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广告销售老鸟 | 2016-11-28 09:36
2016年,山东广播电视台再次吹响了全面改革的号角,山东广播电视台台长声称,目前是山东广播电视台改革求生最后的窗口期,错过了这次改革时机,山东台将错过生存机会。山东台的危机感应是发自肺腑的,是电视行业足立悬崖之边的切身感受。
就整个电视行业而言,已进入单边下行通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省级卫视占有庞大的技术资源、优秀的人才资源,就各个省级政府而言,也不会轻意让省级电视台或省级卫视倒下,而市县电视台就很难说了。
一、为什么2017年是市县电视台改革求生最后的窗口期?
1.省级地面频道和省级卫视将更疯狂地挤压市县台生存空间
2013年后,电视行业的发展已进入了巅峰之后的下行区间,省级地面频道和省级卫视持续眼光向下,打贴地牌,挤压市县的收视市场、广告市场。
2016年,省级地面也瞄准了市县电视台大活动创收市场机会,开始与市县电视台在活动营销创收方面进行争夺。从电视剧的经营、到民生节目的营销,省级电视台与市县电视台的竞争,始终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
2.市县电视台已成为一个空心化运营机构
电视行业人才外流最先就是从市县电视台开始,最先跑走的市县电视台优秀的主持人,这些主持人跳槽的最佳目的地是省级地面频道。可以从屏幕上解读出信息,市县电视台的主持人已是一茬不如一茬了。
其次从市县电视台跳走的是优秀的记者,再其次是广告营销人员,最后是一些技术人员。这几年,市县电视台创收锐减,员工收入大降,能跑的都是跑了,剩下的都是些成家立业或无一技之长的老员工、公子哥和千金小妹了。
近几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完全基于社会资本的大量涌入。社会资本的涌入,带动了优秀人才的进入。技术和相关运营要素的进入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在电视行业内,东方卫视的快速崛起,就是得益于社会节目公司的进入,为其注入了源头活水。
马无夜草不肥,而市县电视台,已被社会资本和优秀的经营要素所抛弃;无人才,无技术,无创新要素,已成为空壳化的运营机构。
3.不得不说的运营体制,体制不改革,鬼都没法干
台长,一定是空降!不懂新闻,不懂节目,不懂运营,仅会行政运作,这足以让一些立志干事的人伤心无泪,更不可思议的是,很多台的副台长也不懂电视。
市县领导的子女和亲属小孩,已成为电视台主要新生力量,电视台的电二代也在市县电视台各岗位随处可见。这样的员工组成,整个机构活力从何而来?
很多市县电视台从来没有制定过年度工作目标,从不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目标管理无从谈起。奖惩制度,仅仅是在嘴上说说。
创新?那是要等别人干了几年,左思右量才会动几下的官僚体制。干好了,没有奖励,没干好,都是你的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4.市县电视台已被广告商从投放名单上抺去
这几年,广告代理公司从没有在县级台投放的计划,在市级电视台的投放计划也是少之又少。广告客户基本上没有在市县级电视台的投放安排。
市县级广告客户急剧萎缩。客户营销模式的转变,市县电视台靠传统广告,根本生存不下去了,这一点,2017年,将更加突出。
二、市县电视台如何寻找改革方向?
1.有一夜暴富的招吗?如有,你肯定遇见骗子了!
从社会资源配置来说,一般遵从优化组合的原则,劣质要素很难与优质要素进行快速融合并很快产生积聚性财富效应。无论传媒行业还是新媒体也没有一招暴富招,所有的发展都是经过兢兢业业耕耘的结果,无论是昨天的网易,还是今天的腾讯。
如果有人告诉你(市县电视台),他是个高人,可以让市县电视台一夜暴富,一年让城市台创收增长百分之几百,甚至一年增收几千万,这样的话还是付之一笑吧,如果你按照那样的方案做了,也只能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咽了。
2.机构重建、体制改革是基础的基础,没有军队什么仗都没法打!
人心涣散是市县电视台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经过数次承包后的电视台和频道,人心没有归宿,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在为谁做,看不到职业希望,看不到单位的明天,只能得过且过。承包过来,承包过去,员工仿佛像一个球,被踢过来踢过去。
组织架构多年不动,领导多,做事的少,部门职能不清,创新工作没有人推动,体制行政化等等,是市县电视台存在的机构问题、体制问题。不理顺的机制,应该说什么事都做不成。机制重建、队伍建设,是一切改革和发展的基础。
3.立足市情和县情,立足自身资源,向正确的方向走!
全国二千多个县级电视台,三百多个市级电视台,所处区域不同,资源禀赋程度不同,人才储备不同;东部电视台可以做金融方面的融合商务,如保险,而中西部完全不具备条件等等。
中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原生态家农产品丰富,这也是资源优势,如果中西部市县台完全照搬东部市县台所有模式,一定会有问题。什么样的活动适合自己、什么样的项目适合自己、什么的产业适合自己、什么样的转型是自己的方向,这还是我们常说的知行合一问题。
4.为了生存必须办好的两档栏目
市县电视台如与央视、省级卫视、省级地面进行竞争,拼资金、拼技术、拼电视剧、拼大综艺,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上。市县电视台的优势是贴地、是与民为伍,抓手是做贴地的、与民为伍的节目。
必须办好的两档栏目:一档是民生栏目,要立足街尾巷头、田间地头,抓住老百姓烦心事、开心事、最关心的事,成为老百姓的交心栏目;民生栏目一定要实行日播制,锁住观众流。另一档是本土化风土人情栏目,要做出特色、做出品味、做出影响力,PK掉央视、省台节目在当地的影响。
5.要多元化创收,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一是广告创收,要创新,寻求增量途径;
二是活动创收,是发挥本域、本台资源优势;
三是创新产业创收,加强产业对接与融合,争取在新领域找到发展机会。
三、市县电视台需要改革的地方有哪些?
1、什么样的组织架构适合市县电视台当前改革和发展需要?
像部分省级卫视的完全频道制(央视的广告中心也是驳离的,是不完全频道制),市县台一定不能这样做!这句警醒是非常重要的警示,重要的话要说三遍,我们已说过三遍,以后会少说。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一家培训机构要一些市县台按照他们的固定模式,办更多的频道,甚至计划办八个频道之多!首先在政策门槛上就越不过去,总局会审批吗?目前,市县电视台不是频道少了,而是多了,当然省级地面也是存在同样的问题。
完全中心制是节目与创收两张皮,节目和创收不是相互支持,而是相互扯皮,违背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分工与合作。可悲的是很多省台和市县台仍在执行完全化的中心制。
频道中心制是较靠谱、较合适的架构。市县级电视台应实行什么样的频道中心制呢,这也就是实行什么样的直线职业制和事业部制的优化组合模式。
一是建立四个中心:经营创收中心、技术保障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全媒体新闻中心。
经营创收中心可分为三个项目部,进行项目化管理:广告创收项目部,传统的硬广告创收,创新性植入广告创收;活动创收项目部,因地制宜做适合本地实情的营销活动;新媒体文化产业项目部,将全台新媒体资源整合到一起,统一运营,通过此项目部,推动创新文化产业项目。
技术保障中心将技术部、播出部门等进行归统管理,同类型工作归口,更便于管理和考核。
行政服务中心将所有的行政服务部门如台办、财办等整合一起,成为一个大的综合型部门,达到提升服务质量和减员增效的作用。
建立中央厨房式的全媒体新闻中心,所有的新闻实行统一采编播,全媒体推送,目前很多市县台都建立了新媒体微信公共号,基本上属于多而不精,形成不了影响力。从操作经验来看,一个市县台的公共号,不应超过三个。
二是建立职权明晰的准频道制。
准频道制将综合性服务工作与频道进行驳离,每个频道有明确的创收任务和收视考核目标,实行事业部制管理。市县级电视台不能超过三个频道!多了相互争资源,形成内耗。
三是重构扁平化的组织架构。
中间管理人员越少越好,多培养项目骨干,管理人员一定要是教练,纯后勤事务应从频道中分离出去。
2.中层正职管理岗位必须竞聘上岗,激活机制活力
竞聘是解决公平问题的重要途径,也让更多的人看到通过努力工作可以成就的希望。竞聘可以激活机制活力,激活团队活力。根据数家市县电视台的经验,频道总监和中心主任等中层管理人员正职必须实行竞聘上岗,机制运转效果特别好,操作也简单。
参加频道总监竞聘人员,要拿出切实可行的频道规划、节目方案、版面安排、收视和创收目标等。频道总监和中心主任可以自行确立部门内组织架构,设定部门内岗位考核办法。对频道和职能中心充分放权是必要。
中层管理人员岗位确定后,根据部门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情况,对部门内项目组长等进行逐层竞聘上岗。
3.完善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度
目标管理是是古典管理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权变管理最重要内容。没有目标管理责任制就谈不上什么科学化管理。
频道目标一定应包括二个方面:一个是收视目标,另一个是创收目标。市县电视台的创收机构尽管已从频道驳离,但一定要有创收目标考核,在植入广告时代,没有节目部的配合、没有频道的配合,创收工作无从落地。
制定出科学的岗位目标后,考核就有了依据。对频道总监的考核指标包括节目和广告两部分,其中节目收视和节目创新指标占60—70%,广告承载量、创收完成情况、广告创新等指标占30—40%。
根据绩效考核确定的人员工资应包括三部分:一是岗位工资,根据岗位价值确定;二是单位绩效奖金,按当月台创收情况核定;三是个人绩效奖金,按岗位月度工作完成情况核定,业务人员按月度进款数拿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