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新京报传媒研究 | 作者:朱学东 | 2016-12-06 09:56
一年多来,不断有朋友发微博微信向我和我的同事们求证,说“新京报的员工在地铁上跪地向乘客哀告售卖新京报”,同时也问:难道报纸到了这么“悲惨”的境地?
感谢朋友们对新京报的关心。我在这里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跪地哀告售卖新京报的,并非本报员工。
至于在地铁跪地卖新京报的,是什么人,我们不清楚。无论他们出于什么动机,这种行为,更像是一种“乞讨”,而非纯粹意义上卖报。所以说,报纸还没有“悲惨”到需要跪地求购的地步。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会尊重他们的权利。
2003年新京报创办之初,曾连续刊发评论文章一百多篇,呼吁“尊重乞丐乞讨的权利”,包括“职业乞讨”的权利(有兴趣的可上百度搜索查询)。
因为社会救济系统的缺陷,因为禁止流浪乞讨,中国社会曾经发生过巨大的悲剧,殷鉴不远。
所以,当年新京报为乞讨者的权利鼓与呼,是一种负责任的媒体的态度。尽管时至今日,北京地铁的广播里,依然在播放“禁止卖艺乞讨”的广播。
是否允许乞讨乃至职业乞丐的存在,从一个侧面看出一个社会的宽容度和一个社会的文明度,允许乞讨者通过乞讨养家糊口,也是另一种更为实际的社会救助,只要这种乞讨不影响社会秩序不损害他人权利。
所以,无论北京地铁跪地售卖新京报是乞讨行为还是行为艺术,新京报都会尊重他们的权利。
另一方面,我想说的是,这些地铁售卖新京报的人,之所以选择新京报,应该是有他们的道理的。
这个道理,就是市场的硬道理。
如果地铁跪地售卖者是希望通过售卖报纸获得收益,除了需要购买者的同情心外,还得这报纸有影响能卖出去。在这一点上,新京报恐怕是目前国内比较少见的还依然坚持内容品质的报纸了——各位从网上看到的许多突发重大新闻,新京报是当之无愧的重要信源,这从各大传统门户和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聚合平台购买新京报内容版权的情况可见一斑。在报纸的版面上,新京报也是屈指可数的有值得读的内容的报纸。我想,这是地铁乘客除了同情心之外,愿意付费买下递上这份报纸的重要原因。
2016年7月新京报关于邢台洪水的报道版面
我相信,地铁跪地售报者这么长时间以来独独对新京报情有独钟青眼有加,一定是经过了市场筛选和考验过的。
所以,我们不仅尊重他们“乞讨”的权利,也尊重他们售报的权利,更尊重他们选择新京报的权利,不认为也不担心他们这种行为会带新京报带来影响伤害。
当然,我们也觉得,即便是乞讨,也不必跪下。男儿膝下有黄金,钱物有价,尊严无价。况且,即便站着乞讨,有爱心者也必众。
最后回应一下朋友们对新京报发展的关切,虽然报业遭遇寒冬,但本报是市场化媒体中少见的逆势而行的报纸,无论是报纸还是各种视频新媒体项目,以及旗下的山水从容、动闻天下、风起云扬等公司,在今年这样的环境下,依然风景独好。今年报社已普遍给一线员工加薪,在前不久报社13周年社庆内部庆祝会上,戴自更社长说,照目前的势头,年底大家的年终奖是有保障的。
我们相信,在移动互联时代,只要把擅长的能够做好的东西做好,未来依然属于这些脚踏实地努力进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