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网易新闻学院 | 作者:于冉帝 | 2016-06-03 09:58
活动现场图(一)
活动现场图(二)
AlphaGo打败了围棋棋手,让我们对人与机器的关系产生了质疑,一项技术的更迭必然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影响。近几年VR技术迅猛发展,被应用于各个领域。90年代时学者提出来VR适合做的两类事情:场景在线、虚拟物品。热潮过去,如今VR是否又迎来了一次“伪高潮”?VR在未来能否披荆斩棘,迎来真正的“春天”?
6月1日下午,由网易新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奇幻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VR创意先锋沙龙”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沙龙邀请到了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洪忠教授、网易原生内容中心总监张鹭、网易原生内容中心主编闻烜、北京奇幻科技有限公司商务总监陈煜、清华大学未来媒体工作实验室吕宇翔、广州幻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阮志坚等学界以及业界的专业人士,对VR的发展以及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VR——是技术还是媒体?
1、VR能够替代未来的微信?
“如果将VR看成媒体,那么它在未来的发展当中是一个能够连接更多的人、更多的物、更多的现实虚拟的承载物”,喻国明教授在沙龙中分享说道,他认为:VR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媒体。从媒体的角度来探讨VR,就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对其开展研究,进行实验探讨。“谁能够替代未来的微信?我想,VR可能就是一个。”
2、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沉浸式体验
传统媒体是对现实的重建,而VR更注重的是沉浸式体验。“它可以带领我们进入到某一个场景当中,它是浸入型的,并且能在里面反馈更多的控制、建构的东西”,喻国明教授说道。相对于过去单纯的从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2D到3D的传统媒体,VR的沉浸式体验是其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大特征。
就像网易新闻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0周年的VR作品《不要惊慌,没有辐射》,VR视频语境与传统媒体的语境完全不一样。“平时普通的新闻报道是在一个屏幕外面看,我以上帝的视角看里面的芸芸众生。但VR报道,是沉浸式体验。我戴上一个头盔,就成为这个环境的一员了。不再是第三视角,而是第一视角”,网易原生内容中心总监张鹭说道。
沉浸感,是要用VR技术营造一个真正有沉浸感的环境和氛围,让观众能够从身临其境到感同身受。
3、不同于360度全景视频的交互性
当然,仅仅身临其境远远不够,用户尝试过后,只会认为VR原来也不过如此,不过就是一个360度全景视频,没有黏性去刺激用户一直使用VR内容。然而VR区别于360度全景视频的最大特征是其交互性。“观众观看VR内容时,真正感受到内容里营造出来的氛围和情绪,一定是要有一种自发的交互,而不是我们导演或者制作者带给他们的一种强交互”,北京奇幻科技有限公司商务总监陈煜说道。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VR领域,一千个用户就会有一千个VR作品,因为在这个作品当中它的结局属于每一个人,情节发展属于每一个用户,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参与到作品之中”,正如奇幻科技吕春潮所分享的:VR不等于360度全景视频,VR必须要带上每一个用户的个性化标签。
VR的发展,前方长路漫漫
虽说业界各大领域都在开发VR,但是VR仍有很多难题期待解决,前路漫漫。
1、技术与场景限制
“一个技术落地需要大概七个方面,高性能、便携、续航、视觉效果、可穿戴、可负担等,VR目前的瓶颈是硬件本身”,正如喻国明教授所说,VR要想在未来得到发展,首先要突破技术瓶颈。
“不够普及,不够便携,且存在解码问题。我们在移动端观看为了减少流量一定会压缩,这样对视频质量会产生很大的损耗。所以拍的同一个视频在专业设备上看会非常好,但是在移动端上看可能效果不是那么好”,张鹭说。虽说谷歌眼镜目前市价才几块钱,但是毕竟大多数人还是裸眼观看。
看久了会产生晕眩、技术图象并不清晰的问题、拍摄清晰度等问题,只有突破了这些技术与场景的瓶颈,VR在未来的发展才可能有更大的突破。
2、成本限制
北师大秦艳华老师分享时说到“两个不确定”,其中一个就是成本问题:“VR的制作,相对来说成本比较高,将来在卖的时候,就意味着定价比较高。定价比较高,读者接受不接受?未来发展就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
VR需要高成本制作、VR眼镜也需要受众付出相应“成本”,能否突破成本的限制,也是目前业界与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
3、VR需要复合型人才
“我本身在传统媒体是做编导出身的,然而最近接触VR内容生产时,我最近的工作是在学习后期制作的流程,按理说我应该想剧本、想镜头,到现场导演、指挥摄像,而在VR领域一整套流程需要复合型人才贯穿内容制作,VR导演要既懂编剧还要懂摄像、剪辑、特效制作、交互还有硬件设备知识,都应该知道,这样他才能完成一部好的VR作品。”吕春潮分享说:VR内容生态需要复合型人才。
业界与学界的碰撞
在未来培养复合型人才也是VR领域需要突破的难题之一,这也是为什么沙龙邀请了学界、同时也邀请了业界专业人士进行讨论的原因,学界的理论经过业界的实践得以证实,学界根据业界专业人士的实践需求培养人才,学界与业界的不断碰撞,才能更好得促进VR的发展。
“因为业界非常火爆,带来最大的冲击就是我们怎么培养人,我们的学生怎么面对新技术,我们怎么去教他们掌握它们。这个改变还没有达到,好多老师和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这个还需要进一步的跟上业界的发展”,“VR改变了业界和学界对影像传播的理念与看法,这个改变对于我们的知识结构、对我们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学的理念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我想未来,我们作为大学,还应该好好的思考,如何面对业界这种技术领先,包括观念领先、产品领先的冲击”,北师大王长潇老师直白地说道。
本次沙龙的主持人、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洪忠教授说:“第一,我们培养的学生一定要跟进潮流,不能落后于业界发展。我们希望培养的学生一到业界之后,有新的思维、新的技能、新的知识,能够在业界里面站住脚。”
张洪忠教授笑着说道:“今后网易、奇幻用我们的学生你们绝对会赚大便宜的。”学界为业界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而业界的更多实践结果,也为学界的研究带来更多的可探索方向。
VR+新闻,前景并不乐观?
1、VR新闻选题受限
“我之所以说前景并不那么乐观,就像张鹭老师说的,网易也做了VR新闻,但是对选题是有要求的。国际上大品牌做的VR新闻不外乎环境问题、人道主义问题,就是这些悲天悯人的、一些大的选题适合用VR做,当然也包括突发新闻。但是其他选题并不一定适合。所以VR选题是比较单一的”,北师大周敏副教授说道。
2、新闻价值不再是唯一的标准
“以前我们说新闻价值永远是新闻被选择的第一标准。什么样的新闻有新闻价值我们就做什么样的新闻。但在VR新闻里,记者的话语权被缩小,我们要和编程技术人员、美编、编剧共同协商,新闻价值不再成为唯一的选择标准。”
3、新闻的线性逻辑被打乱
“我们为什么要追求沉浸感?当我们真正沉浸在一个新闻当中,我的观看体验并不一定是愉悦的。而且有的时候并不一定要沉浸在其中,比如说有风险的感觉,我不想沉浸在里面。在VR新闻当中,由于记者不再是牵引着你去阅读,观众可以到处走。这种线性新闻逻辑被打断。”
学界同样也对业界提出了疑问,也正如张鹭总监所分享的,“VR在新闻领域里面的应用不会是高频应用(目前为止)”,VR+新闻,在未来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VR未来的应用
1、社交领域
“未来有可能在社交领域里面,比如说诞生一个虚拟城市,每个人都在里面有一个ID,在虚拟世界里找一个会议室就可以实现一个在虚拟空间的开会和交流。甚至这个虚拟城市足够大的话,到几百万人的状态,可能会产生一个管理规则的改变,甚至产生一个虚拟的国家。”正如张鹭所说,VR将来在社交领域的应用值得期待。
2、新闻与游戏的结合
未来VR新闻可能越来越多和游戏进行结合,“其实我想说得是,这个结合早就开始的”,网易原生内容中心主编闻烜说道,“就以网易来说,我们跟设计沟通,需要什么样的风格,我就扔给设计几个游戏,其中有一款射击类游戏,还有一个游戏是“辐射”,模拟人类在核战之后的生存状况,切尔诺贝利是模仿“万物狂欢”的游戏而制作的”。
现在有很多业界人士已经开始使用游戏引擎写VR新闻,叫unity3d。unity3d是一种跨平台可视化的2d,3d游戏引擎,安卓、ios、网页游戏unity都能搞定。
VR目前在游戏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将新闻与游戏相结合,或许是未来VR应用值得探索的领域。
3、VR吧——VR体验场景?
“我个人觉得,从发展过程当中,大家有没有发现,曾经有一段时间所谓叫做电话的话吧很流行,打IP电话、IP长途,在很多地方都有一个单独的话吧。那么未来VR应用的可能性的一种,就是类似于网吧,有这样一个环境让你去体验这样一个场景或者让你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可以跟远端的人做虚拟的交互,目前来说对于大众这是可以有的方向”,清华大学未来媒体工作室指导老师吕宇翔又为我们提供了VR未来应用的一个全新的领域。
4、出版业
“在销售方面,我感觉到,书店、图书馆都可以用VR做一些营销,包括虚拟的书店,包括实体的书店都可以的”,秦艳华老师又提出了VR应用的另一种可能。
VR又是一次伪高潮?
1、不是伪高潮,而是现实的发展
“VR是不是一次伪高潮?从我们的数据分析来看,90年代有一个高潮,但是很快破灭掉了。而这次在稳健成长过程当中,即将迎来它的光明期。应该说VR现实发展本身是有可预期的成果。我们现在数据判断跟国际知名学者有些判断不一样,他们判断今年年底到明年是VR最困难的时期,我相信这中间会有洗牌,但是从整体角度来说它一定在成长过程当中,因为它有很多方面的技术跟进,现在对于VR成长已经形成巨大的支撑,所以不是伪高潮,而是现实的发展”,喻国明教授明确地说道。
2、技术的变革才刚刚开始
技术的发展潮流势不可挡,最早的计算机有房子那么大,而今天它就发展成手机那么大,我们要接收技术的更新迭代。VR的应用也是如此,尽管目前VR技术仍存在很多的难题有待突破,但是这个技术正在到来,“以前传统的泛式,包括内容生产的泛式、传播的泛式,在新的VR的平台里,它已经发生了改变”,张洪忠教授分享道。
直播互动:网易要筹建VR频道?
此次沙龙,网易新闻学院第一次采用直播的形式进行全程报道,聊天室里火星网友更是互动频繁,各位学界、业界的老师也对网友的提问做出解答。
火星网友:什么样的选题与VR结合最佳?
吕春潮:恐怖元素的电影会跟我们VR有一个最佳结合。我们生产了声音定制系统,戴上我们的VR之后,都是由实际声音发源地发出来的。比如说我面对张老师,声音是从张老师的位置传过来的,但是我转过身的话,声音好象就从后面传过来。
其实在我们现在许多领域都可以应用到VR虚拟现实技术,比如说房地产、旅游开发、医疗、室内装修设计,再比如说教育教学、航空航天等各个方面都可以跟VR有机的结合起来。
火星网友:网易是否有计划筹建VR频道?
张鹭:正在考虑。开一个频道很好办,但是眼镜、设备来源、内容来源、还有我们要这个频道是为了什么,我们要把这些事情考虑清楚了,才能开始筹建。
“任何一个技术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这就回到社会学和哲学的问题上。人工智能的发展,VR交互等技术的发展,都会影响我们。”正如张洪忠教授所说,面对技术的更新迭代,有太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短短两个小时的学界与业界的VR讨论,就已经碰撞出如此多的火花,在未来VR也仍将成为学界与业界会一直挖掘、探讨的主题,对于VR未来的发展,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