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青年YUE(公众号有删减) | 作者:墨繁 | 2015-12-14 10:26
苟骅 曾任南都网(全称“广东南都全媒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总经理、首席执行官(CEO),南都METRO(地铁杂志) 总编辑,全面负责南都网公司日常管理和运营工作以及南都全媒体数字平台统筹执行。
一个未来庞大的、曾拥有公共话语权的社群,与他们大量需要被释放的产权。
“报业人员大规模跳槽”、“新闻专业学生就业更困难”、“ 新闻APP使门户网站雪上加霜”、“视频网站泡沫破裂”,在《2016年传媒业十大影响力事件预言》一文中,前“八大”充满着对报业、电视、网站等传统媒体“雪崩”的担忧。
与上述“黑色预告”相反,文中视微信新媒体为朝阳,认为其与实体产业结合模式已成熟,并将创造更多新产业模式。
2015年被称为自媒体投资元年,9月5日,公众号“12缸汽车”、“车早茶”、“车找茬”获狮享家新媒体基金千万级A轮融资,估值1.5亿;9月21日,公众号“关爱八卦成长协会”A轮融资1500 万人民币,估值过亿;10月20日,“罗辑思维”对外宣布完成B轮融资,估值13.2亿。以上三者均是传统媒体人的自媒体转型,此外,方三文的“雪球财经”、喻华锋的“本来生活”等都是为人津津乐道的媒体人创业成功案例。
“中国大陆媒体从业人员约70多万,未来3—5年内至少有一半人离开,我要帮他们有序地逃离体制,更好地转型。”今年11月8日,南都网CEO苟骅在第16个记者节宣布成立中国第一个媒体人社群“南友圈”,正式开始了他的创业。
“
体制内的转型与创业都是伪命题
1999年,苟骅加入深圳南都,当时的南都刚开始打深圳市场,他一人跑遍了政、经、法、社会新闻,月均产150篇稿的记录至今无人能破。他说即使现在创业再难,也远没有南都初创时难。
2005年,随着互联网发展,国内媒体人预测报业的冬天即将来临。苟骅是70后报人中较早向全媒体转型的“找死者”。配合南都布局“一城一报一网”战略,他参与收购了多个当时大热的地区性中国电信热线网站,并成立了今天的奥一网(前身是深圳热线)。
参与了南都全媒体转型的全过程,也主导了南都后来进行的内部创业孵化,苟骅深谙体制这道“弹簧门”是无法冲破的壁垒。在创业的孵化上,南都的项目创意与人才并不比外面差,但市场资本始终无法进入。“体制转型与内部创业都是伪命题,体制控股,没有市场化机制,没有统一的领导风格。”
明白到过去一直做的转型探索都是虚无,苟骅决定自己先走出体制。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的离开,同样做转型与孵化,体制外与体制内不都一样吗?“现在正是我开始享受体制红利的时候,但时间不等人,资本不等人,我只能连快到手的年终奖也不要了(笑)。”苟骅认为,传统媒体的转型根本是人的转型,人的转型必须要冲破体制。
“
一个庞大的社群与他们即将被释放的产权
2015年12月2日傍晚,媒体圈又爆出令人震惊的消息,《南方人物周刊》主编徐列证实已辞去主编一职,即将前往美国做访问学者,为期一年。
前南方日报社长范以锦曾撰文《进来的是人才,出走的是资源》,讲述南方报人转型或创业的例子,陈菊红、陈朝华、方三文、喻华锋、金杜等明星报人都在各自的转型中发光发亮。文中他说到,“我曾试图把对南方依然有很深感情的人拉回来,但一条已在大海里畅游的大鱼,硬把它拉回鱼缸里,要是发生了什么问题,教我如何面对这些亲人般的南方人?所以我放弃了!”文字中有惋惜,但更多的是骄傲与自豪。
“从南方走出去的人,无论中间历经多少企业,他始终都会把南方报人作为自己重要的标识,那是对289大院(南方报业集团所在地)的情结。”过去,这些“前南友”一直都是相对松散的聚会体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苟骅预计现今70万媒体人至少会有一半人离开,这俨然是一个庞大的社群!
一直在做体制转型和创业孵化的苟骅认为,产权问题是国家、企业转型的最核心问题,而大众创业则是去职业化、使个人产权越来越清晰的最好机会。创业是媒体人的自我解放,按兴趣爱好重新分配个人职能,最终拥有了自己的产权。
一个未来庞大的、曾拥有公共话语权的社群,与他们大量需要被释放的产权,就是“南友圈”的价值落脚点。
“
媒体人创业的底线是不说假话
自古文人相轻,做媒体人社群比其它社群要难,每个媒体人都自成体系,能够牵头把他们拧在一起的非“南方系”莫属了。从零开始的苟骅独自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走访那些创业中的“前南友”,有人十分赞同用事业合伙制的方式建立社群,有人却认为这是玩票性质的,连商业模式都不清晰。苟骅把这些当作产品的前期调研,将反馈收集调整后,再向腾讯离职员工组成的“南极圈”取经。
之后,他开始试水资本的反应。“当时很担心资本不认可一个70后创业者,去年吴晓波还说要把世界交给80,90后了。”然而,当讲完“媒体人社群”的故事后,资本比他还兴奋,“南友圈”起步便得到了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领投、“南友圈”联合发起人跟投的2000万天使投资。
聚美优品CEO陈欧曾到“南方”分享创业经验,他认为聚美优品的前期因PR做不好,导致估值低于预期。因在南都时一直参与创业孵化,苟骅与资本一直保持交流,资本认为初创项目的痛点是不懂PR,使其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无法脱颖而出,而这恰恰是专业媒体人所擅长的。无论是自我创业还是帮助团队做PR、传播、品牌,媒体人“不说假话”的职业道德素养是资本最看重的。
“未来任何企业都是一个自媒体,每个创业团队的‘铁三角’必定是产品经理、程序技术员与品牌公关。”
“
关于南友圈的三件事
目前,“南友圈”联合发起人约40名,包括“雪球经济”的方三文、“本来生活”的喻华锋、“纷享科技”的杨斌、“宛若故里”的金杜等。近年来,“前南友”的创业项目已达几百个,成型并有一定估值规模的约有七、八十个,据苟骅估算,仅此次联合发起人创业项目的市值加起来已达几百亿。
苟骅的“南友圈”要做三件事:建立中国第一个媒体人社群,帮助传统媒体人转型、创业以及做创业团队的传播平台。
首先通过数据库将社群成员盘活,“南友圈”会提供资料模板,让新加入的媒体人将自己的特长、资源优势记录在册,再按分类细化,做更垂直细分与扁平化的社群,方便为对应的项目匹配输出人才。在服务媒体人创业方面,帮助初创的媒体人找投资、做招聘、做路演,还会通过联合发起人跟投的方式做有限合伙人。英诺更宣布联手洪泰、梅花、北软、红杉等天使基金依托“南友圈”共同搭建媒体人创业合投平台。
苟骅透露,目前“南友圈”正在开辟自媒体广告和电商盈利模式之外的“第三条路”:推动内容版权的直接交易变现,企业购买开放给个人阅读。这既解决了自媒体内容的适配问题,又能联合自媒体资源形成强大的创业团队传播集散平台。“南友圈”会将媒体人的资源优势整合成资源包,与更多非媒体人团队合作。比如“南南合作”,拥有大量产品经理与技术员的腾讯离职员工社群“南极圈”正是看中了“南友圈”对媒体资源的整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