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发展导报(太原) | 2015-12-30 11:03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随之带动了网络媒介的崛起,使其逐渐发展成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外的另一种新的传媒形式,并在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变化之下迅速占据主流媒体市场。新媒体的剧烈冲击之下,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纷纷出招寻求新出路,努力争得一杯羹,尤其是纸媒。微信、微博、网站、电商纷纷上马,遍地开花,开启了“报网融合”新模式自救。但随着兴奋点的渐渐消退,纸媒的下行颓势并未停止。面对新媒体的强烈冲击,纸媒在“报网融合”的思路下,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的发展策略上寻求生存之路。
一、提升内容深度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媒体,纸媒在一边寻找出路的同时也渐渐显露迷茫,曾经的“无冕之王”——记者的生存困境也愈演愈烈。但追本溯源,新闻的根本是传播内容。作为纸媒,文字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是文明的沉积物,以文字为代表的印刷文化是走向理性的文化”。《郝芬顿邮报》CEO米·梅玛娜也说:“人们往往被社交网站上分享的轻快的内容吸引进来,而真正抓住这批读者的,让他们留下继续浏览网站却是我们做的原创深度报道。”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报纸作为最具权威性、影响力的新闻内容的制造者和提供者,其核心竞争力就是新闻内容,其传播的重中之重也在于内容,无论是通过哪种途径传播,受众所要接收的,永远是内容。所以,纸媒需要自保的首要策略,仍是以内容为王,作为记者也无需自怨自艾,只要能写出好新闻,就永远不缺读者。另一方面,网媒因为其自身的缺陷,其发出的多数新闻都是从传统媒体获得,所以这也就给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这样有便利条件制作深度报道的媒体以发挥之处。
二、增加短新闻
当下,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不仅人们的阅读方式有所改变,阅读习惯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面对海量的信息,人们在“大海里捞针”的时候必然加快了阅读节奏,这也就导致了人们阅读信息时的草草了事。但一直以来,传统纸媒总是无法摆脱“高高在上”的形象,许多宣传意味强、歌功颂德性的冗长文章或者领导讲话之类的新闻占据着很大的版面,这对于版面有限的纸媒来说无疑是资源的过度浪费,既缩减了报纸的信息量又无法起到吸引受众的作用,甚至引起受众的厌烦心理,从而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失去民心。所以,报纸在引导受众阅读有分量、有深度的新闻时,也应注意增加短新闻的数量。因为不是所有的新闻都需要或者有必要做深做大,有的新闻仅是为民众提供服务的信息,这时,记者、编辑完全可以将其搜集整理,提炼出精华内容,像很多门户网站、微博的新闻信息一样,将其用简短、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或者专门开辟出专版、栏目来做一句话新闻,只需短短几百字,就能让读者一目了然,直接抓住新闻的关键信息点。这样,深度新闻与短新闻两相结合,既挖掘了新闻的深度,又扩宽了新闻的信息量,不仅在版面制作上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而且有效地避免了读者的阅读疲劳,可谓是“取你之长补我之缺,扬我之长补你之短”的双赢模式。
三、先网后报
当下,为了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很多传统媒体也纷纷上马新媒体,开启所谓的“全媒体”时代。但纵观当下许多纸媒运作的新媒体,包括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我们不难发现每天发布、推送的内容均为当天其报纸上的新闻内容,有的甚至是转发其他媒体的内容或是网络上大家已炒得沸沸扬扬、关注度已爆棚的信息,此时,新媒体不折不扣地沦为了报纸的搬运工,既失去了时效性,又失去了新鲜性,博不到眼球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纸媒向新媒体进军寻求融合的道路亦步亦趋、越走越窄,从而丧失了纸媒与新媒体的双双优势。而这,并不代表新媒体与纸媒这两个不同时代科技发展所产生的两个不同东西之间有无法逾越的鸿沟,相反,纸媒完全可以利用新媒体时效性强、传播面广的优势来为自己做宣传,为新闻做预热报道。做到这点,仅需要调换下两者的发布顺序。
任何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都有其时间推移的过程,从纸媒的发稿形式来说,都是获得一个新闻线索后,记者采访、调查、得知前因后果后写稿见报,而这个采访、调查过程可能短则一天,多则需要两三天甚至更多,而最后所有的事件过程都将体现在一篇报道中,有时因为版面所限或者选材的问题,往往会忽略中间某些环节。如果将新媒体运用到事件的预热报道中,即可采取“先网上发布,后见报”的形式,先运用简短的语言在微博、微信中宣传报道,既为新闻的发布争取了时间,又起到了宣传、预告的作用,还展现了新闻事件发生的动态过程,随后在报纸上展现更深度、深层次的报道内容,两者互补又互为所用,从而取得双赢。在这个过程中,新闻报道的真实度也通过新闻事实的进展体现出来。
四、细分市场,转换发行策略
纵观当下市场上的报纸,多以综合类报纸居多,其受众定位覆盖面广,在新媒体尚未崛起、纸媒大行其道的以前这种受众定位必然无可厚非,但在今天,这样的受众定位无疑会加重纸媒的迷茫感,从而流失读者。报纸的受众可以分为必然受众、潜在受众和不可能受众,所以报纸应当对自己的受众市场进行细分,从而发现报纸的发展方向,或吸引潜在受众,或拓展新的受众群。如当下很多报纸都开辟了社区报,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社区报是办给社区里的爷爷奶奶、大爷大妈们看的,的确,这部分人群确实是社区报的必然受众,报纸内容也就理所当然的偏重了养生、邻里之间的家长里短。但需要注意的是,报纸不能完全忽略社区内作为潜在受众的中青年夫妇的需求。再如,《南方周末》的核心读者群为知识型读者,在其全媒体转型的策略中,就将积极开拓年轻受众市场并培养其阅读习惯作为受众策略放在了重要位置。
另一方面,报纸还应放下身段真正地走入人群中,也就是转变发行方式。现在的报纸多都保有邮局发行的模式,来一味地希望人们主动上前订阅或寻找购买。“等待你来”在新媒体盛行的当下这明显是一个不可取的发行方式,想要引起别人关注,那就必须主动靠近,大街上,地铁里,公交站旁,社区内……让报纸随时随地地出现在人们身边让人们伸手即得、睁眼就可看到报纸上的新闻,“零距离”的接触渐渐地培养人们读报的习惯。甚至可以采取受赠阅读的方式,让报纸增加发行量,延长其潜在生命力。
新媒体的出现,好像一夜之间将纸媒打入了无边的黑夜,其实不然,将纸媒拉入困境的除了大环境外,更多的是自身的原因。当我们一味地只知道跟在别人后面跑、迎合别人的发展脚步、模仿他者的生存手段时,我们必然会走进死胡同。面对新科技的出现和大时代的发展,主动出击,走在前端,做新闻的引领者、做读者的导航仪,才能真正地走出属于纸媒自己的发展之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作者单位;山西晚报社 张满红)
作者:作者单位;山西晚报社 张满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