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媒移动版

淮北日报社召开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座谈会

来源:皖北传媒(公众号) | 2019-04-11 11:12

下一步,淮北日报社要凝心聚力助推主流媒体形成主流强势,尽快将内容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千方百计壮大报业综合实力,不断推动报社融合转型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扫码手机轻阅读

4月10日下午,淮北日报社召开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就加快媒体融合交流经验、总结工作,探讨未来发展之路,推动报社媒体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为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做好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淮北日报社要坚定不移地走融合发展之路,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移动优先,突出内容为王,努力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将媒体融合朝着全程、全息、全员、全效方向持续推进。

会议强调,做好媒体融合工作,要运用全新的融合理念,打造轻便、完整的移动采编发系统;要适应全新的媒体格局,建设轻松、实操的可视化全息媒体;要把握全新的融合动态,推动媒体向实时的在线生产转型;要突出全新的融合特点,实现新闻资讯消费需求有效供给。下一步,淮北日报社要凝心聚力助推主流媒体形成主流强势,尽快将内容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千方百计壮大报业综合实力,不断推动报社融合转型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直面媒体融合发展,他们这么说——

淮北日报编辑部主任 朱斌:

对主流信息的发布,我们要发挥最大优势,努力做到及时、准确、深刻、全面、易读,用内容吸引更多的群众,牢牢控制住话语权。实践证明,党媒对重大事件的报道始终能够把准方向,真实准确地传播事实,发布的信息权威性强,引导舆论、解决难点问题的“第一把交椅”,是其他媒体不能取代的。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稍有不慎,话语权就有可能把握不牢,甚至丧失。

淮北日报记者部主任 杨大庆:

必须清醒认识到,媒体融合不是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而是事关媒体生存发展的根本之策;传统媒体正站立于时代的风口,如果错失机遇,必将难以自全。在媒体融合产品创新的同时推动制度改革,激活的是新闻生产存量,做出的是创新发展增量,推动的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淮北日报社数字媒体中心主任 赵文杰:

新媒体对文、图、音视频以及H5等网络语言的综合应用已为基本配置。提升短视频应用能力,提高可视化产品比重,也成为新媒的发展方向。对报社的编辑记者而言,除了传统的新闻写作外,既要理解不同新媒产品的属性要求、传播特性,也要掌握一定的音视频技术,说一句“十八般武艺”并不为过。

淮北日报社总编办主任 崔全胜:

打造全新的媒体业态,就要不断提升新闻策划能力,以优质的内容占据各种媒体平台。一方面,要抓好日常策划,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身边故事,及时把丰富、鲜活的内容传递给受众。另一方面,要抓好重点策划,围绕受众关心关注的话题做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新闻,并以此提高受众对媒体的忠诚度和关注度。

淮北日报社新闻研究室主任 冯冬梅:

守正,就是坚持内容为王,做好内容生产。互联网时代,受众获取信息有了广泛路径。这种信息过载,需要我们党报的优质内容拨云见日。在众声喧哗中,需要我们党报的权威声音激浊扬清、明辨是非、凝聚共识。也正是在鱼龙混杂、真假莫辨的网络环境中,才更彰显出党报党刊的权威优势。

淮北日报社数字媒体中心副主任 高小莹:

内容创新必须植入融合思维,不是简单的一次采集多次分发,更不是在不同端口各唱各的调,而是要打破老旧思维,摈弃惯常套路,在不同端口的内容定位、选题策划和议题设置等方面画出最大同心圆,使尽量多的新闻策划和议题设置、尽量多的新闻稿件能同时在传统端口和新兴端口取得好的传播效果。

淮北日报社数字媒体中心副主任 王松林:

确立“融合思维”,开发“融合产品”,做到新闻产品的统一策划、采编、制作、发布,并综合运用新技术新平台,实现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满足多终端、多体验的需求。要把原创内容、权威报道、深度解读、言论评论等优势向新兴媒体延伸,提高新闻产品的生产能力,推出一批现象级融媒体产品。

淮北日报社数字媒体中心副主任 徐林飞:

未来的媒体一定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而成的新平台,这一平台首先是技术融合的结果。技术,也要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一方面,要积极运用好数据抓取、大数据分析、5G传输、移动直播等技术;另一方面,要增强技术研发和学习能力,以创新技术引领媒体融合发展、驱动媒体转型升级。

原标题:淮北日报社召开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座谈会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