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九派新闻客户端 | 作者:胡一 | 2016-05-19 09:40
摘要:九派新闻认为,该新闻的重点可以侧重在欠学费与毕业证挂钩问题,也可以讨论贫困家庭为何多年还不起学费,唯独不应该将还未查清的消息作为文章标题,以博取眼球。
5月16日,西安晚报刊登了一篇名为《失联十年后 父母盼儿归》的报道,随即被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羊城晚报等多家媒体转载至官方微博,并在微博中以“父母借债让儿上大学 儿子毕业后为躲债失联10年”为题刊载。一日之内,人民日报相关微博评论数超2500条。
在评论中,不少网友对这样的“儿子”表示谴责,但也有不少网友质疑媒体为“标题党”。
媒体引导下,部分网友谴责躲债行为
西安晚报报道此事后,不少媒体官方微博转载了相关内容,且均以“父母借债让儿上大学 儿子毕业后为躲债失联10年”为题。
一时之间,不少网友在评论中谴责“儿子”这样的行为。
事实不清早下定论 媒体标题遭吐槽
事实上,相关报道没有确定提到的儿子是否因躲债而失联。西安晚报的文章表示,因欠费未拿到毕业证,吴学钢工作一直不顺利,2006年春节回家过完春节后回单位值班,同年七八月彻底失联。全文并未确定其是否因为躲债而离职。
对于众多媒体官方微博转载时的标题,有不少网友提出了质疑,认为作为媒体标题需谨慎。
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端,客观、真实是其需要具备的重要因素。在报道事件时,采用具有“引爆性”的标题的确可以吸引眼球,但也会引导舆论向不正确的方向发展。久而久之,读者也将会对这样的标题有所厌倦。
欠学费扣发毕业证是否妥当?
在整个事件中,“扣发毕业证”尤为醒目。同时,报道中“未发毕业证”成为了吴学钢工作不顺、无力偿还债务等情况的诱因。也有部分网友质疑欠学费就不发毕业证是否妥当。
九派新闻梳理近年来的相关报道发现,因欠缴学费而被扣发毕业证的情况并非偶然,多年来,这样的情况在高校中并不新鲜。
虽然这样的情况多年来时有发生,但早在2009年,教育部便表示,高校对欠缴学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的毕业生,严禁采取扣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简单化的管理方式。
与此同时,不少地方政府也早有相关规定禁止扣发毕业证。2009年,泉州市人事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对欠缴学费和离校时未就业的毕业生,严禁采取扣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简单化的管理方式。2010年,安徽省教育厅表示,坚决禁止以扣发毕业证、报到证、户口迁移证等方式要求学生提供就业证明或偿还所欠学费等问题。
早前,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胡龙律师对于欠费扣毕业证一事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其表示,学生贷款或欠费完成学业,与学校是一种债务关系,学校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来行使自己的债权,但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学生和学校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合同关系,不同于一般的培训,学校不能以学生欠缴学费而扣学生的毕业证。
信息缔造者和受众都应该更为理性
在媒体报道方面,九派新闻认为,该新闻的重点可以侧重在欠学费与毕业证挂钩问题,也可以讨论贫困家庭为何多年还不起学费,唯独不应该将还未查清的消息作为文章标题,以博取眼球,利用大众的同理心获得点击量和推广度。如今媒体“标题党”的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与现在的信息多、端口多、竞争激烈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媒体的底线在逐渐下降,这并不能说是一个好的现象,如果不顾一切、不讲原则的追求“吸睛度”,那只能与传媒的宗旨越走越远。
在舆论反映方面,该事件的舆论反映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无论是对当事人的谴责还是对媒体的质疑,大众站的立场和秉持的社会价值观是没有问题的,区别在于一个反映是浅层次的、完全受外界消息引导;另一个反映则是较为深层次的、可以有主观的辩证思维。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大众的辩证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就会轻易被信息缔造者摆布。不过,在假新闻满天飞的今天,已经有很多受众开始产生了“免疫细胞”,面对新消息能够有一定的质疑能力和识别能力,也只有这样才不会被蒙蔽双眼,最终得到最真实的信息。
(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