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记者 张艳玲 | 2016-09-26 10:55
中国网新闻9月25日讯(记者 张艳玲)9月24日,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传媒政治学科发展研讨会。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付教授主持此次研讨会。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东建致辞并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发展情况。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以及媒体代表等50多人参加此次会议。
刘东建表示,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宏主导的传媒政治研究在国内首开先河。“目前,在师资、人才队伍欠缺情况下,我们想通过这次研讨,探讨传媒政治学科的发展方向。”
与会专家就传媒政治研究如何能更接地气及学科建设等问题进行研讨。有专家认为,目前传媒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对政治的影响及政治规则的制定更明显。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传媒政治研究正当其时。
该专家表示,传媒政治是特定的政治手段和政治形式,包括科技政治主体、文化政治主体、公众政治主体、软政治主体、多元大众政治主体、国际性政治主体。
有专家表示,要将政治理解为政治思想、政治哲学及政治文明,研究政治传播不能忽略背后民主政治问题。政治化传媒在中国具有现实性,其背后需有思想支撑。
还有专家认为,传媒与政治要融合发展,传媒化政治问题在国内外都是新政治形态,值得研究。
财经国家周刊执行主编吴亮表示,马克思主义研究有现实需要。十八大后,中央高层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研究,因此研究传媒政治将大有可为。
如何进行传媒政治研究?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传媒政治研究所所长赵瑞琦认为,“虽然传媒政治还不是学科,但要按照学科的框架和思路去研究,这样才能有广阔发展空间。”
吴亮认为,传媒政治研究一定要把政治传播与政治研究结合起来,传媒政治要研究治国理政政策体系,要为政党服务。
“目前急需既懂政治又懂传播的人才,传媒政治研究要培养懂政治性语言并能将其通俗化的人才。因此,这也是传媒政治学科设置及人才培养的方向。”吴亮说。
还有专家建议,传媒政治学科专业设计要与企业、市场需求相结合,培养能熟悉国家政策的传媒人才,可以考虑与用人单位合作,搭建传媒政治研究智库平台。
张付在作总结发言时表示,今后5-10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倾力打造名副其实的传媒政治学科,希望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大众化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