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媒移动版

新京报编辑部谈报纸改版:对报纸的一次重新定义

来源:新京报传媒研究 | 2019-06-03 13:25

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变化,报纸功能也在发生变化,创刊16年的新京报立足移动端,做了一次报纸改版。新京报总编辑李海用五个关键词高度总结此次改版特点,五个关键词之间,彼此关联,环环相扣,互为表里。
扫码手机轻阅读

最近,订阅新京报的读者可能发现,新京报又悄悄做出了一些改变。是的,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变化,报纸功能也在发生变化,创刊16年的新京报立足移动端,做了一次报纸改版。新京报总编辑李海用五个关键词高度总结此次改版特点,五个关键词之间,彼此关联,环环相扣,互为表里。

01

内容更趋深度化

02

策划更趋大专题化

03

栏目更趋强IP化

04

报纸为APP导流视频化

05

呈现更趋杂志化

作为一份不断融合创新的机构媒体,新京报为什么选择此时改版?改变了什么?又坚守了什么?将来新京报如何加强媒体融合强化舆论引导力?新京报总编辑李海、编委李程、报纸编辑部主编汤旸日前接受传媒研究公众号专题访谈——传媒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全方位、大规模、深层次的媒体融合态势已然形成,新京报为什么选择在报纸端发力再一次改版?

李海(新京报总编辑):当业界忙于融媒建设的时候,新京报反倒在报纸上又做起了文章,似乎有点“不合时宜”、“逆潮流而动”。

这要从一个基本定位说起,新京报APP客户端去年10月底破茧而出,随后三个月,在“煎熬”中蜕变,完成了以报纸为中心向以APP为中心的改革。但报纸何去何从?这是每一个传统媒体都不能回避的时代之问。

报纸,还能否继续存在,如果存在,是个怎样的存在?

经过内部讨论,我们形成了一个结论:简单的破与立、存与废,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报纸,应该继续存在,但不再是生产流程的最核心和最末端,它将作为一个独立产品存在,与APP形成错位运营。在此背景下,新京报适时启动了报纸改版。

我们将此次改版视为媒体深度化进程中的又一推手。早在若干年前,新京报就不再是一张“信息纸”,全面转型“深度纸”,深度化的进程永无止境,深度不止于一种文体、写作方法、采访状态,更是一种新闻态度,这一点已经成为全社上下的共识。围绕深度化这一核心,我们继“无原创不深度,无现场不深度,无思考不深度”之后又增加了“无视频不深度,无传播不深度,无APP思维不深度”。打造一张“深度纸”是本次改版的使命。

以前全员做报纸,如今全员做APP。为了做好报纸,新京报专门成立了一个新部门——报纸编辑部,抽调出优秀编辑,一心一意做好这款产品,新的媒介环境下如何办一张好看耐读的报纸,如何保持报纸的品牌形象和持续影响力,就是这个部门的KPI指标。

传媒研究:新京报的深度报道在业界广受好评,此次改版,在内容深度化方面会有哪些新看点?

李程(新京报编委):内容深度化一直是新京报的不懈追求。专业、独家、高质量的原创深度类报道,如今已显得稀缺而奢侈,值得欣慰的是,新京报一直在坚守。不管传播形式如何改变,做好原创深度内容一直是新京报努力的方向。此次改版,新京报在内容生产方面更趋向深深度化,主要有三大看点:一是坚持抓大放小、去碎片化,日常新闻深度化表达;二是加强自主专题策划,为读者提供深度延展阅读;三是增设“深读”板块,将现有报纸端的深度类报道栏目整合归入,主打深深度阅读。


原标题:新京报编辑部谈报纸改版:对报纸的一次重新定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