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作者:王静 | 2016-10-16 09:56
第十三届中国传播学大会开幕式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专业建设80周年庆典现场。
10月15日上午,“ 第十三届中国传播学大会 ”开幕式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专业建设80周年庆典在南京大学举办。本届传播学大会的主题为“公共传播:新理念、新挑战、新机遇”,以期推动学界对公共传播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新的传播现象和传播理论的深入研讨。
大会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传播学分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100余位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
在开幕式上,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庆葆、中国传播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卜宇、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分别致辞。开幕式接着播放了孙明经先生纪念短片,并举办了南京大学“孙明经奖”启动仪式。之后,大会发布了全国新闻传播学年度优秀论文遴选结果,并进行了现场颁奖仪式。会议开幕式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杜骏飞主持。
在主题发言环节,唐绪军所长发表“新的传播时代呼唤新的传播概念——略论“公共传播”与“注意义务”在当下的适用性”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从传播史来看,报刊等印刷媒体时代生成了‘新闻传播’这一概念,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时代生成了‘大众传播’这一概念,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理应有一个更具统合性的概念术语来与之相匹配。”唐所长认为,“公共传播”这一概念最具统合性。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吴飞阐述了构建公共传播学的几点思考。他认为,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因为大量的社会矛盾被压缩到一个密集的时间内爆发出来;而全球化席卷寰宇的力量,又将中国拉入全球性的社会矛盾场之中。这种快速的社会变迁,为中国的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案例。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总结了未来传播学最重要的几个概念:第一是个人激活,第二是关系资源,第三是场景要素。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专家学者将围绕“公共传播:新理念、新挑战、新机遇”主题,就“传播理论发展与范式转型”、“公共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公共传播视野中的国际传播”、“社交媒体与公共传播”、“公共传播视野下的视觉传播”、“媒体创新与知识生产”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