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媒移动版

对话二更传媒总裁林冠朝:短视频内容创业百舸争流 二更如何应对

来源:国际品牌观察杂志 | 作者:曹流芳 | 2019-08-15 12:02

在百舸争流下,二更凭借哪些“方法论”,才能使其保持持续竞争力?带着这样的疑问,本刊展开了与二更传媒总裁林冠朝的对话。
扫码手机轻阅读

午夜十二点,一个中年人来到了广州“榕树头鸡煲”大排档,一份美味的鸡煲慰藉着一天工作的辛劳,美食下肚,这个来自西北的汉子聊起了他闯荡广州话剧圈的经历,聊起了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生活压力,动容之处,眼圈泛红。

杭州一家24小时营业的凡老头米线砂锅店里,一位给店家送水的送水工,每次在深夜送水后,常常要吃上一顿后再走,而这天,他吃着吃着就睡着了。

……

充满烟火气的深夜大排档,无数日常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人,以及那些平凡而又真切的故事与情感,这档由爱奇艺与二更联合出品的人文美食观察纪录片《此食此客》,自今年7月开播以来,如一记重拳撞入了无数人心中,截至2019年8月12日,豆瓣评分已经到了8.0。很多网友表示:“有美食有故事,BGM加分了”“纪录了人生百态,风格和内容都挺不错”“讲述食客小故事,很平凡、很暖心”。

无独有偶,除了聚焦市井人生的《此食此客》之外,二更今年发力的几档IP内容也都表现不俗。如与优酷联合出品的素人情感观察纪录片《飞越万里去见你》,第二期《山海十年》讲述了维和战士与妻子十年异地的爱情故事,播出后相关话题#维和战士背后的女人#登上微博热搜榜第6位,并受到中国维和警察官微@中国维和警察 转发认可。

2014年,二更从杭州本土出发,此后出于“对老百姓故事的报道不应该限于杭州和止步于杭州”的想法,二更迈入了更广阔的全国,以分公司及区域合作方式塑造了“城市融媒体”传播格局,再到今天,二更探索更加贴合时代情感、贴合年轻观众喜好的多元化IP内容矩阵打造,正向着二更传媒总裁林冠朝向我们描述的“做中国最大的平台型短视频内容公司”的品牌愿景一步步靠拢。

但放眼目前中国短视频内容行业,其一是风口依然火热,行业竞争加剧;其二是最近几年信息消费升级开始被广泛认可。譬如随着大量短视频内容的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更趋于理性的选择和思考,对于精品化、专业化内容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从而倒逼市场产生了很多细分领域的垂直类内容平台。

在百舸争流下,二更凭借哪些“方法论”,才能使其保持持续竞争力?带着这样的疑问,本刊展开了与二更传媒总裁林冠朝的对话。

第一步:“内容为王”,过时了吗?

随着互联网行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内容平台崛起,平台自身品牌的塑造就显得尤为迫切,但相比传统品牌,在林冠朝看来,二更是一个内容公司,“好的内容 + 恰当的时机,做联动、推广”,就是打造内容品牌最有效的方法。

在二更看来,究竟什么是“好的内容”?林冠朝向我们谈起了下面这个例子。

2016年,二更制作的一支短片——《慢火车》,带我们认识了在中国的某一个角落,有这样一辆的绿皮火车:列车慢到乘客能看到树枝上的野果和田间劳作的村民,没有餐车,没有空调,烧水、供暖等全采用传统的煤炉方式,这就是由淄博站开往泰山站的7053次列车。列车虽然行驶缓慢,但运营四十余年却几乎从不涨价,最便宜才1块钱,俨然成为了小山村村民的公交车。短片播出后,引起共青团中央、爱奇艺、优酷、腾讯等多个央媒及平台纷纷转发。

2019年,正值建国70周年节点,二更将以往制作的一些展现中国美好时代进步的老片子做了一次回顾和回放,而这辆缓慢的绿皮火车,时隔三年却再一次打动了众人,再次获得了50多万的转发和点赞,社会价值再次持续放大。

林冠朝说到:“从二更近五年的实践来看,那些正能量的、具有人文关怀的优质内容,就算过去很久,到现在依然有价值、有生命力。”

行文至此,我们心中不免疑惑:“以优质内容为品牌生命”,这似乎与传统媒体时代所宣扬的“内容为王”如出一辙,那么互联网时代二更的“精品思维”“内容为王”与传统媒体的“内容为王”概念又有什么不同?

林冠朝解释到:“坚持做优质的内容,这方向是不会有错的,也不过时,尤其是在现在所说的信息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这几乎已经形成了共识。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内容做给谁看?对方想用什么方式看?对方看的节奏是什么样的?怎么把对方的需求变成我们的内容?等等。这一系列以‘用户’为出发点和导向的逻辑转变,是与传统思维有很大差异。”

第二步:所谓优质,如何保障?

诚如林冠朝所言,随着精品化、专业化的内容需求的旺盛,很多的内容创业者都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如目前很多垂直类细分行业的内容平台的出现就是一个趋势。

竞争加剧,二更如何构建自身的内容核心生产力?

“重型武器”——搭建影视创作人生态

打开二更传媒的官网,其中就有一个“创作人”栏目,梳理发现,目前已经有近4500位导演加入其中,他们当中有资深传统媒体转型者,也有互联网行业从业者,有普通的摄影爱好者,更有学习摄影、编导等专业的在校大学生群体……

从“导演生态平台计划”到“高校万名创作人计划”,再到目前的“二更学院”,二更希望搭建一个良性的影视行业创作人生态,构建专业化内容壁垒的品牌愿景,正在一步一步向前迈进。

“秘密武器”——“新纪实”创作手法

林冠朝在采访中介绍到:“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整个日常内容生产的流程和方法论,如我们形成了一个数字化的采编系统——‘二当家’,每天多个分公司和城市站在线上给我们提供选题,我们再优中取优,去确定好的选题。”

程序化PGC内容生产固然是二更效率的保障,但在交流过程中,二更在内容生产中的一个“方法论”引起了我的注意,即“新纪实”创作。

何为“新纪实”?林冠朝向我们解释到:“所谓新纪实,其实就是纪录片,但却是我们新的时代的记录,它必须包含这样几个特点:以场景为切入点,以真实的人物故事,对真情感的表达等。”场景+真人、真事、真情感,二更在内容创作中摸索出的这一套打法,为其所追求的“内容为王”积蓄了力量。

第三步:五年大考,二更何所思?

2019年,二更成立已经快五年了,品牌发展趋稳,品牌口碑也有了一定积累,那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了当下需要考虑的重要一环。交流中,林冠朝提出了以下的几个思考方向:

做符合年轻族群“胃口”的“菜”

年轻的用户群体一直是二更的主流目标人群之一,所以在探索贴近年轻用户群体方面二更也一直在做出新的尝试。如近年来布局年轻人喜欢的时尚、娱乐等多元化垂类内容领域;又如聚焦年轻人的心理和情绪的内容,以最新主打的内容IP《飞越万里去见你》 《我们去结婚》等节目为例,关注新生代爱情与生活观念。做符合年轻族群“胃口”的内容,才能更加立体地触及他们的情感和审美。

商业变现模式维稳也要更新

据林冠朝介绍,目前二更的商业变现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以日常内容、系列化主题策划等来获取流量和提升品牌形象,从而承接广告业务;二是着力打造其自有内容IP,把原有的独立短视频策划升级为更高精度的,社会洞察更深的系列内容,再用IP化的手法运营,形成内容IP沉淀,从而获得客户的冠名和赞助等商业合作可能;三是商业拍摄,就是输出二更的拍摄能力,为客户拍定制产品等。

品牌的发展离不开成熟的商业变现能力,因此,林冠朝说道:“未来关于经营方面,已有的模式我们要做透,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但同时随着客户对我们的期望和需求的增高,我们的心态和服务也必须要不断升级调整好。”

拥抱技术是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宿命”

此外,林冠朝还提出,作为一家互联网创业企业,积极地拥抱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他说道:“应该说这一波所谓的短视频内容创业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4G技术基础上的,而我们知道明年5G时代就要来了,我们怎么拥抱5G的机会?怎么做好迭代调整?处理好这些问题非常重要。目前,在5G方面我们也必须要做好储备。”

在采访过程中,林冠朝说了这样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互联网上如果都是那些短平快、快餐式的内容,不是一个社会很大的悲哀吗?因此,需要有一些人去坚守一些极致的精品思维。不过说真的,这种创业真的很累,但幸好,我们有很多优秀的小伙伴们一起做这件事。”

原标题:对话二更传媒总裁林冠朝:短视频内容创业百舸争流,二更如何应对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