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媒移动版

评论|媒体应忘掉蝙蝠侠,还是要做“看门狗”

来源:观媒 | 2016-06-08 09:08

一年一度高考,热度与关注度与日俱增,甚至在新媒体赋权丰富的今天,表达的形式与内容也日趋活跃。
扫码手机轻阅读

blob.png

《合肥晚报》版面


赵治国/观媒自媒体社论


一年一度高考,热度与关注度与日俱增,甚至在新媒体赋权丰富的今天,表达的形式与内容也日趋活跃。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社会高度聚焦的聚光灯下,高考考场已变成一个盛大的秀场,每个怀着不同目的的机构,包括媒体,都在借势吸睛,高考越来越成为一个全民狂欢的节点,而高考作为一个真正的选拔人才的机制,正被日益解构。


媒体生态的发达,带来的是话语表达的多元与嘈杂,但少有人认认真真去思索,高考真正的关注点到底在哪里。


在这个时候,传统媒体总会把报纸的头版献给高考生,拼尽了纸媒所有的技术手段,去努力煽情,为高考生加油。但这些努力几乎都是苍白的。姑且不说报纸的影响力在下降,这样的煽情传播效果已大不如前,而且煽情的对象——高考生,更是无暇看报。煽情放了一个空弹,只有打枪的人在意淫。


新媒体是全民狂欢的主战场。从高考的前一天,关于高考新闻的预测,高考作文的全民吐槽,高考地域差别,高考带来的命运主导等话题,总会被智慧无穷的段子手,在微信、微博上形成全民的笑点。


甚至是时下最火的直播,在高考这个大秀场上也绽放异彩。可是,那直播镜头下的考点门口,是陪考的家长,百无聊赖地刷手机;是公权力资源在透支,美曰保驾护航;是借势营销的各种商家、培训机构,搭着高考的便车;如果镜头之下出现一个穿长袍马褂的考生,穿着旗袍的双胞胎美女,那简直是直播平台的意外了。


这是一个严肃新闻遇冷的时代。新京报记者卧底暗访赌场的调查性报道,费尽心机,冒着巨大风险,在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上也不过是32000+的阅读,而且惨遭多家媒体侵权转载。


与那些高考段子动辄100000+的阅读相比,这真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但浮华散去,关于2016年的高考记忆,我们显然不能满足于给历史一个仓皇的背影。


媒体,永远是历史的忠实记录者与未来的瞭望者。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需要沉静深入地去记录时代,透视现实,影响未来。严肃新闻应该是有市场的,娱乐可以消解一切,但不能担负起媒体的神圣使命。严肃新闻作为金字塔尖上的新闻门类,始终有新闻圣徒在为之献身,也应有在算法匹配的技术红利下,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知音。


一家报纸的头版,被商家买走做高考营销,换一个角度来说明狗狗也有可能变身蝙蝠侠。而对传统媒体来讲,尽管唱衰的声音那么大,但还是应该做一只忠心耿耿的“看门狗”(Watch Dog),而不是做一只虚无缥缈、赚足眼球的蝙蝠侠。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