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上观新闻(网站) | 2025-07-28 09:32
7月27日下午,“从‘融’到‘智’:AI助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论坛在上海举行。作为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期间唯一一场聚焦“AI+媒体”的专业论坛,活动由上海报业集团、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主办,腾讯协办,邀请了国内多家主流媒体负责人、头部互联网与科技企业负责人、AI领域专家及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等,共论AI如何助力主流媒体实现智媒转型。
四川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李鹏作主旨演讲,题为《智媒体简史:从单点突破到生态重构的系统变革》,以下为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根据现场内容整理报道。
智媒体简史:从单点突破到生态重构的系统变革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从全球范围看,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这一重要论述,为媒体智能化指明了方向,也激励着我们在智媒体领域持续深耕。
非常高兴与各位分享我与智媒体共同成长的十年历程。我的分享主要围绕探索简史、概念简史、等式要述三个部分展开。
一、探索简史:从报业到广电视听的多元探索
(一)封面新闻:智媒体1.0的破局样本(2015-2019)
2015年传统媒体经营量下滑、生存艰难,而人工智能潜力初显,在此背景下我们牵头推动华西都市报转型、创办封面新闻。转型虽充满阵痛,但我们做出了三个关键抉择:一是自建全国媒体首个百人规模的技术团队,突破“卡脖子”技术,将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嵌入业务全流程;二是推出主流媒体自主研发的首个移动智能采编软件系统——“封巢智媒体”系统,改造内容生产流程;三是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等成立全国首个“AI + 媒体”领域的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实验室,搭建技术研发与创新高端平台。
在技术赋能下,封面新闻迅速发展。2016年6月,封面新闻获得国家网信办颁发的一类新闻信息服务资质。至今,封面新闻全媒体平台用户规模已位列同类媒体前列,技术输出已覆盖全国12省的主流媒体,验证了“技术自主创新+主流价值驾驭”的可行性路径,为传统媒体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川观新闻:省级党报的智媒进化论(2020-2024)
2020年,基于封面新闻的实践经验,在四川日报全媒体一体迭代中,我们推动党报智媒化进程,构建了“智能+智慧+智库”的创新模式。
在智能内容生产上,打造“智能编辑部”与“智媒大脑”,首创主流价值导向的“川观算法”,实现新闻生产智能化、自动化。
在智慧内容传播上,坚持把价值观引领作为前提,有效打破“信息茧房”,强化议程设置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在智库服务上,川报全媒体整体建设“川观智库”,构建“问、参、论、评”四大产品形态,联动众多专家资源,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024年,川观新闻打造的“智媒大模型”成为新闻领域首个获得国家双备案的大模型,“若水”省情语料库为建设区域性权威垂类语料库提供范例,彰显了党媒智媒化的价值。
(三)四川观察:视听领域的初步实践(2025-至今)
2025年2月,我告别深耕30年的报业,转战广电视听领域,开启智媒体实践的全新征程。四川广播电视台确立打造“一流新型主流媒体平台、先进文化科技互联网企业”的愿景,以数字化转型、网络化生存、智能化革新、超清化发展为路径,建设“内容+技术+运营”三轮联动的智媒生态体。
今年6月,我们整合多方技术人才,成立四川观察智媒科技有限公司,以“聚焦智媒技术赛道,打造智媒特色产品,培育智媒核心竞争力”为发展方向,构建全链条智媒技术产业体系。同时,组建视听数据空间智能传播实验室,开发智媒前沿产品,抢占行业话语权。
7月17日,由川台主导建设的“四川主流舆论语料库”正式亮相,以多模态数据为基础,为行业大模型应用及智库服务提供支撑。在此基础上,全力研发具有四川地域特色的“川台大模型”,在内容生产端实现人机协同转型,提升产出效率与质量,在产业服务端拓展定制化服务,打造“AI+媒体+产业”生态产品,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二、概念简史:从“三智媒体”到“综合等式”
在媒体行业变革实践中,智媒体概念应运而生并逐步成型,历经萌芽、提出与完善三个阶段。
(一)“智媒体”概念萌芽(2015年3月)
2015年3月,移动新媒体冲击下,传统都市报发展艰难,《华西都市报》也深陷困境。此前虽尝试多种应对之策,但市场反应不佳,下滑态势依旧严峻。经密集调研,我们决定走“互联网+”道路,创办移动新媒体客户端。在确定移动新媒体技术为主攻方向后,进一步明确人工智能时代是媒体变革的大背景与趋势,意识到新媒体必须紧跟这一时代,否则将被淘汰。2015年10月28日封面传媒公司成立,我们宣布打造个性化封面新闻客户端,强化技术驱动,将公司定位为互联网技术公司,以“重新连接世界”为使命,以“引领人工智能时代的泛内容生态平台”为愿景,“智媒体”的种子由此萌芽。
(二)“智媒体”概念正式提出(2016年10月)
2016年10月28日,在“2016C+移动媒体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并阐释“智媒体”概念,称其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突出“智能+智慧”,既是智能媒体,更是智慧媒体,引发业界关注。2017年11月,封面新闻研究院成立,基于新型主流媒体定位,将“智媒体”扩展为“三智”媒体,增加智库媒体,使其内涵由智能技术、智慧内容和智库服务共同构成,架构更为完整。
(三)“智媒体”概念内涵日渐完善(2024年5月)
2022年底,ChatGPT 问世,标志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我意识到智能技术的基础性与驱动性,重新审视之前的智媒体等式,将其修订为:智媒体=智能技术×(智慧内容+智库服务)。同时,为评估建设成效,结合媒体管理经验,提出管理文化、团队能力和数据运营也是重要因素。2024年5月25日,我提出了智媒体综合实力等式:智媒体综合实力=智能技术×(智慧内容+智库服务+数据运营+管理文化+团队能力),智媒体概念的内涵日渐完善。
三、等式要述:从简单相加迈入“综合运算”阶段
(一)智媒体等式:智媒体=智能技术×(智慧内容+智库服务)
在这个等式中,智能技术是智媒体的引擎与基石,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它就像媒体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赋予媒体感知、分析、算法等能力,能够精准把握用户需求,按照用户的兴趣定制内容,实现信息的智能处理,保障业务运行与数据安全,为用户带来全新体验。
智慧内容是灵魂所在,注重价值、质量与深度,具有导向性、专业性、人文性强等特点,能够坚持价值观引领、守正创新,议程设置能力强,注重人文温度,也重视运用新技术生产新内容。
智库服务是高端延伸与社会责任体现,凭借信息优势汇聚专家形成团队,开展政策研究等活动,为各方提供智力支持与决策参考,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等式中的乘号,将“三智”由简单的相加关系,转变为“技术”驱动量级增长的化学效应。智能技术为智慧内容和智库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智慧内容和智库服务则为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出口和载体,促使智能技术不断创新和升级。三者协同产生倍增效应,推动智媒体不断发展。
(二)智媒体综合实力等式:智媒体综合实力=智能技术×(智慧内容+智库服务+数据运营+管理文化+团队能力)
这个等式清晰呈现了智媒体发展的核心逻辑。智能技术是底层驱动力,如“发动机”般关键,若其为零,综合实力便无从谈起。智慧内容、智库服务、数据运营、管理文化、团队能力构成协同增效体系,是五大乘数项,协同作用可让综合实力指数级增长。
在协同增效体系中,数据运营是智媒体的“神经中枢”,凭借对用户行为的深度分析,精准优化内容推荐,驱动用户与收入双增长。管理文化是“软实力”,通过制度创新与文化塑造,确保技术顺利落地,促进团队高效协同。团队能力则是“核心资产”,强调培养既懂技术又懂内容、运营的复合型人才,为智媒体发展注入活力。
对于智媒体来说,不仅要重视显性的智能技术、智慧内容和智库服务建设,还要高度关注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数据运营以及管理文化和团队能力。只有这样,智媒体建设才是全面的和可持续的,才能走得更远更健康。
十年前,当我在《华西都市报》的办公室里写下“智媒体”三个字时,它不过是一个模糊的构想,如同数字时代的火种,在传统媒体的土壤中悄然孕育。十年间,当我们见证媒体行业从“技术驱动”的野蛮生长,迈向“价值引领”的理性深耕;从“单点突破”的工具革新,升维至“生态重构”的系统变革时,才更深刻体会到:媒体智能化是全球趋势,更是主流媒体实现弯道超车的时代机遇。
最后,我想用最近出版的专著《智媒体论》中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分享:“这是一个不断成长的智媒体时代,现在只是一个开始,如同一粒种子刚刚发芽,生长的最初可能并不那么高大,还显得很稚嫩。智媒体还处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我们要有耐心去浇灌和呵护,它最终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
原标题:李鹏:我的智媒体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