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报业协会 | 2019-06-06 10:13
由中国记协、全国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的2019第4期《三项学习教育通讯》报道了中电传媒在全国两会报道中践行“四力”的经验亮点,现予以全文登出以飨读者。
——编者按
践行“四力” 精彩讲述能源电力故事
中国电力传媒集团以全国两会报道为采编队伍“践行四力”的练兵场,会场上3名上会记者奋力拼抢、善思巧问,会场下近百名采编支持团队脑洞大开、创意无限,以扎实的脚力、精微的眼力、勤思的脑力、深厚的笔力,融合创新两会报道,生动立体讲好行业故事,有力提升了中电传媒作为能源电力行业主流舆论阵地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勤跑善思 --“拦部姐”突破性采访高层领导
没有记者深扎在两会现场不畏辛苦的脚力,就没有高层领导欣然接受中电传媒采访的成功;没有记者对行业问题的深入思考,就没有新闻发言人与中电传媒的精彩对答。让我们把画面闪回到2019年全国两会的现场——
3月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中电传媒、《中国电力报》记者王怡一个健步冲向主席台,锲而不舍地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提问,终于独家获得李伟回应:“煤电亏损是全国碳市场建设推进缓慢的因素之一。”
3月9日,正在广东代表团采访的中电传媒、《中国电力报》记者朱怡、范超趁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上完洗手间回到团组的间隙,紧追不舍,穷追发问,采访中,马兴瑞对电力行业降电价、优化营商环境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3月14日,在上海代表团连续蹲守了几日之后,中电传媒、《中国电力报》记者朱怡、范超趁代表们离席的间隙,冲向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向他抛出上海提升电力服务的问题,李强欣然作答,称赞国网上海电力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干得很好,很好!”
……
今年两会上,还有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浙江省省长袁家军等多位省部级领导回应能源电力话题,朱怡、王怡因此也被大家笑称为中国电力报的“拦部姐”。
之所以能在中电传媒全国两会报道中历史上首次成功采访到高层领导,将行业话题与高层点赞巧妙衔接,这与记者高度的敬业精神、精湛的业务能力密不可分。从春节假期开始,3位上会记者就广查资料、走访行业、请教专家、研究选题,为两会报道做足准备。两会期间,连续10多天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白天奔走在会场,做直播、拍视频、抢采访,晚上回到单位加班写稿、为次日全媒体采访准备提纲,以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状态精彩完成了现场报道和稿件写作各项任务。
深学洞察--首创重点话题强势引领舆论
行业媒体如何在全国两会报道中出新创新?近年来,中电传媒在全国两会报道中深入研究、细做功课,精准把握行业共同关注,落实落细落小选题,通过设置小切口、深内涵、有共鸣的议题使行业代表委员愿意关注、渴望表达、有话可说,从而引导全行业舆论,凝聚共识,形成声势。
早在1月初,中电传媒就启动了多轮策划会,研选重点选题,确定了10多个选题关键词。两会期间,3位上会记者紧密结合“泛在电力物联网”这一行业最新战略方向,独家采访了周鸿祎、雷军、董明珠、杨元庆等众多知名企业人士,使这一话题迅速蹿红。多家财经媒体引用《中国电力报》的报道内容,形成一股舆论旋风,甚至引发股市大振。3月15日,《中国电力报》还推出主题专刊,其中,两篇特稿《革命:“三型两网”新战略》《开放:构建泛在电力物联网》被百余家网站、新媒体转载,使能源电力行业话题成为互联网热门话题,筑造了行业与两会的桥梁纽带,引领了舆论,形成了声势。
在重大报道中强化议题设置,增强舆论引导是对记者以脚力走访行业、以眼力观察行业、以脑力研究行业、以笔力书写行业的锻炼和考验。两会开幕前,中电传媒记者采写了“两会前瞻”系列稿件,深度透视能源电力行业全力推动三大攻坚战的成效举措,探讨战略良方,致意并迎接盛会召开。会中,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等议题,设置“两会圆桌”,呈现思想和观点碰撞。为朱怡、王怡两位上会记者量身打造的《小朱跑两会》《怡通两会》软化宏大会议主题,生动报道行业热点。网红品牌栏目《静观两会》则以后方观察员的身份,深度解析行业走势,《能源电力八大看点》《增值税下调对电力企业有哪些影响》等一系列颇具分量的报道,看得透、看得远。会后,中电传媒还组织舆情研究队伍迅速推出《全国两会能源舆情报告》,为行业把握两会决策部署提供了参考。
妙笔生花--融合产品新意迭出丰富多彩
笔力,是脚力、眼力、脑力的最终呈现。在全媒体时代,记者的笔力不仅体现在纸端,更体现在指端。今年全国两会报道,中电传媒将现场指挥部前移至新媒体办公区,以“移动优先”纵深推进一体化融合,全面激活采编队伍融合创新活力。
“中电传媒好声音,带您走进2019全国两会。”从3月1日起,这一声极富磁性的开场白就回响在中电传媒移动端的各个平台上。今年两会,中电传媒主打“倾听两会”特色节目,以音频报道创新表达方式。中电传媒旗下中国电力电视台5位专业播音员用生动的语言播报两会时讯,解读两会话题,各自独立编稿、配音、音频后期制作,全流程制作了超100期“倾听两会”节目,绘声绘色解读两会精神,生动传播代表委员心声。
两会上,中国电力电视台编导们打造的《夜话两会》视频节目成为不少“中电视频”官微粉丝们的期待。中电传媒前方记者和后方编辑被邀请至演播室,手捧一杯清茶,卸下一身疲倦,面对镜头娓娓讲述全国两会报道中的所见、所思、所闻、所感,16期浓情视频版的记者手记温暖了能源电力人。
新媒体编辑部成立了网络专题组、微信组、微博组、可视化创作组、音频创作组、新闻客户端组,全面创新融媒报道。中国电力报、中国电力新闻网两大官方微博主持开设的#人民电业为人民#、#获得电力,优化营商环境#两大话题阅读量分别达到550万和150万,打造了行业超级话题。“百秒快闪看政府工作报告能源电力关键词”“e眼看电力”“百秒快闪读懂舒印彪两会提案”“能源电力‘高’频词”系列动画、“小梁两会日记”小视频、“小姐姐读舆情报告”等一大批既碎片化又有内涵、既轻量化又有影响的融媒体产品新颖生动,把行业和全国两会结合得更紧密,把行业故事讲得更富有新意。
(中电传媒总编室)
没有不变的两会“套路”
中国电力传媒集团 朱怡
都说,那么多年两会报道都已是满满“套路”了。
回望大半个月忘却晨昏的奋战,从多路记者多场景直播全国两会开幕式,到视频版记者手记《夜话两会》;从快闪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到直播总理记者会;从拦省长,到采访互联网大佬。可以自信地说,今年两会我们没有被“套路”。
是的,融媒体时代不折不扣的到来了,没有一个记者可以置身事外。九年文字记者角色曾给予我深深的安全感,如今手中的纸笔变成了陌生的话筒,熟悉的写作变成了不自在的镜头。今年两会,我们彻底转变,我们跳出了舒适圈。
两会期间我共发稿27篇,出镜视频报道22个。成功抓访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广东省省长,浙江省省长,生态环境部部长四位省部级领导,将行业话题与高层点赞衔接,经电力企业的二次传播,影响力持续深化。独家采访到格力董明珠、联想杨元庆、小米雷军、中海油杨华等四位互联网和能源领域大佬,得到社会媒体的极大关注,炒火了“泛在电力物联网”话题,甚至在股票市场引发泛在电力物联网概念股全线飘红。
我们作为能源电力领域的头部媒体机构,正努力把全媒体报道彻底地融入日常报道中去,个个成长为创业家型的记者。融媒体的时代洪流中,这份30多年的行业老报手握火把,在寻求融合发展,在努力跳出舒适圈。这光亮,照亮了我们每一个人。
一如通宵写完两会特稿那天清晨,我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眺望这个时代时,看到的大地玫瑰色的闪光。
记者手记
原标题:中国记协刊发中电传媒践行“四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