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媒移动版

新闻短视频:报媒融合转型的“天王山”

来源:新闻战线 | 2019-06-22 12:16

赵洪松:新闻短视频:报媒融合转型的“天王山”
扫码手机轻阅读

新闻短视频的比拼,更多在新闻敏感性和新闻专业技能层面。在我们目力能及的未来,新闻短视频将是媒体融合转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最主力的内容产品。把握住这个趋势,坚守原创能力,跟上技术潮流,一定能有光明的前景。

新闻短视频:报媒融合转型的“天王山”

赵洪松  苏  争  何  婷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短视频成为近两年风头最劲的信息产品之一,新闻报道与短视频结合,已成为传统媒体特别是报媒融合转型必争的“胜负手”和“天王山”。

 1 

崛起与挑战——全媒体融合转型的短视频现象

2016年,楚天都市报编委会形成共识:鉴于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传播终端的改变,短视频时代已然来临,报纸在融合转型中,仅靠笔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内容的短视频化提升为战略重点。并判断:视频新闻的比拼,更多发生在新闻敏感性和新闻专业技能的层面,在这方面,都市报记者更具优势。

2017年2月,“楚天视频”推出,这是楚天都市报创刊20年来,首次推出独立于纸张之外的新形态新闻产品。当年“楚天视频”共推出视频新闻2000余条,单平台播放超过1000万的新闻有10多条。

与此同时,一支4人视频新闻小组变身成为楚报媒体融合转型的冲锋队。4人既独立作战,又互相配合;既是策划、文案,又是导演、主播,还是掌机、后期制作……

11月,鉴于技术储备不足、缺少专业人才的弱点,楚天都市报与武汉本地一家视频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推出一个新的视频品牌“吃藕视频”,主打策划类精品短视频。以此为基础,楚报不仅推出多条主题鲜明、制作精美的优质视频,还打开了视频对外服务的市场,增加了收入。

 2 

设计与保障——短视频内容发展的思考和举措

2017年7月28日,楚天都市报全媒体指挥集成中心正式启动运营,它是全媒体采编业务的决策、集成、统筹、分发、运维机构,也是指挥中枢。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新媒体产品,短视频内容的生产和分发,在中心成立时的生产流程设计上,得到了重视。

明确职责,考核推动。如果在生产源头,报纸和新媒体还是各自作战,融合生产就是空话。为此,我们在配套制度中,首先把视频、直播等新的产品形态纳入考核体系,进行分数倾斜,奖罚并举,让采编人员有动力去学习、生产新媒体形态产品。比如,进行一场直播,分数是做一条文字稿件的3~4倍,只要拿回一条视频素材,不需要自己剪辑完成,也可以获得高于文字稿件的分数。2017年5月修订的《楚天都市报新媒体平台发稿计分办法》中规定:“任何岗位的员工提供直播、视频线索,效果达爆款奖,一经认定,给予相应奖励”,“直播和短视频完成数量和质量纳入各采访部门部主任的月度考核,作为总编辑评定其等级的重要依据之一”……

自上而下,高点切入。从架构上高点切入,明确每天的全媒体指挥中心采前会、编前会上,必须考虑视频和直播环节,适合视频的新闻,采访同时拍摄视频;适合直播的,加派直播记者协同采访;而编前会上的报纸版面安排,要求必须用二维码连接起纸和网——如果一条新闻有视频,要在文字后面附上二维码,能够通过手机扫码观看相关的短视频,一方面提升新闻传播中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转移报纸用户到我们的新媒体平台上来。

从起点双源并流,保证了“合而为一”的思路得到贯彻,新媒体产品纳入每天的调度中,更能够做到精细化、针对性,适应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要求。

 3 

守正与创新——短视频内容的产品实践

当前,宣传思想战线进入了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都市报应该承担什么样的使命?何处落子才能下好这盘守正创新的棋?

坚持正确导向,紧扣时代脉搏。作为市民报,应当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坚守内容为王的职责本分,紧紧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用全新的传播形态占领宣传舆论阵地。

首先在形式上要符合移动传播潮流,其次内容要有能打动大众的朴素情感。2018年8月,我们策划推出人物视频栏目《100秒我的故事——不普通的普通人》,讲述普通人身上不普通的故事,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美人鱼在武汉》《追蝴蝶的人》《独臂舞者》《生命最后的摆渡人》……不猎奇、不搞标题党,用平凡人向上的力量,打动网友。UC大鱼平台主动联系我们,希望联手孵化一个独立的人物视频栏目,并进行流量倾斜。目前,名为《炯炯楚天》的独立品牌已经上线,推出了多期视频。

产品相融,推陈出新。随着全媒体转型的不断深入,更具新闻属性、记者介入更加主动深入的视频新闻不断涌现,渐渐形成了传统媒体一些新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4月8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86岁的马旭和老伴,向家乡黑龙江木兰县转账总计700万元积蓄,至此,马旭向家乡承诺的捐献千万积蓄的心愿圆满达成。

当天中午1点,记者来到湖北省军区第七干休所,用手机拍摄了采访视频和马旭出发前的画面;之后来到银行营业厅,拍下转账画面。随即,记者用手机制作剪辑,一条50秒的新闻短视频在下午五点半就完成了制作,与文字稿件配合发出,顺利抢占了网络平台的首发,经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转发后,这条原采视频观看量超过320万。

虽然是条视频新闻,但制作过程却非常具有报纸新闻的采访特征:更加专注新闻本身、真实记录不摆拍、制作简洁快速、拍摄成本低。这种短平快的短视频,易于网上传播,也更受网友欢迎。

同样是深度介入的视频新闻,《父爱如桨500天》,也是文字记者与视频记者一同采访、一同推出的有温度的重点稿件,只是这则视频更长,也更具独立性。这则体验式采访,通过对新闻当事人一段时间的贴身跟访,真实还原新闻发生的场景:文字无法记录的种种细节,如当事人的肢体语言、微表情等,全部跃然画面,充满温度。这个关于父爱、陪伴、坚持的故事,在《炯炯楚天》第三期播发,仅在微博平台播放量就突破270万,还被人民日报等央媒转载。

抓住特点,用活平台。今年3月,四川凉山发生森林大火,30名消防员牺牲,震撼全国。在牺牲人员中有一名湖北籍勇士:汪耀峰。得知信息后,楚天都市报第一时间派出记者来到汪耀峰的家乡孝昌,随后又去其所在的消防营队进行采访。短短两天,记者发回20余条短视频,后方团队迅速剪辑,在各平台发布。

同时,我们特意剪辑了一批切口小、张力大的小视频发在抖音平台:《汪耀峰生前珍贵视频:爱跳街舞的阳光男孩》《探访汪耀峰宿舍:本子写满学习笔记,宿舍只剩一人》《免费接待烈士亲友19人入住,旅馆老板娘:消防员们曾经帮助过我》……这组视频在抖音发布后,累计播放量超过1000万。这个以年轻时尚为特征的视频平台,用数据褒奖了这组真实记录生活的正能量视频。对于如何运用正能量、主流价值观抢占传播阵地,我们也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4 

融合与逐潮——新闻短视频的发展趋势

坚守原创能力。企鹅智库2018年的调研显示:对于短视频新闻,受众的接受度正在不断上涨,对时长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调查还显示:受众对“现场”更感兴趣,77.7%的受众更倾向于“看完整的新闻事发过程”,而“想看有资讯价值和社会生活相关内容”的人,高达89%。

作为正在融合转型中的传统媒体人,这些结论是令人振奋的,因为强大的内容原创生产能力正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把握分众特征。信息传播的分众化,是互联网一个明显特征,因为“长尾效应”打破了空间限制,不同兴趣爱好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同好。而当我们的传播能够吸引这种“部落群体”的关注时,“精准传播”就成为了现实,传播效率大大提升。大众传媒主动分众,用不同的内容吸引不同的人群,提高传播效果,是融合转型的一个重要抓手。

跟上技术潮流。随着5G时代的到来,极速网络将推动短视频受众群体以及消费量进一步扩大。VR、AR技术有可能在这轮升级中,获得长足发展;交互功能的大幅提升、场景化的视频运用,都将使短视频的体验进一步优化。

对于转型中的内容生产和技术运用,我们应及时跟上,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

(作者赵洪松系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兼楚天都市报总编辑,苏争系楚天都市报新媒体工作部主任,何婷系楚天都市报新媒体工作部视频直播组组长)

原标题:楚天都市报总编辑赵洪松等——新闻短视频:报媒融合转型的“天王山”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