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南方都市报 | 2016-01-26 10:52
亲爱的你,当你捧着南方都市报,翻开这一页,看南都记者的故事,南都也希望能更懂你,温暖着你。
289大院,南方都市报,每一个人都会有你所经历的悲喜,他们也许曾经在你面前,也许又跟你擦肩而过。
他们,南都记者,可能是在临产前把儿子姓名作为实习生写进稿子里的母亲,让稿件与儿子一同呱呱坠地;可能是在婚礼进行时交了一篇稿的帅哥,其实他并不缺奶粉钱;或者是卧底调查被带往公安局路上,还在忧心稿子没交的年轻人……
推动法治 南都记者与你同在
2015年6月7日全国高考开考,一名毕业工作不到两年的南都记者,在江西南昌高考考场,提前15分钟完成考卷。
而在此之前的上午10点52分,《南都记者卧底替考组织参加高考 曝光跨省团伙》的新闻,犹如一枚重磅炸弹,轰动全国,南都官方微信首发的新闻,半小时内10万+。一时间,谁是卧底,有无危险,会否被抓,牵动人心。
南都卧底记者在考卷上写下一行字,大意是卧底替考组织参加高考,并不想扰乱高考秩序,而是想以此深入调查取证。此前考室外的南都卧底调查组已举报有人替考,但记者身份未被识破。
考试结束时,他第一个走向讲台,戴上手表,打开手机,随后被带走,深入接触主考官、巡视员、督查员和闻讯赶来的多个省市官员。他在被带往公安局后才亮明卧底身份,一个多小时全程录音取证未被识破。
如何调查取证而不暴露身份,已是后话。众说纷纭之时,南都卧底调查组在提前向警方报备前提下,主动配合警方,提供全部线索证据,连夜端掉跨省替考团伙。
教育部、公安部、江西省委省政府、江西省教育厅、湖北省教育厅也相继严正表态,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央媒也连日跟进南都记者卧底高考后续报道,此事也引发中央高层关注。
2015年8月7日,检察机关对替考案所涉23人分别以涉嫌招收学生徇私舞弊罪、玩忽职守罪、受贿罪和行贿罪立案侦查,其中21名犯罪嫌疑人移送审查起诉。
但这并非终点。南都此报道如孙志刚案废除收容遣送条例一般,直接推动法律。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刑法修正案(九),替考罪最终入刑,并于2015年11月正式实施,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
临产、婚礼写稿 南都记者与你同在
回到报道本身。2015年4月南都全新优化升级,强调用户为王,6月7日南都打破先见报后转发的常态,通过南都采编指挥平台指挥,在替考事件关键性节点,率先通过南都官微、官网、客户端平台全面报道。这一报道在读者、业界、学界广获赞誉,也被业内定义为,传统媒体运用新媒体完成新闻传播,传统媒体通过优质原创报道扩大影响力的标志性事件。
南都记者卧底高考替考报道,还被腾讯评为2015年深度调查年度报道,南都深度、南都卧底报道组被搜狐评为2015年度报道团队。搜狐颁奖词称,“每年六月,高考举国关注,南都记者卧底替考新闻一鸣惊人。卧底之前,法律调研、公安局备案,记者以新闻专业主义操守,维护高考公平与社会正义,也捍卫了媒体的尊严。如履薄冰,砥砺前行———舆论争议,难掩南都勇气。轻重之间,媒体奋力窥豹一斑,而新闻专业主义赢了,社会赢了!”
调查前后历时8个月,暗访卧底取证一路通关。但鲜有人知的是,高考前夜,南都卧底记者与后方卧底调查组一度失联,调查组正欲破门捞人时收到前方信息。南都卧底记者连夜套取关键信息,“坑蒙拐骗”、偷拍偷录、及时传材料、躲在厕所手机写稿,多次被担心暴露、勒令睡觉,后方调查组成员也彻夜未眠,备战次日一役。
报道期间,南都卧底报道组收到匿名威胁短信,撤离南昌途中车胎隐秘被扎,数月之后,南都卧底记者和家人还被威胁恐吓。“母亲胆战心惊了几个月,说,别干了,父亲还是笑,说了句,好好干,下次再有这事,提前跟家里说一声。”
但这,只是一个缩影。在核心现场,是记者的使命。2015年全国两会,全世界媒体云集,南都记者彭美抢到第一个提问机会,发问尖锐犀利,外界一度盛传,南都那个外表平静、语调平缓的女记者被开除了没?
鲜有人知,南都记者彭美在临产的前一晚还在写稿,灵机一动,实习生署名为儿子的稿件出炉,儿子也呱呱坠地。同样,南都东莞一名美女记者生孩子的前一天怒刷一个整版,南都广州一名帅哥记者在婚礼上,默默交了一枚朋友圈刷屏的稿件。
前面那位卧底高考的小伙子,在被带往公安局的路上,还在焦心,次日要出的两个整版报道,可咋写呢。亲朋好友都在担忧安危、父母不敢来电打扰的同时,他问民警借了电脑开始敲字……
向幕后致敬 南都记者与你同在
南都每年上千上万的新闻报道,都经过幕后记者编辑之手。
2015年南方都市报数次改版,并采取白班、夜版编辑制,南都采编指挥平台调动报社数百人的采编资源,全年365天不休,每天24小时接力。每逢重大事件,操作的南都记者和对接的南都编辑都会迅速组成微信群,成立临时工作小组。
2015年9月22日至28日,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南都就推出了一系列独家专访和解密报道。
9月22日,习近平启程赴美当天,南都就刊发了对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的独家专访。这篇报道是南都记者专门提前赴纽约采写,南都也因此成为唯一进入吴红波位于联合国总部的办公室,与他进行面对面专访的都市类媒体,采访时间从原定的30分钟延长至近一个小时。
而在2014年3月,习近平出访欧洲四国,南都派出记者赴前方报道,成为全国首家派记者全程报道国家领导人出访的都市类媒体。
2015年习近平访美、习近平访英、习近平访非、习马会等历次重大事件中,南都记者都在现场。南都尽管是面向大众的都市类报媒体,但也在央媒的正统报道之外,主动出击进行高端时政新闻的采编,这也是南都时局新闻2009年从国内新闻中独立出来,就订立的志向。
2015年9月习近平访美期间,南都进行了连续10天的报道,报道版面38个。南都独家报道也以每天至少一条的频率登上国内各大门户网站的首页和客户端头条位置。
2015年10月习近平访英期间,南都前后方记者24小时协作,经常利用中英之间8小时的时间差,坚持等到北京时间的最后一刻,让英国前方最新消息在北京时间次日立即见报,南都的报道由此比部分媒体领先一天发出。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和马英九历史性握手当天,南都推出11个版的报道。在600多名中外记者云集的现场,南都摄影记者谭庆驹占据了相对有利位置,须臾之间完成拍摄,次日见报封面图大气磅礴,生动饱满,冠以“这历史性的一步”竖行大标题,打破常规,震撼出场。
2015年12月习近平对津巴布韦和南非进行国事访问。除了对常规议题的追踪与解读,南都记者还在彭丽媛出席中非艾滋病防控倡导活动现场,与彭丽媛见证南非小演员合影的温馨一幕。
记录历史 南都记者与你同在
2015年南方都市报的见报版面多次引发热议,除悬念广告够吸睛、广告创意够“大胆”之外,南方都市报的新闻版面也足够磅礴大气。
抗战70周年,南都推出致敬老兵系列报道。2015年8月30日,南都《寻找身边的抗战老兵》轻应用上线,次日南都推出22个版致敬老兵特刊。早在10年前,南都就率先推出寻访抗战老兵系列报道,2015年南都记者又寻访近百名幸存的老兵,镌刻时代记忆。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第一次举行抗战胜利大阅兵,全球瞩目。南都北京记者陈磊回忆,他们早在三四月就与负责此次阅兵报道的部门取得联系,并从各种渠道了解阅兵筹备工作的最新进展。8月中上旬南都阅兵报道正式启动,阅兵前一天开始推出报道。
9·3大阅兵的系列报道中,南方都市报不仅推出了24个版的《大国点兵》特刊,还包括A P P客户端、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上为数众多的阅兵报道,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南都记者的自采稿。
南都北京新闻中心以时政见长,多年积累部委资源,在阅兵之前南都记者嗅到多个信号,比如,本次阅兵活动后首次不安排群众游行。阅兵中,各个方队都加入了一到两名将军领队接受检阅,这在共和国阅兵历史上,还是首次。
事后看来,阅兵当天最具有新闻性的话题,是习近平主席在发言中宣布中国将裁军30万。在习近平宣布这个消息的两个小时内,南都第一时间推出了两篇解读性报道,成为此次阅兵报道中的又一个亮点。
9月3日中午阅兵直播结束前,南都已有近10条独家报道登上各大门户头条。而不足10人的阅兵报道团队,又在次日推出24个版的报道。
玩新花样 南都记者与你同在
在外界唱衰纸媒时,南都从未抛弃百万级发行量的纸质报纸,此外并读新闻、南都奥一网、南都A P P、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矩阵等自有平台,也在持续发力。
南都深圳首席编辑李颖,是一位年轻妈妈,在南都11年来,她跑过突发,做过“白宫记者”,当过夜班编辑,2014年底尝试新媒体,仅2015年就在南都二级官微“深圳大件事”产出过《对不起,你已经被踢出深圳》等多篇点击过百万的原创稿,深圳重疾险社保系列更是点击过260万。
此外,以南都记者卧底高考替考报道为例,南都官微首发稿件半小时内10万+,南都官方微信后台监控到的该话题阅读数据合计191 .77万,转发超过2万,官方微博发布的首条微博阅读量达到117.2万,转发量达6.8万次。
在微信与微博推送的同时,南都A P P即时新闻的专题页面开始了实时直播,南都A P P当天的阅读量达到了167 .7万。并读新闻也同步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直播报道,并开设了专题页面,该专题页面总阅读量达到了436 .7万,评论量达到23万。2015年刚刚完成南都网奥一网融合改版的全新奥一网,也在P C端发挥了强大的传播力,其专题页面的点击数达到了233万。
至此,南都记者卧底高考替考事件,仅通过南方都市报自身的一网、两微、两端的传播,该新闻的总阅读数据就达到了1146 .37万。从新闻源发的角度来看,南都报道后,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让这则新闻成了当天最热门的新闻之一,总阅读量以亿计。
南方都市报纸质报纸之外,是百万、千万乃至过亿的网络阅读量。2015年2月习大大挥棒打虎卡通形象蹿红。8月南都《寻找身边的抗战老兵》轻应用上线。9月阅兵前南都推出了“天兵神器”H 5。
12月,南都又玩起了空中“360”行动。在2012年12月习近平考察广东“新南巡”3年后,南都首创“创·享”系列报道版面,并用无人机选取三大片区、九大场景360度全景拍摄,呈现“新南巡”以来的改革成果。读者可任意切换场景页面,互动评论。这一首创如期刷屏朋友圈。
整合/采写:南都记者 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