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观媒 | 作者:编辑:周童 浩洲 | 2018-03-24 18:28
编者按:近日,上海东方网先后召开了2018年务虚会和工作会议。会上,东方网总裁、总编辑徐世平对东方网的发展和2018年工作作了部署,就媒体、政务、技术、社区、海外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要求。以下为观媒独家获得的讲话整理稿后续部分。
第二、坚持“三个驱动、一个延伸”,提升东方网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
政务业务是东方网最重要的业务之一。目前,我们在上海政务市场(区局委办)的占有率超过62%,业务持续深化,收入稳定增长。但是,这是一个有“天花板”的业务。我们如何保持可持续的增长,就需要我们开拓进取,不断努力。
我提一个要求,叫做“三个驱动、一个延伸”。电子政务中心要明白,整个板块业务做大、做强、做精,肯定需要东西驱动。
一是技术驱动。政务中心是以技术服务为基础的,它由技术中心、数据公司、怡动公司等组成。技术驱动主要是在技术的引领方面为电子政务对象提供更有效、更前沿的服务方向和服务项目。我们不能局限于粗放的建站服务,而应该向其核心的内部应用系统延伸,做更多高价值、高回报的服务。这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二是媒体驱动。去年,我们进行改革,充实调整了政务中心,把媒体业务板块一部分的项目、资源、团队注入到新的政务中心。通过媒体特性来驱动整个政务中心的拓展,效果也是明显的。政务中心的媒体业务拓展,既有效解决了东方网政务信息的来源问题,也通过服务将影响力渗透到政务群体之中,真正影响了“关键少数”。
三是资本驱动。互联网行业经常说一句话,靠艰苦奋斗是发不了财的。仔细想有道理。迅速做大做强,必须要有资本的杠杆、资本的驱动,有时候,你们可以买东西的,买团队、买项目、买产品,甚至买公司。上下游相关的业务都是可以考虑的,不要简单的干苦活。整个团队跟战略规划部和投资部门要有一些协同,什么样的东西是可以通过资金、资本的方式加以解决的。
一个延伸,就是我们原来只注重政府区局委办的项目,今年要努力向乡镇延伸,向周边的长三角延伸,努力做大服务总量。上海有217个乡镇,如果全部做下来,就了不得。乡镇是最有实力的。我见过不少镇长、乡长,牛得不得了,过去跟我们合作的唐镇,一个镇,账上就有20多亿现金;有一年去江桥一个村,经济实力也超出你想像。我们要了解,乡镇的需求怎么样,甚至村里的要求如何。长三角的市场更大,江浙地区,许多地方都是富可敌国的。我感觉,中央越来越有一个指导性的意向,这就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圈的整体协调机制,将来行政区划和领导架构上会不会调整,不好说,但将来一定往这个方向运行的。上海很多轨道交通已经出上海了。如果只站在上海角度考虑,那就完了。今年,我们还应该加一条,这就是向大型国有企业延伸。其实,电子政务跟大型国有企业的关联度很高。从现状看,大型国有企业也有大量的电子政务,我们可以大有作为。总之,“三个驱动、一个延伸”应该作为我们今年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今年政务中心要做好政策杠杆的运用。整个政务中心,要倡导职业经理人管理方式,薪酬杠杆要试,澎湃据说也在试了。我在几次总裁会议上提及子公司的薪酬安排,电子政务板块要尝试。我们只管目标和方向,整个团队的薪酬安排要跟目标挂钩,在目标前提下进行薪酬体制改革。我们对你们有目标要求,去年一个多亿,今年或者明年做到两个亿、三个亿,手段方式当然是不一样的。涨的驱动力在哪里? 多干活当然要多拿钱,多挣钱支出的成本也不一样,这是简单的道理,钱挣得多,经营性财务成本也肯定高。要让团队有追求,就应该让他们多得益。多吃草,才能多跑路。对不对?
第三、努力提升东方网的技术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东方网在新闻网站群体中非常重视技术的投入和建设。我们技术团队的规模,也是首屈一指的。公司上下,软件工程师众多。但是,我们也面临巨大挑战。整个互联网业界,技术创新的动能几乎都被巨头垄断。这些垄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他们自身的创新动能,有活力的孵化机制。二是巨头们“网络天下”的气势,但凡有好的创新,一有苗头就会被这些公司,什么阿里系、腾讯系收入旗下。像我们这样的公司,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说,做每一件事情都是很难很难的。
我们对技术板块的基本要求,一是确保安全,安全底线有一阵子没说了,前十年讲得特别多。我是非常担心,这个话不怎么讲了,说不定这两天就出事情了。前十年,我们讲安全讲得特别多,现在东方网已不仅仅是PC服务器环境的概念了,我们还有大量的数据分发,各种各样的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系统。从现在开始,我们在海外也有服务器环境了,也有一个安全维护的问题。技术管理中心,今年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确保安全,防范各种可能的风险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是提升应用和项目“消化落地能力”,技术板块在这样的技术大环境下,我们可以做什么?我觉得技术中心重要的事情,就是项目需求的“落地消化能力”。我们公司年轻人很多,各种各样想法很多,这些东西技术上可以消化吗?过去,经常会两张皮,内容说有需求,技术说需求不明确,没办法做。最近碰到两件事蛮有体会,政协界别有一个委员提出来,她说中青年演员其实很辛苦的,一流一线的忙不过来,大量二、三线闲置,连饭都吃不饱,同时,各类演出市场的需求却很大。移动互联网这么发达,你们能不能做各类需求的撮合?她想到一个概念,叫“开演了”。这就是互联共享经济时代的特点。
落地和消化能力,这是技术板块很重要的工作,怎么样为需求服务?值得思考。比如,今天有人说到我们的沪语产品“学说上海话”,很多政协委员觉得蛮好的。但是,这个产品有两个缺陷,一是这个小程序,没有社交功能。你的上海话能力测试,如果有一个排名功能,就会吸引不少人兴趣。
跳一跳,为什么牛,不是跳的本身,而是他有一个朋友圈排名。比如我,就是冲这个去玩的。另一个是无法在朋友圈传播和推广。我总不能截屏放在朋友圈传播吧?每年上海开两会,都有人提上海话保护的问题。比如钱程先生,已经提很多次了。我们可不可以利用这个产品,搞一个上海话中小学生的比赛,通过互联网在中小学推广。大大小小的点子,我们怎么评价你们的技术很强,只有一个标准,当有好点子出来的时候,你们马上可以落地消化。我们一直说,东方网的技术能力是上海宣传系统里最强的,我们就要充分体现出来。
我们组里,有一个评弹演员,她总是说评弹保护问题。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评弹,是因为现在的样式,年轻人不喜欢。她跟我说,你知道评弹是怎么成长、怎么发展起来的吗?评弹最大的能力你知道是什么吗?我说不出来。她说,评弹最大的能力就是讲新近发生的故事,用说唱的方式。如果,有一个产品或者节目,用评弹讲新近发生的事情,好玩的、新鲜的,即编即说,应该会受欢迎的。她说,你们有新闻早餐,如果用评弹说新闻,应该有意思。把昨天或者今天的新闻,用评弹的语言、方式,即兴编出来,做成短视频,放在手机里,会有人喜欢吗?这种消化,其实不太难的,大的技术引领,我们投不起,小的应用,我们应该不断尝试,这也是宁总(宁蔚系东方网副总裁,编者注)所说的“微创新”,对不对?
三是努力跟踪前沿技术,实现技术创新。我们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应该跟住趋势,努力介入前沿技术,实现规模创新。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是讲区块链的。一帮在硅谷创业的团队,从美国跑到新加坡,做了一家新型的平台公司,他们希望将优质的内容放在区块链平台上,期望每个人的优质内容最终会成为“个人资产”。这个想法是从哪里来的?从音乐来的。过去一个歌手写一首歌,发一次唱片,收了版税就完了,每年可能有一定项目的版税收入,这是传统方式。如果他把歌和作品放在区块链平台上,情形就大不相同。
区块链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信任机制,还有一个就是价值交流的机制。当内容作品放到区块链平台上的时候,它的每一次“被消费”,就会形成价值收益。也就是说,你睡觉的时候,你的内容也在产生价值,为你挣钱。这就很有意思了。比如说,我写的东西,放在这个平台上,可能每年每月每天都可以替我产生收益,这该有多么兴奋。我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基于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项目或者方向应该研究,出发点,就是要研究东方网有没有可能产生出有爆发动力的项目。我跟宁总说,你们要坚持去看一看,这家公司的架构是什么,运作模式是什么。东方网不能躺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很低级、很粗糙的传统项目,也不希望东方网一直跟在别人后面模仿,我们希望公司可以产生有爆发式增长的项目。互联网是产生奇迹的地方,凡事皆有可能。
第四、保持定力,服务到家,打造东方网智慧社区建设的新天地。
我始终认为,智慧社区是东方网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我们不能动摇。坚持通过面向社区的各类本地化服务,将影响力渗透到社区和家庭,是我们的价值追求。
对东方网来说,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不可能做成BAT这样的超级公司,我们只能依托上海,做能做的事情。坚持本土化,向社区渗透和覆盖,就是一种战略选择。如何服务社区,我的理解,这种穿透式的服务一定是多维度的,多元和个性化的,不能简单化。比如说,做新闻宣传,把新闻宣传带进社区,人家就可以接受吗?简单地把政务内容带到社区,老百姓就感兴趣吗?未必。社区服务是多维、多样的,我们要研究,以社区为支点来进行丰富的服务,通过这种服务把影响力渗透到社区,渗透到每个老百姓,渗透到我们的用户。
这几年,整个互联网的O2O领域,基本上是一地鸡毛。活过来的或者说活得可以的,不太多。整个智慧社区面临的挑战巨大。刚才有人也讲了两个例子,一家国企,亏了10个亿,还有一家民企,亏3个亿,举步维艰。东方网不能走这样的路子,因为我们不可能采用大投入的方式。我们的策略,就是利用自身特点和原有基础,量入为出地进行。我们的基础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经营了十几年的线下社区网点,从网吧到信息苑,这也是其他互联网公司没有的特点。有人以为,我们的智慧社区投入了很多钱,说句公道话,整个板块基本没怎么花钱,从报表的层面来说,还略有盈余,很不容易。但是,接下来该怎么办?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过去,我们的想法是做成一个大板块,各公司各司其职。后来突然发觉这里面有机制上的问题。年前,我们不断调研,高总也花了不少心血。我们想,能不能协同机制上更紧密一些?因此,提出一个以数字社区为基础的发展思路。为什么?一是数字社区有庞大服务团队,当然,这个团队的能力要提升,清一色60后的结构是不行的。第二,他们有实实在在的可控物理网点。第三,这个项目政府有支持。
但是,问题也同时存在。线下的活,是数字社区干的。线上的活,则是另一家公司(永煜)干的。我们应该明白,任何线上的服务都是以线下服务为基础的。否则就是天马行空。于是,我们就作一个决定,两家公司能不能融合,信息苑收购60%,成为线上平台的控股方,是不是更好?线上线下平台结合好了,然后就是要尝试产品,老百姓欢迎的产品。我有个观点,大家认不认同?东方网智慧社区战略,既要讲社会责任,讲公益效果,但也不能排斥市场行为。这是不矛盾的。需要克服的问题,就是不能有“唯市场论”的想法。毕竟,这个项目是政府支持的,也给了钱的,我们就应该为老百姓服务,通过服务来增加我们的影响力。我们要坚持两个效益,社会效益优先。从经营策略看,我们要坚持一个原则,“为用户服务,向商户要钱”,这也是商业模式。在这个基础上,把顶层设计做好。
根据这些理念,今年我们要做两件具体的事情。第一,“智橙生活”这个产品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对这个产品的考核,不是简单的流量考核。上海2400万人口,有1/10用户就相当不错了。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用户。要吸引用户,产品就很重要,使用便捷、有亲和力。永煜公司和信息苑融合之后,首要的工作就是完善优化App,努力将服务做到极致。
第二个很重要的抓手,希望今年扎实推进惠民服务员项目。以原有队伍为基础,利用社区层层扩张。信息苑300多个门店,先要考虑培养好圈子的核心层,采用符合互联网传播规律的方式 。惠民服务员建设,我认为有利于社区管理,有利于用户服务,更有利于扩大就业,是件大好事。我们今年要坚持目标,向10000人的方向努力,行不行?
这两件事做好了,今年智慧社区的服务会上台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谈产品和项目。如果这两件事做不好,很多事情就比较难做。做什么事情都有优先级的,会管理的人都知道什么事先做,什么事缓做,你们一定要知道优先点在哪里?
第五、匹配国家外宣战略,大力拓展海外影响力。
近年来,东方网一直在努力拓展海外市场。应该说,卓有成效。我的观点,东方网一定要眼睛向外,努力匹配国家外宣战略,大力拓展海外影响力。这里有几件事,我觉得蛮关键的。
第一件事,以香港头条项目为支撑,不断积累经验,加快拓展海外项目。过去,我们在海外的布局,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调整思路,踩踩刹车,缓一缓。我们要充分研究海外传播的特点。今年,我们找到了抓手,这就是香港公司的实质性运行。这件事,今年会下很大的精力去做。3月1日,香港头条正式上线,我们的目标,就是借此推动整个海外业务的拓展。
第二件事,海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既要做好传统项目,又要不断地创新。前几年,我们的项目,走向美国、加拿大、东南亚、中东、非洲、澳洲和欧洲,通过文化与商贸的结合,加快中国文化走出来,也把东方网的影响力输送出去。这些项目,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继续做深做精,力争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同时,我们还希望在注重社会效应、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下,力争经济效应。两个效应并重,就是我们一个理想的努力方向。
第六、坚定改革信心,推动东方网管理体制和薪酬制度改革。
今年东方网要坚定尝试推动薪酬机制改革。这件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有国家的政策,也有市里的规定,也有内在因素。我认为,有三件事可以考虑做。
一是要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至少要研究,要拿方案。当然,我和继良除外,我们两个人不参与。东方网可以试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推动薪酬制度改革,难度是有的。尤其是我们这样的国有控股的企业。但是,该做的,我们还是要做。关键一条,工资薪酬应该差异化管理。我们现在的工资制度,每年很头疼的,条条框框很多,形式大锅饭还有。明明两个人管的东西不一样,但薪酬不敢一个高,一个低。比如,一个人管100人的公司,一个人管10个人的公司,不敢调整,因为什么,两人级别是一样。这就是明显的不合理。部门也是,有空有闲,有的部门就累,有的部门虽然忙但技术含量不高,怎么判断?当然,还有效益的不同,分配却不敢不同。我们是一个互联网公司,要研究这件事、这条路。2018年,我希望在这个方向上有创新和突破,这对于调动积极性,激发活力,肯定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第二件事,大胆推动子公司薪酬管理改革。刚才说到过政务中心的事情。我强调,我们要坚持目标管理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薪酬要强调目标管理。我们管住主要的人,因为他不能给他自己发工资,自己给自己定收入,但是,他有权利给下面的人定收入,收入是和目标挂钩的。多劳多得的基本原则,在这个体系里面要完整体现。同时,继续鼓励技术类型的公司试行合伙人机制。怡动公司的合伙人机制,今年要按计划坚决完成。这件事,我们要清醒,不再犹豫。合伙人机制,只要有估值和对价,股份是赎买的,不是送你的,就不涉及国有资产流失。好比通过市场增发股票,我可以卖给任何人,为什么不可以卖给自己的团队,为什么不能卖给自己的员工呢?法律上也没有规定东方网的人不好买东方网的股票啊。所以,我们要有定力,把合伙人机制落到实处。
第三件事,我建议,我是一直主张东方网集团总部的规模要缩小。我们是一家集团公司,应该向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国有企业有一个关系是不太好的,就是所谓的上下级公司关系。其实,我们对下级公司的管理,实质只有一个关系,那就是资本关系。因为是资本关系,你对子公司就不应该指手划脚,乱指挥。有些子公司还是多元的,股份制的,你更不能乱来瞎指挥。我希望,公司总部应该裁减庸员,使总部更加精干,更有核心战斗力。具体的事情应该具体的公司去干。这件事是得罪人的事情,但公司要发展,庸员不裁减,机构不精简,效率不提升,怎么领导一个日益强大的互联网公司。现在集团公司触角很多,像一个很大的八爪鱼。国有企业有一个痛病叫做反应慢,一棍子打到大象腿上,反应到大脑要好几秒,这怎么行?
第七、强化基础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子公司分类评价体系。
今年宣传部又有新的任务下来了,进一步“缩级清亏”,东方网的问题不在“缩级”,缩级我们不存在。我们现在基本是二级管理,个别是三级公司。我们的重点是“清亏”。东方网经过几年努力,基本消化了历史的问题,亏损企业关停关转了七家。不容易的。我和继良很明白,新官一定要理旧帐。现在,子公司基本状况不错,只有极个别的子公司今年有亏损。数量尽管少,但也要重视。我提一个要求,你们要跟踪调研,找出企业亏损的原因。总之要有说法,不能说公司亏损了,就不行了。过去我们公司有一个规定,三年亏损,对不起,你就要想办法调整。今年要加一条,职能部门要跟踪管理调研,要搞清楚公司经营不善的原因是什么,是项目不行了,还是方向错了。我觉得方向错的项目要坚决停。因为方向错了,再怎么努力也没用,出血点会越来越大。第二个要求,在调研基础上,分类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给领导和班子一个决策意见,关还是停,还是调整业务,还是希望换人。今年,每家公司都要有危机意识,东方网从整个公司效益考虑,必须确保不能有出血点。我们每年想办法挣不少钱,最后都填到出血点上,这也太亏了。
今年,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科学管理。东方网的基础管理工作还是不错的。我们集团整建制地获得了质量管理、信息安全、职业健康三个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不简单的。现在,这种基础管理,要向子公司有效延伸。我们要建立子公司科学管理的分类评价体系。此外,再强调两条,一是子公司的巡检机制。每个季度的联合巡检,很有效。目前,我们刚做完一轮,现在的任务就是认真梳理巡检情况,问题基本不大,但也有一些苗头性的问题,要解决好,洞小一定要补得快。二是不断完善子公司法人委派机制,努力通过资本条件下的程序管理达到我们的一系列战略目的。
第八、稳中求进,进一步做好资产管理和投资工作。
今年东方网的投资工作,总的策略是稳中求进。“稳”,是国资的特点,国资不容犯错,国资的风控意识要进一步加强。这里面就需要经管、财务、法务,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在风控管理方面提出进一步的工作要求。
资产管理和资本投资的状况。(本章节略,编者注)
我们整个基调是“稳”,风控管理住,资产管理好,落脚点还是“进”。今年要考虑围绕主业怎么样做投入、做投资、做孵化。不是简单的把钱给到媒体中心分一点,政务板块分一点,技术中心分一点。我们所投的方向一定跟我的主业有紧密的上下游关系,对我们的主业可以形成有效补充。从点的方向多切入,而不是撒胡椒面。今年资金投向,仍然要寻找战略性投资机会。战略性的投资机会获得,是建立在前沿技术和趋势发展的基础上,今年也会做一些重点研究。投好了,就是一本万利。我很佩服朱啸虎,听说他只投早期,眼光敏锐,我们要学习。当然,他也说绝不坐“三点钟无眠区”的车。我的理解,他不是说区块链技术不行,而是说比特币或者ICO或有问题。总之,我们需要不懈努力,为资金找到合理的方向。
最后一个,就是全力以赴推动东方网整体上市。 (本文完)
原标题:无