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媒移动版

陈彤点赞封面新闻:我看到了封面的决心

来源:网易传媒 | 2016-05-04 12:03

5月4日当天,前新浪总编辑、小米科技副总裁陈彤点赞封面新闻,称他看到了求变的决心。
扫码手机轻阅读

5月4日青年节,封面新闻APP正式上线。因为背后两大重量级投资方: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封面新闻未上线之前就引起广泛关注,如今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


封面新闻一上线,就有不少业界重量级人物发表评论。5月4日当天,前新浪总编辑、小米科技副总裁陈彤点赞封面新闻,称他看到了求变的决心。


陈彤将新闻客户端产品分为三代,原生代是门户网站转型而来,中生代是依赖于算法技术驱动的综合资讯平台。而他把封面新闻定义为新生代,“封面属于第三派,内容+技术的双轮驱动。”


“每天有千奇百怪的新闻,也有上万条重复的信息,但是封面传媒从内容原创到用户推送,都有自己的年轻独特的地方。”他说。


陈彤还认为,当各种都市报在行水逆之运时,华西都市报却在逆势上涨,这成绩不仅是因为华西的强大的采编基础或者商业布局,其领导层的运筹帷幄和团队的执行力不容忽视。因此,与华西一脉相承的封面传媒扬帆起航,既有巨人的肩膀,也有“全球招募”的人才引进,封面传媒拥有非常高的起点,和人才技术实力。“我很期待它的表现”。


最后,陈彤还非常期待的是封面的粉丝俱乐部,“封蜜——这是在新闻界绝无仅有的创新”。陈彤认为,封蜜这个思路非常有意思,培养读者的粉丝意识,给读者归属感,他们可以在这里交流,切磋,这件事情外界还没有,让人眼前一亮。


陈彤评论封面新闻的全文如下:


陈彤:求变,我看到了封面的决心。


封面,既是应运而生,也是主动求变。


大家越来越习惯用手机获取信息,封面是应运而生,也是主动求变。封面的诞生,不是因为层出不穷的传统媒体唱衰调调,而是面对受众更习惯于用手机看新闻的诉求时,一种主动的、自发的变革和创新。


目前,在新闻界新媒体客户端中,从门户网站转型而来的内容侧重型自成一派,我称为原生代;而依赖于算法技术驱动的综合资讯平台成另一派,我称之为中生代;而封面属于第三派,内容+技术的双轮驱动,是新生代。


年轻化、移动化代表着传媒业的新趋势,封面传媒受众正好在于80、90后与互联网原住民,能为这些年轻的,时髦的读者们提供适合他们的优质好读的报道。


我在门户网站呆了很多年,门户网站拥有十几年的新闻经验,编辑和技术都是人才济济,但是门户网站的新闻APP,它毕竟出自大公司的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的协作,效率、精力和专注程度会有折扣。而以技术标榜的资讯平台,依靠技术和算法向受众推荐资讯,全新的独立团队,没有思想包袱,专注的就是大而全的资讯。


封面传媒以内容+技术为驱动,在智能传播技术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内容、个性、定制和精准性,每天有千奇百怪的新闻,也有上万条重复的信息,但是封面传媒从内容原创到用户推送,都有自己的年轻独特的地方。


现在做内容的APP,看着是大势所趋应运而生,其实形势并不是最好的,特别是手机产品在渠道上的拓展,会有一定的阻碍,因此外界也对这一类新的新闻APP也多持观望态度。


这,就领导层和团队有非常大的决心和强大的执行力。我曾经把《华西都市报》比作一朵“奇葩”,当各种都市报在行水逆之运时,它却在逆势上涨,这成绩不仅是因为华西的强大的采编基础或者商业布局,其领导层的运筹帷幄和团队的执行力不容忽视。


20年前,《华西都市报》白手起家,报纸影响力在国内首屈一指,新媒体转型也脱颖而出。20年后,与华西一脉相承的封面传媒扬帆起航,既有巨人的肩膀,也有“全球招募”的人才引进,封面传媒拥有非常高的起点,和人才技术实力,我很期待它的表现。


同时我还非常期待的是封面的粉丝俱乐部,封蜜——这是在新闻界绝无仅有的创新,近十年来还未出现过一个新闻产品一炮打响。封蜜这个思路非常有意思,培养读者的粉丝意识,给读者归属感,他们可以在这里交流,切磋,这件事情外界还没有,让人眼前一亮。


封蜜一开始就有自己鲜明的自己的特点,80、90后,网络原著民,封蜜的“因为有你,特别不同”与封面传媒“因人而异”的定位殊途同归,让每一个读者在封面传媒都能找到自己想读,需要读到的信息。我想,这是一件有意思也有难度的事情,但做成了将非常了不起。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