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深圳商报 | 2016-08-23 10:48
牢牢坚持“内容为王”,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本质特征,也是主流媒体履行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没有留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创新性内容产品,媒体融合就是本末倒置。
昨日,在“2016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上,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指出,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革新图存、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牢牢坚持“内容为王”
刘思扬表示,新华社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目标,致力于打造具有“通讯社”特点的融合发展新模式,通过建立“全媒体业务格局”,着力实现“四个延伸”,即在筑牢国内舆论主导地位基础上向世界范围延伸,在筑牢传统媒体领域优势基础上向覆盖全网延伸,在筑牢新闻报道主业基础上向经济信息延伸,在筑牢媒体用户市场基础上向终端受众延伸。
新闻产品是检验媒体融合的重要标准。牢牢坚持“内容为王”,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本质特征,也是主流媒体履行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没有留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创新性内容产品,媒体融合就是本末倒置。
以产品创新推进融合发展
今年春节,新华社推出《四个全面》说唱动漫MV,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新尝试不仅成功打通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两个舆论场,而且有效影响了西方主流媒体舆论场,实现三个舆论场全覆盖。
随后,新华社于6月20日推出以微电影形态呈现的可视化全媒体产品——《红色气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献礼。产品发布后,累计超过2亿人次观看,迅速成为一个“现象级传播”的全媒体产品。
刘思扬介绍,这只是新华社产品创新的缩影。从去年开始,新华社紧紧抓住供稿线路优化调整升级这一推进融合发展的“衣领子”工程,努力实现新华社新闻产品和供稿服务“三大转变”,即从主要满足传统媒体需求向满足全媒体需求转变,从单一、单向稿件提供向互动、交互发布模式转变,从单纯提供稿件向提供综合服务转变,实现国家通讯社核心职能在新媒体领域的有效延伸。
探索新型新闻生产发布模式
刘思扬坦言,传统媒体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单一、单向、单纯的采、编、发流程。随着传播渠道多样化、用户需求个性化,这种生产发布模式亟须改变。应以构建“全媒平台”为抓手,探索新型新闻生产发布模式。
去年7月,新华社组建了“全媒报道平台”,由全社9个部门派出人员共同组成。平台具有资源整合、融合加工、舆情监测、业务管理、影响力评估、远程指挥六大功能,文字、图片、视频、技术、网络等多个工种同台作业,围绕重点选题打造多种新闻产品。
依托这个平台,打造了“新华全媒头条”融合品牌栏目,推出了600多组重点报道,在平面媒体推出“镇版之作”,在网络空间形成“刷屏之势”。
提升新闻报道覆盖面和影响力
以“打造强大终端”为重点,不断提升新闻报道覆盖面、影响力。新华社将“一网一端”作为融合发展的重点,提出打造“网上通讯社”的构想。去年,以“让新闻离你更近”的理念,对新华网进行改版。目前,新华网在全球网站排名中稳居百强之列,超过CNN、BBC、今日俄罗斯等全球知名媒体所办网站。
新华社客户端去年6月改版上线,今年2月又推出以“现场新闻”为标志的新版本,打造全息化、直播客户端,推动了新华社采、编、发流程从线下向线上转型——记者“在线采集”,编辑“在线加工”,终端“在线展示”。新闻报道的所有环节都可在网上进行,由此,拉开了主流媒体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帷幕。新华社客户端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最有影响的新闻发布平台之一。
在媒体中率先成立无人机队
以“先进技术”为引领,为融合发展植入技术基因。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成为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无人机,这些备受关注的前沿技术,新华社都比较早地追踪、介入并加以运用。去年推出了机器人写稿系统“快笔小新”,在新闻媒体中率先成立无人机队,对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也成为新闻报道常态,一批新媒体产品在网络空间产生广泛影响。
“媒体融合发展正全面破题,作为中央主流媒体,深入推进融合发展,是肩上的担子,更是脚下的出路。”刘思扬深信,只要找准方向,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早日建成新型主流媒体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