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媒移动版

国民党成立“新媒体办公室”发力社交媒体

来源:搜狐传媒 | 作者:张耀声 | 2016-05-16 13:57

5月12日,国民党方面透露,下周将成立“新媒体办公室”。2016年1月16日,国民党大选全面败选,就此,有关人士指出国民党的短板就在新媒体。
扫码手机轻阅读

3.jpg

国民党政策会执行长  

 

党应加强新闻因应速度,有效传达给民众知道。


百年老店国民党在运用新技术跟随潮流方面似乎总是慢半拍。但形势比人强。


5月12日,国民党方面透露,下周将成立“新媒体办公室”。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为因应新媒体时代浪潮,加强在野监督力量,党中央将成立新媒体办公室,藉此整合党内各项网络资源,透过社群网络等新媒体工具传播方式,在议题攻防方面积蓄力量。”


2016年1月16日,国民党刚吞下了全面败选的苦果,在百年历史中画下难堪一笔。


国民党在败选后,提出了2016年选举败选检讨报告,“文传会”(文化传播委员会)“主委”(主任委员)林奕华指出,国民党的短板就在新媒体。


“党应加强新闻因应速度,有效传达给民众知道,国民党目前与新科技、新媒体连结度太低,这点民进党做得很好。”


国民党:我们找了几个年轻人搞新媒体了!


5月11日,国民党中央政策会执行长蔡正元表示,国民党将成立“媒体新概念办公室”,布局网络平台,其中台湾人常用的社交媒体Facebook和通讯应用Line将成为经营重点。


Facebook是台湾最主要的社交媒体,据2015年Facebook官方统计,在台湾Facebook每月活跃用户数高达1700万人,占全台人口的74%,居全球前列,日活跃用户数也有1300万人。至于通讯应用Line,在台湾就相当于微信在大陆的地位。


蔡正元指出,他已经找了几个年轻人筹划,下周就会开始准备实体办公室,以及他们未来要搭建的网络平台,至于确切名称还没决定,可能叫做“媒体新概念办公室”或是“媒体新概念空间”,总之就是要年轻一点。


虽然国民党积极在新媒体上布局,但是一群国民党“老人”玩新媒体的方式,还是引起党内和党外不少的异议,甚至耻笑。


担任立法委员网络宣传的于颢认为,自由与创新,才是新媒体与政治结合的核心,“新媒体跟自媒体,很重要的点,应该是自由、打破既有规则,创造话题的方式跟以往不一样,过往可能会积极想要打造很好的形象,那现在的状态可能会转变为很特别的形象,所以各种吐槽、反串、自嘲等等的形态都会出现。”


于颢同时对国民党感到担忧,“如果这些创造话题的新思维,国民党无法理解,那么使用再新的新媒体技术,恐怕效果都有限。”


重点不在新媒体技术,而在思想


民进党在新媒体策略上,比起国民党的打一下走一下,显得要主动许多。民进党利用本身在政治上的优势,吸收了一批善于经营网络的年轻人,并且放手让他们用自己的理念,帮候选人经营新媒体。



民进党也不是全然放弃传统媒体,他们在电视、新媒体上,齐头并进,除了冷冰冰的政策宣传之外,也有较为煽情的温情喊话,希望拉动年轻世代回到故乡投票。


至于从社会运动起家的第三势力政党,组成人员也都相当年轻,以台湾顶尖大学毕业生为主,对于新媒体的传播手法,更是驾轻就熟,同时由于经费上的限制,大多采用社交媒体作为选举宣传工具。


于颢很欣赏第三势力的新媒体经营,“国民党时间点很晚,是因为大家早就开始了,不是2016这次,而是2014九合一选举就开始有人在做,柯文哲就是很好的例子,媒体的灵活运用与创意展现,也是柯文哲声量不断冲高的原因之一,但如果国民党做这个,成效够好,那也不会太晚。"


2016年1月9日,台湾大选前夕,蔡英文的Facebook粉丝达到了162万3千多人,正式超越马英九的162万2千多人,成为台湾最具新媒体影响力的政治人物,同时也象征了国民党新媒体政策的失败。


于颢来自第三势力的时代力量,目前他负责“立委”在Facebook上的个人主页经营,其中一位被他经营到23万粉丝数。他在接受搜狐传媒采访时表示,国民党要做新媒体,不能只是技术,“我觉得抱持不断求新跟开放的态度就好,我反而觉得,一个政党拥有这么多技术没有用,我的期待是,开放文化要做得更好,我们的开放想象,不能只停留在资讯公开,而是更进一步,我们拥有这么多互动技术,能不能让公民参与政治的程度提高?”


新媒体在国民党内从没真正得到重视


国民党的新媒体布局,其实早在2012年马英九胜选后就已经展开,为因应网络时代,马英九当时下令成立国民党文传会新媒体部。然而新媒体部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国民党党内重视,甚至在2013年时,因为矛盾造成当时的新媒体部主任王中茜离职。


2014年的台湾九合一大选,国民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败,在台湾六个直辖市中,国民党仅以少数差距夺得一席,剩下五席全被泛绿阵营拿下,有鉴于此,国民党内部开始反思,其中过度忽视网络力量,被认为是败选主因之一。


吸取教训之后,2015年成了国民党在新媒体重振旗鼓的一年,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上任后,国民党4月1日成立了智库“财团法人‘国家’政策基金会”,在底下新增了“新媒体新世代组”,由台湾资深媒体人唐湘龙负责。


时任国民党党主席的朱立伦认为,新媒体,国民党还在努力改进,“网络的世代不要说是政党,政府和民间各单位都有在做,只是以前做的不好的地方,再把它整合起来,新媒体其实就是一个跟民众沟通的方式,不管是党也好、政府也好、各单位也好,都在改。”


虽然“新媒体新世代组”负责网络传播和青年人才的培养,被视为当时国民党重视新媒体的标志,但是却也有不少人认为是提着油桶救火,只会让形势更加糟糕。


国民党在表面上提升了新媒体的地位,然而在执行层面,国民党内新媒体的地位在下降。2015年6月,国民党将“文传会”新媒体部与国际部合并,改组成为“国际资讯暨议题中心”,国民党希望将媒体这个过去的工具,转型成为带动议题的风向标。但也有人指出,“令人的是,连新媒体三个字都消失了,还能算是重视吗?”


这个“文传会国际资讯暨议题中心”,由年仅25岁的徐巧芯担任主任,整个团队仅六个人,却要负责选举时期,国民党面对网络平台、经营转型的重要任务,更引起许多人的质疑。


而反观民进党,早在2009年就成立网路部,布局网络媒体,2015年初进行改组,分别成立“新闻部”和“媒体创意中心”,其中媒体创意中心,就是民进党的新媒体布局,中心一开始只有9人,有三分之一人力在做Facebook、网络媒体、影像直播等,后来为了大选扩充为25人。


新媒体预算从一百万砍到八万


然而这些国民党在新媒体领域的努力,却继2014年的九合一选举失败后,再次于2016年的选战中被台湾民众给狠狠打脸了。

4.jpg


在2016年的选战中,新媒体不受国民党重视的情况,依旧清晰可见。洪秀柱代表国民党参选“总统”期间,是国民党风雨摇摆的动荡时期。台湾媒体《风传媒》曾报道,洪秀柱的竞选办公室的新媒体部门,曾经向国民党党中央申请一笔一百万元(新台币,大概相当于20万人民币)的网络广告经费,迎战社交媒体来势汹汹的民进党。


根据过去“总统”选举广告支出,一百万元的网络宣传预算不是庞大支出,但是当申请递交到党中央时,居然将一百万元的网络宣传费,直接砍到了八万元(新台币,相当于1万6人民币),而且还要求有相当的绩效才能核准,从这件事上,看出了国民党内部矛盾,以及对新媒体不重视的老问题。


财力有限的洪秀柱,可能是最重视新媒体的人之一,她指出,“所谓非典型选战可以说是新媒体选战,但她没办法在报纸、电视上大量登广告。”


对于国民党总要用绩效来评新媒体,于颢也很不以为然,“觉得他们成立新媒体办公室非常晚,而且我对于成效,也表示怀疑。民进党应该12年左右就一直在往这方面走了,其实这是思维逻辑的问题,国民党想法还是比较老派,这次会愿意尝试新媒体的策略,恐怕也是着重在有人成功了,才想跟着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