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现代快报 | 作者:记者 朱俊骏 | 2016-09-02 10:36
现代快报讯(记者 朱俊骏)8 月 31 日,中宣部召开创新新闻传播工作交流会。当前,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使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面对加强创新的时代要求。
受众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日前,由现代快报推出的手机 H5 作品《无人区 ·52 载守边人》红遍网络,成为新闻传播创新的典型案例。这并不是孤例,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创新步伐,着力推进新闻传播创新,拿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作品。
现代快报一条 H5 打造现象级传播
7 月中旬,现代快报记者奔赴新疆塔城地区萨尔布拉克草原,采访在无人区义务戍边长达 52 年的老军垦魏德友。7 月 26 日,现代快报 ·ZAKER 推出题为《无人区 ·52 载守边人》的 H5 作品以及系列全媒体报道,迅速引爆网络。截至 8 月 19 日,仅单条 H5 的阅读量已经超过 1930 万次,点赞 " 陪老魏叔一起巡边 " 的网友超 130 万,网络相关话题的总阅读量超 1.2 亿次。
这次典型人物报道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传播效果,是因为现代快报进行了从内容到形式、从技术到平台的全面创新。
现代快报的报道将 " 接地气 " 作为首要原则,把老魏叔的形象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公众:绝不人为拔高、绝不主观贴标签。当 H5 成品上线后,点开手机屏幕,网友们看到的是一个 " 一诺无悔、不改初心 "、一辈子坚守祖国边境线的老人的故事。
在各种传播手段和平台中,手机端的传播最迅速最便捷,且容易跟踪传播效应的实际数据。现代快报 ·ZAKER 推出的这条 H5 作品,采用了 GIF 动图、位移、画廊、渐变动画换图等多种表现手法。
为了吸引广大网友参与互动,在 H5 的末页,还专门设置了 " 点赞并转发 " 按钮,点赞后立即会弹出 " 我是第 ××× 人,陪老魏叔一起巡边 " 字样,同时跳转到微信朋友圈,即可实现分享功能。这一设置,瞬间使得广大网友从围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强化了传播效应。
这次的典型人物宣传,还打破线上、线下的传播模式,进一步拓宽了传播范围。现代快报的 H5 作品转换成视频短片,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乌鲁木齐等城市的公交地铁、飞机高铁和户外大屏播放,成为 " 流动的正能量 "。
江苏一批新闻传播创新作品获点赞
除了现代快报的这则 H5 作品之外,江苏还有一批新闻传播的创新作品,也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应。
如新华日报开辟 " 辛苏 " 言论专栏,推出 "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 千字文征文和 " 漫说快评 " 等专栏,有力提升党报言论板块的厚度与深度。江苏卫视在中宣部支持下创办的 " 马工程 " 首席专家访谈栏目《时代问答》,让权威解读与可视化具象化传播有机结合。
今年建党 95 周年网上宣传,新华报业集团采用 JS 特效等形式,生动活泼地展现 " 中国共产党在江苏 "。在微信端每日推送的 " 生如夏花 灿若星雨 · 重读雨花英烈故事 ",充分调动各种视觉元素和多媒体手段,讲述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与高洁情操。
省广电总台 " 荔枝云 " 平台,实现信息抓取、分析、制作、发布等功能的云端处理,用大数据对新闻事件精准分析、深度加工。苏州用 APP 网络直播百姓关心的热点事件,及时有效引导公众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