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媒移动版

新闻客户端:靠内容“打天下”

来源:中广协报刊分会 | 作者:赵新乐 任晓宁 | 2016-04-18 10:51

从目前来看,传统新闻客户端更偏时政,新媒体客户端更偏商业;传统新闻客户端更加稳重,新媒体客户端更加年轻化。
扫码手机轻阅读

导读:从目前来看,传统新闻客户端更偏时政,新媒体客户端更偏商业;传统新闻客户端更加稳重,新媒体客户端更加年轻化。虽然“打法”不甚相同,但在共同的新闻之路上,新闻客户端可能正在越走越远。


硬新闻有大市场


在刚刚去过的2015年,主打硬新闻的时政类新闻客户端此起彼伏地出现,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客户端市场也被迅速分割。新闻客户端是不是太多了?未来要怎样发展?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在业界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多了还是少了

 

从传统媒体内诞生的时政类客户端大量涌入市场之后,有人认为新闻客户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泡沫期。那么,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新闻客户端是不是太多了?

 

热门话题首席执行官马金男的看法很明确:“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新闻客户端是多了。”与之持相反观点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朱春阳看来,在新闻客户端从大众走向细分的过程中,相较于大量的娱乐型、消费型的客户端来说,能够像澎湃新闻那样满足大众阅读需求的时政类新闻客户端“还是太少了”。

 

而九派新闻新任总编辑范洪涛的看法具有两面性。他说,从表面上看,就传统媒体而言,每家都在做自己的APP,似乎是多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在传统媒体发展遇到困难之时,推出新闻客户端有一个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解决传统媒体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传统体制的老牌报纸而言更为重要。

 

明天会怎样

 

听到“传统媒体的客户端必死”这个说法,交汇点客户端负责人田梅的心里免不了“忐忑”。对于未来,她希望交汇点以时政新闻为主打,做好服务、做好互动,让新闻和服务更加本地化,能够把江苏人和与江苏利益的关联人群牢牢抓住,传递好江苏的好声音。

 

“我不觉得新媒体很神,传统媒体遇到挑战的时候要思考,我们原来的功能是不是死掉了?如果原来的功能没有死掉,介入移动互联网,如果在移动互联网里发扬光大,就会找到自己新的机遇。”陈凯星说道。

 

在马金男看来,这个时代依旧是内容生产者的黄金时代,他希望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转型的方向不仅限于新闻客户端,在具备一定实力的情况下,可以参与各种各样的文化传媒方面的投资。比如,传统媒体在向新媒体转型的时候,或者向新媒体拓展的时候,可以更多利用市场的机制,利用媒体的优势资源,结合社会资本,共同投资一个团队。


新媒体有巧功夫


用户过亿、技术领先、重金投资、前景可期……与传统媒体的新闻客户端相比,商业化的资讯类客户端从诞生之初就有许多不同之处。那么,在移动新闻这个领域,他们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玩法”?

 

“高颜值”吸引年轻人

 

ZAKER,成立5年,全国用户1.61亿;VIVA畅读,成立7年,用户量1.8亿;喜马拉雅,成立3年,活跃用户2.5亿……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资讯客户端的用户以年轻人为主,在培养用户方面他们已经领先了一步。

 

“年轻人比较喜欢轻快的‘颜值’高的客户端。”经过5年的发展,ZAKER总编辑王茜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且她发现,这些年轻用户素质也比较高,“90%都是大专以上的学历,70%分布在东部的沿海省份和大中城市。”

 

私人订制更懂用户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最本质的区别,并不是说我们做了一个客户端,把原来的内容搬到新的平台上面,而在于对用户的分析。”一点资讯总编辑吴晨光用了一首歌、一部电影来比较传统媒体客户端与新媒体客户端的不同,这首歌叫《懂你》,这部电影叫《私人订制》。

 

新媒体客户端拼的就是“我能更懂你”。在用户的首页里,用户想要什么内容客户端就推送什么内容。同时,新媒体客户端还讲究私人订制,用户可以订制、搜索自己喜欢的频道。在一点资讯平台上,他们会先画一个用户的画像,再给他推送相应的稿子。画像怎么画?用户的地理位置、手机型号以及浏览了什么、点击了什么、转发了什么、分享了什么、收藏了什么,都在一点资讯平台上进行了统计。吴晨光解释说:“这些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对一个用户画像就越来越标准,我们会把文章打上标签,最终把用户的标签和文章的标签进行匹配。”

 

因为这个用户画像,一点资讯现在已经有了1400万日活用户。“我们要打造一个编辑和算法融合的平台,一个技术和人文联合的平台,而不是纯粹做一个搬运工。”吴晨光这样说。

 

深耕之后显深度

 

而深度内容的来源,其实还是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出来做公众号的势力正在崛起,这也印证了人们对好内容的渴求。“传统媒体的优质内容永远不会过时,只是通过新媒体的平台把优质内容给更广大的读者看、阅读。” VIVA畅读创始人韩颖也谈道,通过优质的平台可以把用户量做得更大,这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可以变现内容。他认为,之后传统媒体的发展方式可能是与优秀平台共同生存、共同发展。


新闻客户端可向服务领域进军


邹明(凤凰网总编辑):


假如我不是媒体人,不是专业人士,我的手机上可能用两个新闻客户端就够了,所以其实市场上并不需要太多的客户端。最重要的还是要知道服务对象是谁,大家在这一点上要转换心态,因为服务的对象变了,服务的理念变了,服务功能也变了。

 

陈朝华(搜狐网副总裁、总编辑):


新闻客户端入口只会越来越集中。移动端我们做得比较早,可以看出已经有一些变化。新闻客户端过去是一个媒体平台,将来是一个服务平台,是功能叠加的入口。因此要离生活、离消费更近一点,这很重要。现在网民的人口红利已经快要结束了,如何把经济红利进一步做好,是下一步可以考虑的。

 

周晓鹏(新浪网副总裁、新闻总编辑):


无论是做资讯还是做服务,一定要想清楚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要做给谁看,你的用户在什么地方。就目前来讲,发展空间也好,商业模式也好,客户端是有瓶颈的。未来新闻客户端应该是什么样的形态?不一定是资讯形态,有可能是一种社区形态,也有可能是话题形态的,但是不要把资讯重贴到我们的新闻上。未来新闻客户端最大的问题是用户获取的问题。用户获取越来越难,成本会越来越高,而且用户获取的投入也是不断增加的,你停掉几天的投放,下载量马上就下来了,这也是一个问题。所以要真正要明白,我们做的事情是做给谁看的,他真正的需求在什么地方,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做一个APP,这是骗自己的。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