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媒移动版

追记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合肥晚报原总编辑杨杰(上)

来源:安徽新闻联播 | 2019-06-11 09:28

杨杰工作20年来,锐意创新践行新闻理想和初心。
扫码手机轻阅读

杨杰生前是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合肥晚报总编辑,工作20年来,他以锐意创新践行新闻理想和初心,用拼搏担当为他挚爱的新闻事业留下无悔的注脚。

合肥晚报和全国领先的新闻资讯客户端ZAKER合作,成立了融媒体平台ZAKER合肥。

这段视频是杨杰在2017全国ZAKER看合肥媒体融合高峰论坛上主持活动时的一段发言。当时,他转战新岗位还不到两年。2016年,38岁的杨杰走马上任合肥晚报常务副总编辑。面临已近60岁报纸转型的阵痛,杨杰冲锋在融媒体转型一线,努力让合肥晚报成为一个能听能看的融媒体。

杨杰当年的指导老师 江淮晨报副总编辑 陈晓敏

大胆创新,用融媒体的宣传手段,在我们报社没有融媒体平台的情况下,(杨杰)他带着我们和ZAKER合作,建立了合肥第一个聚合类的新闻客户端。

合肥晚报采访中心 记者 韩婷

我们纸媒当时下降得很快,(杨杰)他说无论你们相不相信,我都相信我们是能够把这个新闻事业做好的。我们还有很多栏目,都是杨总的一些创意。

1999年杨杰从安徽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就表现出超强的新闻敏感和过硬的专业素质。澳门回归前夕,杨杰得到一条新闻线索,赶到巢湖澳门新村进行采访,连晚赶出了一篇标题为《血浓于水寄深情》的新闻稿件,获得了当年安徽新闻奖三等奖。

杨杰当年的指导老师 江淮晨报副总编辑 陈晓敏

1999年夏天刚刚入职的,到12月份他写的新闻就获得安徽新闻奖三等奖,对新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一个成绩。

当记者时,杨杰才思敏捷,写得一手好文章;当编辑时,他精益求精,对版面编排追求完美;当总编时,他当班签样,天天忙到凌晨。

杨杰的原同事 陈彦文

杨总说的,报纸上的东西是白纸黑字,赖不掉的。如果我放过这个错误,那么最后受损事实上是我们媒体的一个公信力和影响力。

合肥晚报微信新闻部 编辑 邓奇

稿件的审核,稿件的选择,稿件的修改,他都是亲力亲为,业务能力我们都是非常佩服他的。

杨杰善于学习,不断研究新形势下报纸经营业务的转型。这位不抽烟、不喝酒的老总,通过调整经营模式,加强活动营销,把报社的整体经营工作做得风生水起。《江淮晨报》这个连续亏损多年的单位,在他上任总编辑的第一年扭亏,第二年盈利;《合肥晚报》在他上任的第一年甩掉负担,官方微信占据市级主流媒体阵地前列。

合肥晚报广告经营中心第一事业部 主任 陈浩

(杨杰)他经常跟我们说,我们有好的创意、好的产品、好的服务,自然而然就有市场。我们所有的商业活动一定要突出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专业素质过硬,敬业精神有目共睹,杨杰多次获得各类新闻奖项,获评安徽省宣传文化领域首批青年英才。忠于工作却有愧于家庭,去年,杨杰抽空带着女儿出门旅游,这是唯一一次也是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去距离合肥170公里之外的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时隔一个月,在单位组织的一次体检中,杨杰同志被查出身患肝癌。

杨杰的妻子

那个疼痛已经不是正常人可以忍受的了。我说你早上七八点钟就要起来,你每天晚上熬到两点,肯定不行啊。他1米76,才110多斤。

2019年4月17日,杨杰因病在合肥逝世。同事、亲友以各种方式表示哀悼。

杨杰当年的指导老师 江淮晨报副总编辑 陈晓敏

我们失去一个好兄弟,报社失去一个好领导,非常悲伤。

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 社长 甄奎

(杨杰)他一生热爱新闻事业,刻苦钻研业务,英年早逝,非常地可惜。(我们)号召全体同志向杨杰同志学习。

原标题:用拼搏为新闻事业留下无悔注脚 ——追记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合肥晚报原总编辑杨杰(上)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