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媒移动版

人民日报社王一彪:三个层面推进融合发展

来源:深圳商报 | 作者:余璐 | 2016-08-23 10:42

日前,2016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在深圳召开,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秘书长王一彪在会上做了主旨演讲。
扫码手机轻阅读

7.png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秘书长王一彪


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社全媒体新闻平台、人民日报数据中心三个项目,正好形成对应着互联网的云、管、端三个层面的基础架构,成为人民日报社融合发展的三大支柱。


“一年来,人民日报社推进融合发展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融合发展对新闻传播的效果不断彰显。”在昨日举行的2016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上,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秘书长王一彪在谈到媒体融合时表示,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社全媒体新闻平台、人民日报数据中心三个项目,正好形成对应着互联网的云、管、端三个层面的基础架构,成为人民日报社融合发展的三大支柱。


着力夯实支撑融合的基础架构


“中国网民已达7.1亿,手机网民突破6.56亿。”王一彪表示,着眼媒体融合的未来,必须下决心建设适应互联网发展的媒体基础架构。


人民日报如何推进媒体融合?王一彪表示,首先,坚持以加速互联网化为方向,以全面一体化为目标,着力夯实支撑融合的基础架构。在实践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按照报社融合发展整体规划,重点抓好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社全媒体新闻平台、人民日报数据中心三个项目。其中,以人民日报客户端为代表的两微一端和人民网,重在建设面向用户的产品和入口;全媒体新闻平台即“中央厨房”建设,重在形成适应融合的新闻生产流程和指挥体系;数据中心重在提供云计算能力,运用大数据为融合发展提供底层支撑。这三个项目,正好形成对应着互联网的云、管、端三个层面的基础架构,成为人民日报社融合发展的三大支柱。


王一彪介绍,前不久,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3.5版新产品,人民网、手机人民网进行全面改版,“中央厨房”步入常态化运行,年底前全媒体新闻大厅将投入使用。


在技术层面,王一彪表示,人民日报以新技术、新应用为动力,着力打造更受用户欢迎的新闻产品。通过努力,涌现出一批让用户自发转发、自主传播的“爆款”产品。


目前,人民日报客户端已具备相对完善的移动视频直播能力;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设立数据与可视化实验室,在大数据新闻、新闻可视化方面持续发力;人民网建立起自己的无人机报道团队。


在用户层面,人民日报坚持以重构用户连接为核心,着力扩大用户规模、增强用户黏性。


“互联网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现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类媒体、各种终端不仅进行着新闻资讯、技术创新、资本投入的竞争,更有观点的交锋、思想的较量,并以其实时性、共享性构成复杂多变的舆论场。”王一彪认为,对传统主流媒体而言,这种变化带来了空前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王一彪认为,第一,资源向移动端高度集中,使传统主流媒体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也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提供了机遇。传统媒体与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国有企业等社会各行业有着广泛联系,具有多年积累的线下资源和渠道,具有无可替代的权威性、公信力,通过合作整合这些资源、用好这些渠道,就能够在新平台、新模式的探索上发挥自己的优势。


第二,信息传播渠道空前泛化,让主流媒体凝聚共识的工作变得更加艰巨,也给其通过不同渠道、不同载体扩大影响提供了新的机会。众声喧哗之下,迫切期待可信的新闻、理性的评论,主流媒体主动发声、权威发布的价值就得到提升。


第三,新技术、新应用的迭代明显提速,让传统媒体在技术领域的短板更加凸显,也使其有可能利用新的切入点实现弯道超车。做出最优秀的内容是媒体第一位任务,至于用什么介质来传播,则可采取“拿来主义”。此外,传统媒体还能够以内容制作为根本,借力互联网领域的资本运作和技术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


第四,移动端增长开始进入平台期,使主流媒体进一步扩大用户的难度更大,也让有品质、有特色的新闻产品价值得到凸显。那些定位精准、特色鲜明、模式创新的产品,又往往成为用户欢迎的稀缺品。


四项措施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王一彪认为,媒体融合发展进入关键期。实践中,应强化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导向引领。在舆论生态日趋复杂的大背景下,尤其需要我们坚持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台、政治家办网要求,增强政治定力,增强议题设置能力,实现优质新闻内容的多元传播,壮大主流舆论,传递主流价值。


二是强化技术驱动。要牢固树立全员技术意识,要把技术创新与应用作为融合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加快推动技术由“支撑性保障”向“引领性保障”转变。


三是强化产品创意。全面强化产品创意,必须形成鼓励创新的考核机制,让创意生产力得到极大释放,改写融合传播的新纪录,创造融合传播的新高度。


四是强化机制创新。要全面推行符合互联网传播特点、适应融合传播需求的全新采编机制,努力把报社各类传播资源聚合起来,真正实现一次采集、多次利用、多样呈现、多元传播。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围绕重点项目多渠道加大保障力度,拓展经营空间,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