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观媒 | 作者:唐瑞峰 | 2016-05-12 09:36
走了患者魏则西,来了医生陈仲伟;被丢了刘永伟的肾到底丢没丢,涉嫖的雷洋嫖没嫖傻傻分不清楚。
媒体最近病得厉害?有人口诛笔伐,媒体对陈仲伟报道力度不及魏则西,有人因“刘永伟的肾没丢”抨击媒体良知消失,有人则调侃雷洋嫖娼, 媒体报道部分真相比不报道更可怕。
而观媒君最近也病了,得了新闻厌烦症,一个事件一个事件,前一个没处理完后一个就又冒出来了。
1、陈仲伟和魏则西,媒体煽动医患关系?
魏则西、陈仲伟、刘永伟,三个新闻,发生在差不多同一段时间,媒体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
从新闻报道对上述三个事件报道的篇幅和热度上看,上述三个新闻中,媒体对陈仲伟之死报道的篇幅最少。
不少医疗界自媒体人纷纷发声谴责媒体对陈仲伟报道力度不及魏则西:一个绝症患者魏则西死了,媒体像疯子一样,一个陈仲伟医生被砍死,媒体像哑巴一样。
有医疗界自媒体人分析,中国的医患对抗,谁之罪?媒体是医患关系的煽动者,他们只关心患者利益受损,不关心医生生命受害。因此,媒体无良。
2、刘永伟的肾没消失,是媒体消失了?
5月5日,刘永伟的肾消失这个话题被各大媒体拼命的推送在微博微信。
《环球时报》耿直哥当日分析,称该报道是不讲理的病患,找到想做“大新闻”的媒体,想借着舆论炒作给医院施压罢了,并抨击某些媒体为了抓眼球,纷纷打出了耸人听闻的标题。
之后的5月8日,耿直哥更是直言,这家报纸,便是几天前发布了一篇很有缺陷的报道,导致大众误以为徐州一家正规医院竟然偷走了一位病人的右肾的《新安晚报》,并称这家报纸面对如此充分的物证居然选择了“狡辩”...
之后,事件持续发酵,不少自媒体人抨击该媒体“标题党”、“虚假议题”、“春秋笔法”(暗示病人器官被摘)。
微博帐号@中国公知精神病总院是这样评论的:国人目前的成熟度,绝非5年前能相比,民智现已大开,若媒体再要忽悠国人,必须拜赵本山为师,重新学习忽悠技术。
网友@牧键发帖问:【@新安晚报心安否?】刘永伟的肾还在,你们的肾还在吗?[弱]瞬间萎缩的不是肾,而是#霉体#的良心与道义,@安徽发布 @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 以为然否?
针对此事,当事医院也多次发表声明谴责,这篇虚假报道,并对相关媒体记者保留追责权利
3、涉嫖的雷洋 媒体报道部分真相比不报道更可怕?
人大硕士涉嫖娼被控制后身亡事件中,媒体被诟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标题所想要传递的信息就是“人大硕士” 、“涉嫖”、 警方暴力执法 、以及司法不公正。媒体关注嘘头而不关注真相本身被诟病。
其次,媒体被诟病还有“污名化执法机关”的问题。媒体在事件还未澄清的情况下对执法机关提出质疑,这本身间接承认了执法机关在此事上的存在问题。
因为互联网,中国社会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数千年、数百年、数十年积累的罪恶问题,在现在集中井喷。
一方面,基于“快”的原则,部分媒体听信一家之言抢发新闻,多次造成新闻反转;一方面,为了迎合用户需要,部分媒体出现“标题党”、“标签化”,又让媒体陷入饱受煽动敌对关系的诟病。
而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网民的智商崛起,对媒体信息的速度、准确性的要求更高,自媒体也被充分释放出来,纷纷发声。
但,媒体真的病得厉害吗?
观媒君认为,首先媒体对陈仲伟报道力度不及魏则西,并不是由媒体的良心决定的,更多的是由传播类产品的特性决定的。
一条新闻能够引起多大的关注度,主导权不在媒体传播了什么,而在于受众选择关心什么。很明显,相对于陈仲伟,魏则西更容易引起大众关注。
“刘永伟的肾”事件,诚然,一些媒体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误报、错报的现象,但是,由此就指责所有媒体未免显得有些不客观、不理性。
而对于“人大硕士涉嫖娼”事件,媒体已经经历了“澎湃首发网媒跟进”、 “人民日报领衔传媒评论 ” 和 “多面采访构成完整报道”阶段,不断在逼近真相,媒体实行的只是舆论监督,它不可能完全强制要求执法机关给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