且这个基础设施是互相变成基础设施。


为什么我叫做互相变成基础设施?举个例子。几乎是同样的一个场景,发生在不同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是2005年,这个地点是在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这么多人的聚集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见到教皇,这是2013年的场景。


我们把这两幅图放在一起说,今天我们遇到这种大的事件之后,我们跟技术的关系,以及技术跟世界本身的关系,我们叫做互为基础设施。换言之,我为你报道我看到的东西,你为我报道你看到的东西,我们最终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来自于陌生人随机决定分享的,不来自于大众媒体的分享。这是互为基础设施的含义。


最后,我们回到媒体的另外一端的人,就是在传统上叫做受众这个群体,我们说今天的受众只能用社群,或者社区的概念去定义它。因为我们在两个地方对媒体进行了改造,在时间上,今天大家所熟悉媒体的一个基本的呈现样式,叫做时间线。时间线本身构成了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轴。与此同时,在这个时间线当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享者是混杂的处于一个环境当中。


如果一个媒体只可以提供一个生产内容供别人消费的空间,那么我们今天不把他叫做一个完整的媒体,因为这个媒体必须同时提供让用户生产内容,并上传这样的过程,必须同时提供有多种多样分享方式,让用户可以把,不管是UGC还是PGC生产的内容,用最简单的按钮的方式把它最大程度的分享。


由于我们的媒体,我们的新闻,我们的记者以及我们的受众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我们最后要来讨论到底什么东西会成为媒体主导的东西,我把这个主导的东西叫做对话,我们可以很鲜明的提出来,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王道。


因为我要说到的是你所希望生产或者消费的内容其实只是你对话所能够谈到的那个东西而已,真正一流的媒体他要做的事情是创造一个空间,让各种各样的人能够在这个空间里面进行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对话。


所以,这是最后我把它归结到这里,我们今后媒体的发展,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叫做对话为王。谢谢大家。


演讲:胡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