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媒移动版

95后“发明”的倔强小红军表情包悄然走红

来源:传媒大观察 | 2016-10-22 09:59

年轻的媒体人肯定行。不仅如此,年轻的媒体人还会有更强的作品出现。当然,这套表情包绝对不是最后一个。
扫码手机轻阅读

日前,一套由“指尖上的中国”工作室和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新媒体技术团队合作出品的表情包,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推出,在很多人的微信中传播。


在这一系列表情包中,“快去睡!”、“敲开心!”、“开心到飞起”等一系列轻快活泼的网络用语,让人忍俊不禁。


据了解,表情包10月15号正式上线,第一天在没有推广的情况下,总发送量就达7000多。截至10月17日,已经有3万的发送量。


当然,这套表情包的走红似乎也在说明,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在手机移动端和互联网的大媒介传播规律下,依然可以在市场上走俏,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媒体人足以堪当大任。


数月前,一首由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创作的神曲《感觉身体被掏空》风靡网络,一时间,网络上甚至人们日常的交流用语中涌现出了各种“掏空体”,也给不少网媒和微信大号贡献了一大波的十万+。


当时,观媒君身边就有媒体朋友和同学朋友圈发文称:类似这样火热的创作作品,为什么没有在更加熟悉媒体传播和创作规律的年轻媒体人中出现。而这套走红的表情包则可以回答,年轻的媒体人肯定行。不仅如此,年轻的媒体人还会有更强的作品出现。当然,这套表情包绝对不是最后一个。


据了解,该系列表情包的主创之一,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技术团队人员,绝大部分是95后,他们平时会专门进行一些新媒体实践。


而此次作品加入了长征元素和标志性的事件,比如“煮皮带”等大众耳熟能详的故事,还把遵义会议的会址加入素材背景中,这些都是年轻的媒体人在一点一滴的具体实践中出来的。


当然,为了能够使表情包既能在亲密的朋友之间也能在普通的同事等社交场景中广泛使用,设计团队则精益求精的想尽各种办法来让16个表情尽可能涵盖大部分沟通情境。创意的来源除了在实践中灵感的碰撞,自然也少不了对课堂上媒体传播知识的把握和积累。


年轻的媒体人和社会化的媒体团队合作正是解释此套表情包走红的重要原因。


据悉,“指尖上的中国”工作室是一个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团队,多次发力于移动社交媒体中的重大主题报道创新。今年两会期间结合当下流行特点推出系列H5作品《两会日记:跟着总书记听会》、结合青年话题推出理论脱口秀《来理论吧》。这些作品一上线就得到了非常好的反响。该工作室负责人表示,创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题宣传要摸清规律、找准年轻人需求和兴趣点,在作品上不拘一格。


当然,接下来我们也期待着有更多的年轻媒体人创作出更多符合媒介传播规律的网络爆款作品。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