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人民日报 | 2016-05-03 09:31
编者按:4月29日,中国记协发布《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5)》中英文版。报告主要从新闻从业环境、传统媒体转型及媒体融合情况、新兴媒体发展情况、权益保护和职业道德建设和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新闻从业环境:30万人完成新闻采编培训考核
中国实行符合自身国情的新闻公共管理制度。党的宣传部门、政府机构、行业组织采取多种措施,完善服务管理、规范行业秩序,为媒体发展和记者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完善媒体服务和管理。
中国不断完善新闻媒体服务和管理机制,使其更加符合新闻媒体长远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实际需要。一是精简行政审批。二是提高工作透明度。三是加强制度建设。
2.开展综合素质培训。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换发新闻记者证为契机,完成对全国30万余名采编人员的培训考核。
3.改进新闻奖评选。
2014年首次设立审核委员会,对参评作品和参评人员进行审核把关,取消了149件作品的参评资格,2015年中国新闻奖评选收到自荐、他荐作品201件,约占参评作品总数的五分之一,与上届相比增长近6倍;规定不得推荐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问题突出的媒体以及有不良职业道德行为记录的编辑记者作品参评。
4.组织主题活动。
2014年底,开展“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鼓励记者深入基层,发掘一手材料,讲好中国故事。
5.提高境外媒体服务水平。
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共接待70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内外记者4339名,其中境外记者1596人,来自430家媒体;举办6场记者会、5场外出参观采访、5场文艺活动,组织1000多名中外记者采访纪念大会,为记者采访、发稿等提供新闻信息服务和工作设施,受到中外记者好评。
从媒体层面看,各媒体结合自身实际,探索灵活高效的人才培育机制和激励机制,拓展采编人员发展空间,搭建更多吸纳和留住人才的平台。
传统媒体转型及媒体融合情况 17家报业集团出现亏损
近两年,中国的新闻媒体格局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媒体竞争更加激烈,传统媒体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广泛共识和发展主流。
一、报刊和通讯社
目前,中国报刊呈现出以党报党刊为主体,晚报都市报及文化生活类报刊、行业专业类报刊为两翼的格局,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日趋合理、多品种多层次共同繁荣、出版产业和事业共同发展的现代报刊出版体系。
截至2014年底,中国大陆共出版报纸1912种,其中党报、都市报等综合类报纸800余种,占报纸总数的43%;专业类报纸约1000种,占报纸总数的57%。
报纸出版实现营业收入697.8亿元,减少78.8亿元,降低10.2%;利润总额76.4亿元,减少11.2亿元,降低12.8 %。46家报刊出版集团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总额分别降低1%与16%,报业集团中有17家营业利润出现亏损,较2013年增加2家。
截至2014年底,中国大陆共出版期刊9966种,涵盖自然科学、技术、哲学、社会科学、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少儿等各个门类。2014年期刊总印数31亿册,比2013年下降5.4%;总印张183.6亿印张,降低5.7%;定价总金额249.4亿元,降低1.6%。2014年期刊出版实现营业收入212亿元,比2013年降低4.5%;增加值168.5亿元,降低0.4%;利润总额27.1亿元,降低5.4%。
媒体融合为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当今中国,几乎所有传统媒体都在积极进入新兴媒体领域,一个形态各异、载体多样的现代传播体系初具雏形。
以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光明日报为例,“人民日报社全媒体新闻平台”、“网上通讯社”和多载体多层次的传播报道体系等的发展体现了媒体融合的良好开局。
二、广播和电视
广播电视加快推进在内容、渠道与平台、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融合发展,融合政策逐步完善,融合广度日益拓展,融合程度日益加深,融合路径日益清晰。
广播电视节目融合传播已成常态,全媒体传播格局初步形成,既从总体上增强了广电媒体内容的影响力传播力,也为新兴媒体发展提供了内容支撑。
报告指出,节目普遍实现在自办网站传播。中国地市以上电台电视台绝大多数开办了音视频网站,包括29家网络广播电视台,形成了庞大的自办网络平台。多数电台电视台将节目上载到自办网络平台,一些台对节目进行再加工,转化为适应台式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的不同版本。
广电媒体还与新兴媒体开展节目融合制作。广电媒体与自办新兴媒体在节目制作中采取共同策划、分别实施、统一制作、互为补充、融合呈现的方式,有些台探索建立媒体融合演播室,实现新媒体和电视媒体内容制作深度融合,有些影视节目从制作阶段就兼顾了新媒体的需求和特性。
各级电台电视台加快面向各种传播渠道和终端的云平台建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都在发展自身的广播云和电视云服务。
在经营上,广告资源融合经营、节目内容融合运营以及平台融合运营联合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新兴媒体发展情况
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中国网络强国战略正式启动。随着国家顶层设计的强化,中国新兴媒体发展步入新阶段,快速移动化与融合化助推新兴媒体的功能不断拓展,影响力不断增强。新兴媒体与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度融合效应不断释放,各种新思维、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竞相呈现。
一、新兴媒体发展迅速,步入微传播时代
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微传播逐渐成为主流新闻信息传播方式。随着智能手机的大范围普及,移动新媒体和可穿戴设备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得新闻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以前的阅读、收听和收视形式,形成新媒体接触习惯,碎片化时间阅读新闻成为网民的主要活动之一。
新兴媒体在满足人们便捷、自由获取信息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劣质信息滋生蔓延、不实流言和假新闻滋生、侵犯个人隐私现象频出等,破坏新闻传播秩序,干扰社会生产生活,也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
二、中国政府依法治网,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
在新媒体时代,建立什么样的传播秩序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中国正在积极探索符合国情,既推动发展又确保安全的治网之道,大力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依法查处网络谣言、网络假新闻等非法活动,网络空间日渐清朗。
三、新兴媒体发展充分保障民众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权
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中国政府支持公众通过新兴媒体自由地发表意见,提出批评建议,讨论国家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同时也为公众获取和交流信息创造良好的传播秩序与媒介环境,让信息在互联网上自由、安全、有序地流动。
新闻队伍的权益保护和职业道德建设
中国记协作为中国新闻界全国性的群团组织,高度重视新闻工作者权益保障工作,采取多项措施维护新闻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同时依据章程开展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推动广大新闻工作者遵纪守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恪守职业道德。
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受理新闻报刊领域群众举报240件,办结率80%;公开通报《理财周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产经新闻》《中国县域经济报》《中国文化报》和21世纪网等多家媒体违法违规案件,对相关媒体和违法人员依法做出行政处理。
中国记协累计接受举报574件,进入核查程序36件。根据受理的举报内容,中国记协抽调专门人员,深入河北、江西、河南、广东、四川、甘肃等地开展实地核查,对多家媒体涉及新闻敲诈、有偿新闻、虚假新闻等严重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了通报。
对外交流与合作
一年多来,中国新闻界以开放、合作、共赢的姿态积极开展与境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主要特点有:
围绕“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2.围绕新闻界共同关注的话题进行深入交流。
3.广泛开展互联网领域国际合作。
4.交流合作形式丰富多样。
链接:
案例一:人民日报社探索融合发展新机制
近年来,人民日报社一手抓传统媒体建设,一手抓新兴媒体发展,由一份报纸发展为全媒体形态的“人民媒体方阵”,成为拥有报纸、杂志、网站、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电子屏、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10多种载体、数百个终端的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集团。目前,报社共拥有30种社属报刊、44家网站、118个微博机构账号、142个微信公众账号、31种手机客户端以及近2万个电子阅报栏。根据测算,用户总数超过3亿。
1.“中央厨房”工作机制试运行
2.大数据和可视化资源利用
案例二:新华社探索现代通讯社采编流程再造
新华社顺应互联网和信息传播移动化、智能化、个性化、数据化发展趋势,以“开放、创新、协作”的互联网思维求新求变求发展,加强对新媒体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新媒体之路。以提升新媒体内容传播能力作为建设“网上通讯社”的重要抓手。
1.以“新华全媒头条”为抓手,推出了一批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个舆论场形成舆论强势的重点报道,产生广泛影响。
2.探索现代通讯社采编流程再造,推动各种要素深度融合、各种资源充分共享、各种媒介互联互通。
案例三:中央电视台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2015年,中央电视台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坚持“电视+新媒体”融合发展模式,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队伍建设为基础,推动电视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优势互补、一体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创新运作机制,实现融合发展新突破。
2.发挥重点项目示范效应,推动内容生产向全媒体转型。
3.以旗舰产品为龙头,布局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