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观媒 | 2016-07-19 09:20
昨日,被誉为“在大陆互联网上走得最远的台湾人”的宫铃,网名“胡同台妹”,因抑郁症去世。此消息一出,立即在微博上引起了其生前好友和一众网友的留言评论并有数百名网友默默点上了蜡烛。
据了解,宫铃,网名胡同台妹,祖籍安徽。台湾资深媒体人,曾从事广播、报纸、电视与网络媒体,专职采访台湾时政与两岸新闻,离开台湾时任TVBS两岸新闻中心主任。2005年报道中国“两会”,获得向总理温家宝提问机会。
一个专注于两岸交流的新闻媒体人
2009年起,长居北京的宫铃以“宫铃_胡同台妹”为网名,活跃在新浪微博上,用“台妹”、“外省人”和“大陆人”等不同眼光观察两岸新闻,并表示“当彼此都希望对方好,那么或许就已经为两岸的交流,踏出最稳健、良性的第一步。”
这一年,她被《南方人物周刊》称为“在大陆互联网上走得最远的台湾人”。然而观媒调查发现,曾在新浪微博极为活跃的她,这两年已渐渐淡出。
2015年全年,她共发了5条微博,今年也只发了5条。在新浪微博上,她的最后一条微博发于今年4月21日,转发了一条“官僚主义是怎么毁了东北经济的”文章。
两个震惊媒体的标志性事件的策划活动
此前,宫铃加盟凤凰网,任凤凰网台湾事务总监。期间,其策划凤凰网和台湾中央广播电台联合并透过广播和网络专访大陆网民对话马英九,引起强烈反响,是两岸交流史上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标志事件,使凤凰网获《南方周末》媒体致敬奖。对话中也不乏“陈水扁请您辩护,您会接这个案子吗”,“您怎么看海角七号中的争议”等比较有趣而又优质的网友提问。尤其在当下两岸关系比较微妙的形势下来看,宫铃当时作为一个媒体人,为两岸关系保持基本向好面而鼓与呼的努力愈加显得珍贵。
作为媒体人,宫铃另一个震惊同行的是策划报道2008年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当时的凤凰网曾做了对宋楚瑜的专题报道。但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的是,作为台湾资深媒体人的宫铃也曾参与了这场专题报道的策划活动。试想,如果没有宫铃或者和她一样台湾方面媒体人参与活动策划的努力,或许也就没有了后来凤凰网报道中那些精彩言论的完美发声和呈现。
一本主流媒体强力推荐的书
2010年底,宫铃出版《从台北到北京》一书,讲述了她行走两岸之间,以新闻人的敏感对大陆和台湾两岸不同文化的感触和体悟。书出版后,两岸三地媒体竞相报道,凤凰网、《新周刊》、《新京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主流媒体强力推荐。
一条最后的图文和终疾抑郁症的困扰
2016年7月15日,宫铃在其生前最后一篇网文里称:“今天有感而发是因为戴立忍。我不认识他,更没看过他电影,但是换角一事,我很清楚不会以他的意志为转移,跟赵薇也没多大关系,甚至连戴立忍是不是台独关系也不大,他必然牺牲,为了南海、为了蔡英文,他就是再发多少声明都得要为了与他无关的事牺牲,因为他已经被选作祭品。”同时还称:“我因为许多莫须有的标签,承受了不少压力,甚至在精神上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无独有偶,今日,自媒体“瘪犊子曰”在其微博发表公告致歉,称其写的一篇图文《赵薇删帖激怒共青团中央,背后力量何许人也?》“由于阅读量太大,引起网友以及各主体在各种渠道的转发”,后来“发现文中确有有待证明以及斟酌的地方,缺乏严谨的调研,就在文中将删帖事件与赵薇女士乃至其他力量关联起来,引起网友误读误解。”
观媒认为,作为一个媒体人尤其是和宫铃有着相似经历的很多传统媒体人来讲,新媒体时代面对突发以及自媒体的喧嚣和不当舆情的汹涌,使他们内心作为媒体人对行业拥有的热爱、尊严和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感觉很不适。而更多的媒体人,有些时候因为工作的原因,他们往往会比普通民众第一时间掌握更多事实的真相,却又因无力改变想要改变的事实而变得失落,长期压抑情感的积聚却没有适当出口的渲泄,最初的动力在前行中逐渐消解并最终变成了行进道路上的“累”。
或许正是上述的部分或者所有因素的集合夺走了台妹,这次她真的在互联网上走远了。我们也希望她在天堂里没有忧郁,没有病痛。但对于活着并选择继续坚守的媒体人来说,前路依然漫长,诸君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