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两江观媒 | 2019-05-30 12:13
重报集团旗下华龙网融媒体采编工作者张译文、易华在“记者大讲堂”演讲
《两江面对面》 第1期
开栏语:《两江面对面》是重报集团官微两江观媒推出的一档直击重报集团融媒体新闻工作者幕后故事的栏目,让大家通过图文报道的方式更直观的了解重报集团一线新闻工作者台前幕后酸甜苦辣的真实事迹。
近日,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举办第86期“记者大讲堂”上,重报集团旗下华龙网的青年采编工作者张译文、易华在讲堂上讲述他们两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背后的创作过程,今天《两江面对面》也邀请到他们,来听他们讲述采编报道背后的故事。
1、两江观媒:请问您对记者、新闻事业的认识?
张译文:我理解的记者、新闻事业都要着眼于“四力”,我们整个采编团队获中国新闻奖的作品或是日常的采访报道都是从“四力”出发的,为的是创作出更多的优秀新闻作品,呈现给大众。
首先是“脚力”,以2017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作品《溜索法官》为例,身为重报集团旗下华龙网的融媒体记者林楠也尝试了一把如何溜索?林楠,典型的重庆妹子性格,平常一大爱好就是打拳,从没见她流泪。但这次采访,他们必须背着20多斤的采访器材吊着溜索才能滑到对岸。溜索架在70米的高空,相当于20多层楼的高度,溜索由两只滑轮、绳索和一块破旧的木板组成,没有扶手没有安全绳,林楠就这么悬空坐在咯吱作响的木板上被人从背后重重地推了出去,她吓得捂住了眼睛哭出了声。不过最惊险的,还不是溜的过程,是后来当她滑到对岸时,才发现其中一只滑轮已经发生了移位,这是非常危险的,再晚一两分钟的话,绳索可能会断,如果摔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是“眼力”,用心”练就“看得见”、“看得准”、“看得深”的好眼力。善于观察发现、用心捕捉才能“看得见”;站位高远、关注大局才能“看得准”;以小见大、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看得深”,小切口、小人物、小事件也能挖掘事例背后的时代意义。
比如:在今年的2月,大年三十晚上,我们的记者一行人就曾去往中益乡做过一场直播,直播马学文脱贫后的第一顿年夜饭。
媒体人,面对采访时总是考虑得很周全,采访这采访那,不放过每一条采访线,但是面对家人,我们往往是欠缺的。为了完成这场直播,我们的直播团队整组人都不能和家人吃团年饭,等他们忙完直播,开车返回主城的时候,已是凌晨。
第三是“脑力”,这个就要聊聊《绝壁上的“天路”》,这个作品荣获的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我们的记者在重庆巫山下庄村采访《绝壁上的“天路”》,第一次采访时,恰逢当地刚下过暴雨,暴雨后造成了沿途不同程度的落石,从乡里到村上的路,也就是下庄人从悬崖绝壁上凿出的这条路,一度被隔断,车辆无法通行;而这次采访的素材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采访团队再下下庄。再去下庄时,虽然路面已完成硬化,但没有安装护栏,山路的蜿蜒、陡峭,依然让人心惊肉跳: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带队的是重报集团旗下华龙网融媒体采访版块负责人康延芳,当时她就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从她的视角看出去,车辆就是悬空在悬崖上行走,事后她才跟我们说起,当时她脑子里就一直重复着同一个问题:“如果有什么意外,这车人我该怎么交代?”事后,我们才知道,当地人一旦得知这条路上出了翻车事故,习惯性地不会去问“死了多少人?”而是问“车上有几人”,因为几乎没有人可以在坠崖事故中生还。所幸,有惊无险,当大家下车时,每个人紧紧抓住车把手的手都是已经抓出了汗,已经抓红了。
第四是“笔力”,练脚力、练眼力、练脑力,最后都要通过笔力来体现。文风改到位了,笔下自有千斤力。笔力来自真实,也来自平实;来自真情,也来自鲜活。通过我们平实、真情、鲜活的笔力,让报道更有凝聚力、引领力、感召力和穿透力,深耕笔力背后带给我们更多惊喜的是笔力的力量与收获。
2、两江观媒:今后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再创佳绩,为华龙网、重报集团增添光彩?
张译文:我在新媒体一线采编岗位已经干了11年了,算是新媒体圈的老人,我会按照“四力”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新技术来提升自己的技能,在新媒体新闻领域不断创新,包装更多的受众需要的好新闻。之前获得的中国新闻奖是我们整个团队努力得来的,我今后也会坚守好自己的岗位,为华龙网、重报集团带来更多的新闻好作品。
易华:作为重报集团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转型平台,我是一名重报集团旗下华龙网的融媒体编辑,平时主要从事视频包装的工作,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会找网络教程或向同行学习更多的新技能,比如在3D、MG动画上有所突破;同时,5G时代的到来,我们也会从创意短视频出发,用VLOG的形式做更多的创意视频。我的下一个目标是,在融媒体视频方面能获中国新闻奖。
3、两江观媒:译文平时工作很繁忙,家里又有年纪尚小的女儿,您是如何兼顾的呢?
张译文(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我不算是一个称职的妈妈,女儿全靠我的父母带着,有了家人的支持才能投入到更多的工作中,毕竟作为一名一线采编人员,工作性质就是24小时On Call;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我出门时她还未起,我回来时她已入睡,对她没有太多的陪伴,如今她三岁了,坦白说跟她的合照也只有几张而已;女儿常对我说的话:“妈妈,把手机放下!”
4、两江观媒:易华,身为一名刚工作三年的90后,是怎样让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又在工作上有好成绩呢?
易华:我觉得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我一般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时间,比如:把工作安排在上半年或上半月,剩下的半年或半月就稍微闲一点点;下班后,逛逛街、看看电影、唱唱歌等;我是一个旅游达人,一年给自己定两次旅行的计划,我认为多走走多看看,能增长更多的见识,放松身心并能在旅行回来后投入到更好的工作状态中。
5、两江观媒:作为重报集团融媒体记者中的一员,有什么话要对重报集团大家庭说的呢?
张译文:我从大学实习开始就来到了重报集团,我对这份工作有很深的感情,也很热爱华龙网、重报集团这个大家庭,我的青春、梦想、汗水都奉献给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是这里教会我如何写好每一篇报道;成长至今,是新媒体转型的时期,同时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希望从新出发,完成自我转型,做新时代新媒体人。
易华:我知道重报集团也有很多和我一样的90后采编小伙伴,大家应该找准定位,要多多在工作中做不一样的尝试,也许某次尝试摸索取得的成就,会让你爱上这行;并认识和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重报集团这个大家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两江观媒的记者采访完离开时,两位青年采编工作者又全情投入到工作中了。最后,欢迎重报集团各媒体提供一线基层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线索!我们将挖掘他们背后的精彩故事,呈现给大家。
原标题:华龙网两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采编工作者的背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