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媒移动版

中央主流媒体齐聚深圳,探讨深化媒体融合发展

来源:传媒大观察 | 2016-08-25 10:12

8月22日,由人民日报社和深圳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职责与使命——2016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在深圳开幕,以下为部分嘉宾发言观点。
扫码手机轻阅读

8月22日,由人民日报社和深圳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职责与使命——2016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在深圳开幕。


中央部委和各地宣传、网信部门的负责人,中央及地方媒体代表、互联网企业人士、知名专家学者等500多人,围绕承担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与使命,进一步深化媒体融合发展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以下为部分嘉宾发言观点。


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


坚持内容为王 狠抓产品创新


新闻产品是检验媒体融合的重要标准。牢牢坚持“内容为王”,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本质特征,也是主流媒体履行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没有留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创新性内容产品,媒体融合就是本末倒置。


从去年开始,新华社紧紧抓住供稿线路优化调整升级这一推进融合发展的“衣领子”工程,努力实现新华社新闻产品和供稿服务“三大转变”,即从主要满足传统媒体需求向满足全媒体需求转变,从单一、单向稿件提供向互动、交互发布模式转变,从单纯提供稿件向提供综合服务转变,实现国家通讯社核心职能在新媒体领域的有效延伸。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秘书长王一彪: 


三个层面推进融合发展


人民日报坚持以加速互联网化为方向,以全面一体化为目标,着力夯实支撑融合的基础架构。在实践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按照报社融合发展整体规划,重点抓好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社全媒体新闻平台、人民日报数据中心三个项目。这三个项目正好形成对应着互联网的云、管、端三个层面的基础架构,成为人民日报社融合发展的三大支柱。


在技术层面,人民日报以新技术、新应用为动力,着力打造更受用户欢迎的新闻产品。通过努力,涌现出一批让用户自发转发、自主传播的“爆款”产品。目前,人民日报客户端已具备相对完善的移动视频直播能力;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设立数据与可视化实验室,在大数据新闻、新闻可视化方面持续发力;人民网已建立起自己的无人机报道团队。


解放军报社总编辑孙继炼:


努力实现军事新闻媒体融合突破发展


短短几年时间,媒体人一度热议的“报网融合”、“台网融合”就被“融媒体”、“新矩阵”替代。解放军报社一直紧跟新发展,巩固老阵地、抢滩移动端、发展融媒体、搭建新平台、拓展用户群,构建跨媒介、跨形态的军事新闻传播体系,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官方军事传媒集团。


军事媒体融合转型绝不是简单地物理相加,而是要真正产生化学反应,解放军报社以建设“中央厨房”为抓手,整合信息数据、生产要素和运维保障,打造了融合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漫、虚拟现实等多样化产品的融媒体传播平台,实现一次性采集、全媒体呈现、多渠道发布。


法制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邵炳芳:


不忘初心,履行职责与使命


《法制日报》始终不忘初心,忠实履行“党在政法综治战线的主要喉舌,党和国家在民主法制建设领域的重要舆论阵地”这一历史使命,走过了36年的发展历程


进入新世纪,《法制日报》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加大新闻网站建设,推动报网互动、报网融合,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大全媒体新闻队伍建设力度,成立融媒体新闻中心,负责官方‘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建设、运营工作,并以此为抓手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战略,打造新型主流法治传媒集团,全面提升讲述中国法治故事的能力和水平。


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


融合发展是一次全方位革新


科技日报通过搭建不同形态的网络传播平台,探索媒体融合的路径,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媒体融合不是各种新媒体终端的简单叠加,而是全方位的革新,它包括技术的融合、受众的融合、平台的融合、价值的融合、服务的融合。


围绕独特价值和独有价值服务提供的战略思路,科技日报正在构建三大平台:第一个平台是构建“科技政策云”平台;第二是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促进资本、市场和技术的对接;第三个平台是构建融媒体研究推广平台,依托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重点推进传媒技术开发、产品推广,引领科技传媒发展。


中国青年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张坤:


探索“线下社团化+线上社群化”


中青报、中青在线经过几年的全媒体融合探索,从“报网互动”到“报网融合”再到“网报融合”,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初步实现“24小时中青报在线”。对量子卫星发射成功、里约奥运会等重大事件都实现了24小时全媒体融合报道。


在探索“线下社团化+线上社群化”方面,我们通过线上聚合渠道资源和社团资源,逐渐形成线上社区,与中青报全媒体融合,并进一步地线上线下融合,初步构建文化产业生态链,探索信息舆情技术、专业化、智库化,高附加值延伸发展。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