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媒移动版

新华社上海分社两篇报道成高考作文题

来源:羊城晚报 | 2016-06-08 14:44

一个新华社分社的两篇稿件入选多地高考作文题,不是偶然的。
扫码手机轻阅读

一个新华社分社的两篇稿件入选多地高考作文题,不是偶然的。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姜微说:多年来,新华社上海分社致力于培养专家型记者,鼓励记者做深做专,专注于挖深挖透,努力在业内掌握话语权,成为不可替代的行家和权威。分社一直要求实现骨干记者“专人专线”、“精耕细作”,并在特定领域实施重大报道“项目制”。这种对于业务钻研的坚持,结出了累累硕果。


据悉,张建松是一名资深的“海洋记者”,在国内外海洋新闻界享有盛誉。十多年来,这名外表柔弱的女子跟随我国“雪龙”号科考船远赴南极和北极,历时总计200多天,是新华社历史上第一位赴南极采访、也是第一位抵达北极点的女记者;她登上我国执法船在东海、南海等海域巡航,深入了解我国钓鱼岛、东海油气田、长江口等标志性海域;此外,她还作为特邀记者随国际科考船赴印度洋远航。张建松长期跟踪我国和国际上的海洋热点课题,撰写了大量有深度、有价值的文字稿件,并拍摄了大量精美的照片。她所拍摄的我国钓鱼岛照片,成为权威部门出版的钓鱼岛地图封面。十年磨一剑,2012年,张建松出版专著《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新华社女记者238天的南极、北极之旅》等作品,成为全国广大读者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心仪之作,有的入选爱国主义教育读本。深潜器“彩虹鱼”的报道入选了高考作文题,这本身就像一个神秘而美丽的深潜器浮出水面,令人惊叹。事实上,张建松对于“彩虹鱼”深潜器的跟踪,充分体现出了一种“钉钉子”的精神。多年来,她跟踪了深潜器从构想、上马到研发的各个阶段,与“彩虹鱼之父”、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崔维成也成为莫逆之交。


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周琳,则是新华社上海分社一名新锐的科技领域专家型记者。她从入社起就一直深耕在食品安全、科技科普等领域,将“冷门”线跑出了热度。


在分社的支持下,从2016年4月份开始,周琳凭借着多年的积累和深厚的功底,在《新华每日电讯》双周刊《引力波》专刊上推出了个人科普专栏《双周科事》,每两周对科技新闻进行盘点和评论。关于“虚拟现实”的稿件,就是这样与浙江高考试题心有灵犀的。


事实上,从今年初开始,周琳已经和新华社同事一起,就虚拟现实行业发展开展深入调研,形成了一组重磅调研稿件,对标准、技术、人才等多角度全面剖析了这一行业。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周琳开始更深层次探讨了技术如果改变人类生活、这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将科技报道写出了情怀和温度。


张建松和周琳,是新华社上海分社专家型记者群体的缩影。在这里,关于上海自贸区、上海迪士尼、浦东开发开放、金融中心建设、航运中心建设、大飞机和高铁、互联网+、司法体制改革、教育卫生改革……你能想到的种种话题,总会有专家型的记者向你娓娓道来。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