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媒移动版

宋建武:5G与媒体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来源:广电独家 | 2019-06-01 08:21

随着5G商用进入倒计时,视听内容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方向。
扫码手机轻阅读

文 |「广电独家」杨哲

在重新洗牌的前夜,新技术的出现和介入给行业带来了更多想象。其中,随着5G商用进入倒计时,视听内容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方向。 

“5G具有‘广接入’的技术特征,能够产生前所未有的大数据采集能力,将令我们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和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在第七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中宣部媒体融合专家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说。

那么,5G与媒体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在“智媒先锋 5G未来”论坛结束后,宋建武教授接受了「广电独家」专访。

▍5G将提升媒体“发现真相”的能力

「广电独家」:5G有哪些典型特点?

宋建武:一般来说,5G有3个特点:广接入、低时延、大流量。我个人认为,真正具有革命意义的是“广接入”。5G本身能够支持海量规模的传感器接入网络,因而能够生成巨大的数据采集能力,将令我们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和方式产生根本变化。

「广电独家」:5G会给新闻传播、影视创作带来什么?

宋建武:我们认为,5G会使整个社会出现一个新的数据中心,它必然会成为新的信息中心,因为信息是在数据结构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谁掌握了这些数据,谁就能够掌握关于我们人类生存状态的各种真相。

媒体的天职就是发现真相,遗憾的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媒体正在丧失这种能力。可以预见,未来的媒体一定要具备通过各种机器采集大数据,并通过算法处理数据来产生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这个“媒体”才能继续保持它在社会运行中的中枢地位。这将是媒体未来生存的关键。

另外,5G在影视创作上也大有可为,AI、VR将成为创作开发的重要领域

未来,第一,数据可视化将会成为一个在新闻生产方面的关键性技术。如果想实现有效地解读内容,必须要有算法工具去处理各种渠道采集的大数据,使之能够被人使用的自然语言理解。

第二,视频将成为主要的信息格式,其次是图片、文字,然后是声音。如果能够开发出更加丰富的算法,我们甚至可以用大数据直接生成视频,用数据来直接生产视频,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以采集的影像为基础去生产视频。

第三,5G技术将会使信息精准分发的场景化程度大幅度提升。

「广电独家」:5G明年是否能实现商用?

宋建武:按照行业规划,我国多个地区2020年将实现5G商用。不过,5G网络开始运营与各种应用场景真正出现还会有一段成长和发育期,因此,对于明年5G实现商用后的情况,我们还应该持谨慎态度。

「广电独家」:5G要想实现商用,还需要跨越几大关?

宋建武首先是要实现5G网络的普遍覆盖,这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其次是鉴于居民对于辐射的担心,网络覆盖过程中还要做大量的说服动员工作;再次是实现普遍覆盖后,还要有大量的相关应用的研究开发和推广普及工作。

▍建设“四全媒体”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广电独家」:5G与“四全媒体”之间有哪些关联?

宋建武:“四全媒体”是党中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于媒体未来发展的一个分析和判断。

5G能使人类的大数据采集能力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全程、全息采集数据的基础上带来信息全程、全息的呈现。这与“四全媒体”的判断高度吻合,说明决策高层对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媒体发展趋势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过去我们讲“全媒体”多是指传统媒体的业态全,比如,一个媒体机构同时运营报纸、广播、电视;但是总书记讲的“四全媒体”是基于互联网的媒体形态,这是从技术维度、社会维度和功能维度对互联网平台型媒体的一个高度概括。

如果说“全程、全息”是指信息采集与分发的形态,“全员”就是公众普遍参与到社会信息交互过程中,即所谓的“人人都有麦克风”。而“全效”则是指互联网平台型媒体的功能扩展,从原来的信息采集、分发扩展到聚合各种资源,对社会提供全面的平台型服务。

「广电独家」:媒体与公众双向甚至多向关系的形成,是否增加了舆论引导的难度?

宋建武:就像平台经济是多边经济一样,平台传播也是一个多边参与的传播。多边形是平台传播的特点,多边到无穷就接近圆了,这是互联网平台传播的本质特征。

从技术上讲,5G技术支持的传播特征必然是普遍参与、多边参与,所以,从业者在传播关系上必须适应全员传播,在此前提下尽量扩展自己的影响,拉长自己这一边。

「广电独家」:您认为建设“四全媒体”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宋建武第一是加速平台化,以提升自身汇聚大数据(包括物质运动和人类活动两方面)的能力;第二是加大技术投入,提升自身的分析数据能力。

▍5G时代,新型治国平台建设如何进行?

「广电独家」:当前,政务传播方面出现了哪些变化?

宋建武:媒体融合实践,令政务传播有了一个根本变化。我们正在从舆论阵地的建设,向一个全新的、基于互联网的新时代治国平台发展。它背后,是中国媒体融合的政治逻辑,这使得我们的媒体融合与世界各国的有了很大的不同。

媒体融合是要解决相当多的一批人不看主流媒体的问题。我们不可能把人民群众逼回传统媒体,只能是我们在互联网上建构新的阵地,让人民群众能够通过我们的平台去获得更多信息。总书记所要求的媒体融合的战略目标,可以说就是“要在互联网上建立阵地”这么几个字。尽快掌握网络舆论战场的主导权,不能被边缘化,这就是媒体融合的初衷和战略目标以及必要性。

「广电独家」:这一目标在实现过程中是否出现了新情况?

宋建武:总书记当年提出,我们要靠新技术、新应用来创新媒体传播方式。按照中央的要求,通过媒体融合,我们应该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但是在媒体融合的实践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目前看到多数的媒体融合的实践还是停留在优质的内容产品的生产,而且更多的是靠新点子、新创意去做。与互联网新平台的迅速发展相比,这种靠新点子、新创意并没有让我们在掌握网络舆论战场的主动权方面取得优势。况且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互联网平台都是商业资本主导的,中央高层对此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已经明确指出,下一步深度融合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建设主流媒体自主可控的互联网平台。

在媒体融合实践中,我们某些方面之所以做得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媒体人对于互联网思维,对于新兴媒体的发展规律掌握不够造成的。我们如何遵循新闻传播的规律和新兴媒体的发展规律,全靠互联网思维。从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五个方面推动媒体融合,这对我们非常关键。

「广电独家」:媒体融合是要创办新的媒体吗?

宋建武:中央一直要求媒体融合要一体化发展,而不是各搞一摊,是传统媒体通过武装新的装备,用互联网思维去运营新的技术、新的平台,使自己成为一个全新的媒体,而不是另外去办新媒体。中央领导在去年的全国网信工作会议上又一次提出:要把更多的资源、更大的力气投向互联网,要培育更多善于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要打造更多自主可控、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主流新媒体平台。

「广电独家」:媒体融合对于新闻单位机构提出了哪些更高要求?

宋建武:总书记对于媒体融合的关心关注,在今年1月25号政治局学习会议上的讲话里应该说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顶点。总书记说媒体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新闻单位的事,要把我们掌握的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

这就对我们提出一个要求:如何把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数据资源、为人民服务的功能通过一定手段和方法导入主流媒体的平台。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目标看,中央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是三合一平台,既是主流舆论阵地,又是综合服务平台,更是社区信息枢纽。这三大功能需要我们把方方面面的资源聚合起来才能够实现。特别是总书记所要求的社会治理大数据、社会公共资源等等,我们应该把它们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以及整个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中汇聚起来,运用起来。

「广电独家」:媒体功能不断拓展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宋建武:总书记提出要正确处理好影响媒体融合发展的四大关系,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媒体、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前三个尤为重要。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关系,主要是一个技术迭代和理念更新的关系。总书记把商业平台和新兴媒体做了切割,是不同的概念。新兴媒体不仅仅是互联网上现有的互联网商业平台,它的本质是运用新技术构建新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关系是技术迭代的关系。技术迭代背后,是新的平台、新的技术,也要用新思维来运用。互联网技术需要我们用互联网的思维去驾驭,就像总书记要求大家的,运用互联网思维,遵循互联网规律。

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的关系,主要是在建构现代传播体系过程中,主流媒体体系内的一个分工。这个分工是围绕着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设新型主流媒体进行的。按照中央有关部门的构想,中央主要媒体机构——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主要任务就是打造新型传播平台、新型媒体集团。有条件的省级媒体集团应该去支持各自区域内的县级融媒体的建设和运营。县级建融媒体中心,地市级怎么办?我们认为,其中的大多数和县级融媒体中心一样,成为本地化大平台的支点和端口。

我们还应该强调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的关系,在我们国家的互联网商业平台占有相当主流的地位。我们虽然以往有竞争,不过更多的是上下游的合作,但是目前由于中央提出来建设自主可控平台这一目标,二者关系将会开始有所变化:从过去的借船出海过渡到借力造船的状态,包括借鉴他们的技术、经验,包括吸取他们的教训来建设我们主流媒体的自主可控平台。对于商业平台,要有更多的学习借鉴的过程,也要看到他们拥有的用户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传播资源。

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主要是业务分工的不同。

总体上看,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化,我们也意识到单单依靠传统媒体的内容,从量到质上都没有办法完全满足现在人民群众的信息需要,特别是传统媒体的形态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参与需要。在互联网上,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人民群众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这两年短视频平台兴起。我们分析它们的时候发现,这些短视频平台的背后是互联网用户也即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热情。对此,中央高层领导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指出,短视频已经成为现在舆论传播的新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如何运用好这样的平台,建设这样的平台,是我们目前一个重要的任务。

「广电独家」:当前高层对于媒体融合建设的态度是怎样的?

宋建武:对于我们的新型主流媒体平台建设,高层表达了一种鼓励和期待的态度。我认为,主流媒体自主可控平台的建设,是我们占领互联网舆论阵地的需要;它不是商业媒体的专利,应该成为主流媒体的标配。

互联网5G时代,传播速度非常快。如果能够在一个社区范围内对信息充分交流、沟通,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表达机会,那么,将会杜绝更大范围内的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很多问题将在基层得以有效解决。

原标题:中宣部媒体融合专家组成员宋建武:5G与媒体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