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新浪博客 | 作者:邵培仁 | 2019-05-29 16:01
智能化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双重解放、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双重跃升,是人类工作效率的倍増器和日常生活的美化器。
未来社会是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一体、万物智能的智能社会。智能化不仅是未来信息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而且也是推进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和重塑产业生态的重要路径。大力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稳步推进城市智能化、交通智能化、生活智能化、媒体智能化建设,中国智能产业即将迎来爆发式发展。
但是,要实现社会智能化,必须率先实现媒体智能化。媒体智能化是指媒体在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移动互联、人机交互等技术的支持下,所具有的能动地满足人类在信息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各种需求的属性。亦即通过智能+采写编评印、智能+摄录存提播,通过数据驱动传播、算法重构营销,让5G+4K+AI重新引领视听新潮流,使智能+充分融入新闻和娱乐生产、传播、营销与消费的全产业链和全生态链,形成信息传播与消费的有机匹配,从而不仅全面提升新闻和娱乐传播的质量与效果,而且也让受众重新体验新闻和娱乐消费的愉悦和欢喜。
当前中国媒体正处于由“被动智能化”向“主动智能化”转变的关键时期。“媒体需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媒体作为社会变革的鼓动者、宣传者和引领者,本身又是知识密集型、智能密集型产业,必须不忘初心,勇立潮头,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智能+,率先进行创新性和示范性媒体智能化和融合化,做党和人民
信得过的媒体,而不能消极、被动地跟在时代潮流和社会脉动的后面亦步亦趋。
人类文明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人工智能,必须造福人类。它不仅要有益于人类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要有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媒体智能化不是媒体发展自动化和自由化,而是要预先对媒体智能化进行理性的智慧的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使之真正成为符合媒体法律伦理规范的和人类愿望与需求的智能化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
中国媒体主动智能化的核心理念,应该是人的智能化和机器(媒体)的人性化。不论是媒体人还是媒体受众,在智能社会里,要正确地准确地认知、理解、处理、传播和接收信息,必须既具备传统的人文素养,还要具备科技 素养和数据素养。只有媒体人和媒体受众率先具备智能化的思维和素养,才能保证在“处处相连、物物互通、事事网办、业业智能”的社会里,顺心顺手地使用智能化媒体,也才能有传有受、传受相通。机器人性化,就是媒体机器人必须内涵像“人”。作为数字化、数据化、网络化、自动化、平台化的媒体智能化,要深度融入人的伦理、安全、情感(友爱、善良、同情、不伤害)等人性化内涵,否则,它无法服务人、帮助人、辅助人思考和传播,更无法同人进行更深层面的交流和沟通。
媒体智能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动推进媒体智能化,既要主动出击、大胆探索,也要科学规划、合理推进;既要有体制、机制、制度创新的胆识和魄力,也要有突破传统制约因素的智慧和能力;既要有充分利用相关促进因素的敏锐眼光,又要有内联外拓、整合资源的宽广胸怀。只要抓住机遇,勇于开拓,中国媒体一定能再现辉煌。
邵培仁,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邵培仁:《主动智能化:中国媒体发展繁荣的新引擎》,《现代视听》2019年第4期“培仁新语专栏”,第82页
原标题:主动智能化:中国媒体发展繁荣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